雅鲁藏布江边的明珠:朗色林
我们了解西藏,由自然景观而言,一般是从珠穆朗玛峰和雅鲁藏布江开始的;由人文景观而言,则往往是从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开始的。对于我来说,最让我感受到心灵震撼的是布达拉宫,不论从拉萨城的哪个角度眺望,她都是那样的高大雄伟。我想,在雪域高原,像布达拉宫这样宏伟的古代建筑可能不会有了。不承想后来我看到了一处高度稍次于布达拉宫的庄园建筑,我又想,曾与珠穆朗玛峰交辉的古代藏族高层建筑,一定还有若干座。这座古代庄园,名字叫朗色林。她的巍峨与壮美,也同样深深打动了我。
那是二十多年前,我拜访了朗色林。汽车离开拉萨,在曲水过雅鲁藏布江,然后一直沿着江南岸河谷往东行进。过贡嘎,入扎囊,进入一片开阔的河谷盆地。顺着宽阔的雅鲁藏布江望去,江北就是著名的桑耶寺,而在江南与她呼应的,就是那座被称作朗色林的高大的庄园建筑。她们就像是镶嵌在雅鲁藏布江边上的两颗明珠,一个壮丽辉煌,一个巍峨纯粹,让路经这里的人顾盼流连。
车子往南离开公路,下到一条岔路缓缓行进,在进入山前一个很大的村子前,老远就看到了一座高高的建筑,那鹤立鸡群的样子真是让人心动,那就是朗色林。
朗色林由两重方形围墙包裹着,由围墙东面的大门进入庄园。庄园的主体建筑是位于院子中心偏北的主楼。主楼形体硕大,坐北朝南。这是一座高七层的庞大建筑,总体高度达22米,是雪域现存仅次于布达拉宫的高层古建筑。在院子里观瞻,须得高高扬起头颅,看那楼顶直插天际,楼随云移,景随人换,有一种特别的感受。
庄园主楼的墙基高7米有余,用石块砌筑。墙体用泥土夯筑,厚约1.5米,夯层间夹有加固的石板。面向东方的外墙还保留有石块包砌的墙面,在显著位置嵌入刻有八宝图案的玛尼石,使得整座建筑于高大雄伟中透出一种细腻与质朴的风格。
在主楼的南面,建有高两层的门楼,门楼楼柱粗大,出檐平齐,是全楼主体表面的一个重要装饰。门楼建在一座高台上,高台前部和东部两面设有阶梯。拾级而上,进入高台上的门廊,这里已属主楼的第三层。看着门廊内堆满了青稞麦秆,让人觉着这里早已是人去楼空了。
主楼的第三层和第四层原本是经堂和库房,下面的第一层和第二层主要是库房,上面的第五层是甘珠尔拉康和神殿,第六层是庄园主的住房和小经堂,第七层建有护法神殿。经堂和神殿里供有青铜佛像和手写《甘珠尔》,壁上绘有佛画。主楼的顶部已有大面积坍塌,高大的楼体岌岌可危。
庄园主楼外建有双重围墙,围墙基础垒石而成,上部夹石夯土。外墙基底宽近5米,高约10米,宽大厚重,让人望而生畏。为护卫庄园,内围墙的四角还建有碉楼。据说在内外墙之间,原来还掘有宽约5米的壕沟。如今看着藏族少年从坍塌的墙洞下嬉戏走过,我猜想他们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为什么要筑这么厚的墙,又是怎样盖成了这么高的楼。
院墙内,还建有一些配房,包括马厩和牲畜圈等。在院墙外,北面是一处打麦场,南面则是一处花果园。
朗色林庄园兴建于14世纪的帕竹政权统治时期,传说庄园的建成经历了数十年的时间。这是一座少见的贵族庄园,据说这个家族历史上出过一些比较著名的人物,如多吉扎寺的两位活佛和大学者罗桑益西等。
当汽车重新开上公路,朗色林的身影已渐渐远去。这时再细一打量,才看到她已现龙钟老态。六百多年的风雨过去了,那些人和事都已成了历史,可是朗色林却依然屹立在人们的眼前!
现在想来,深深印在我脑海中的朗色林,自那以后,她又在风雨飘摇中度过了十多年光景。也许她的容颜愈加衰老,梯毁楼塞,早已无法登临。也许有巧匠为她梳洗,重现她往昔的风姿,让她永远守望着她面前的雅鲁藏布江。
雅鲁藏布江边的朗色林,你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