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西海考古小札(2)

书名:守望昆仑本章字数:3979

关中的庙底沟文化亦可能来自外地,可以尝试由甘青寻找渊源。

如果都与甘肃有关,这一带很早已然是一块文化高地。后来的周秦,也都是发端于此。

这种黄土文化的流动趋势,其背景是怎样的?

2015-08-16 17年后再追记 文化高地

今年7月31日,相关学者聚集甘肃广河,纪念齐家文化发现91周年并举行研讨。报到时分发的材料中有一盒光盘,内容是当地拍摄的电视片《齐家文化探源之旅》。因为事前已经有人通过微信将内容发过来观看过了,所以并未多在意。知道里面剪入了我的几个镜头,那是4月与广河领导一次恳谈会上的发言片断。其中有几句的大意是:我仔细梳理了秦安大地湾出土的彩陶资料,感到这里的仰韶、庙底沟文化可能是在甘肃土生土长的,甘肃地区在那个时代前后已经成为一块文化高地,它对中原文化产生过强烈影响。在次日的大会会场,热场时就在大舞台的LED上播出了这部片子,我也注意到了自己说出的这几句话,虽然没有特别有力地强调,却也还算比较深沉。只是让我疑惑的是,进会场前给每位代表又发了一盒同样内容的光盘,意识到一定是出现了改动。果然,在大街上播出的片子,接着在会场再次播出的片子,已经听不到我的那几句话了。

是什么人建议改动的?当然是行家,看法有分歧,也能理解。只是如此之紧迫的行动,让我有些不理解,问题似乎并不会这么严重,有负能量?

突然改版,删除这几句话大可不必。关于庙底沟文化的来源研究,我们现在并没有真正解决,有说它起自关中的,也有说它起自晋南豫西的,为何不会是起自甘肃?

其实于我而言,这已经不是突发奇想的新说,观点已经在1998年民和考察的五年之后公布了。《考古》2003年第6期刊发我的论文《仰韶文化渊源研究检视》,就有这样的文字:“半坡人是绝对拒绝使用三足器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半坡人中断了黄河中游史前居民用鼎的传统。如果从这个角度认识,半坡的这个传统应当来自关中以外的其他地区而不是它的东方,因为东方及关中都有使用三足器的传统,前仰韶时期的白家人、裴李岗人、磁山人、北辛人,都大量制作和使用三足器。”“半坡人的传统显然来自干旱的黄土高原,这传统很让人怀疑可能生长在甘肃青海地区,仰韶文化的正源,似乎要从关中以西的地区去寻找。这似乎有点不合常理,这又与安特生当年的想法相似,他在发现仰韶村遗址后不久就去了甘青,指望在那里寻找到仰韶的源头。现在我们旧事重提,与安特生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有根本性的不同。”

在这里明确提出到甘青寻找仰韶文化的正源,但却不同于安特生当初设定的出发点。也就在这一年,《文物》刊出了我另一篇有关仰韶文化的论文《半坡和庙底沟文化关系研究检视》。文中又一次强调:“我们知道半坡文化中是绝对不见三足器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半坡人中断了关中本来存在的使用三足器的传统。半坡文化无三足器的传统有可能是来自关中以西而不是它的东方,因为在它之前东方及关中都有使用三足器的传统,前仰韶时期的白家人、裴李岗人、磁山人、北辛人,都大量制作和使用三足器。由前仰韶盛行三足器,到半坡不见三足器,两者之间实在看不到有什么一脉相承的关系。”

在2000年我还写定论文《秦安大地湾遗址彩陶研究》未刊,讨论甘青彩陶的序列,也表达了类似观点:“甘肃及青海东部地区在距今6000年左右,就已经是仰韶文化的分布区域,马家窑文化彩陶的来源应当就在这个本土区域,应当就是仰韶时期的庙底沟文化。从文化的分布与地层堆积关系找到了甘肃地区考古学文化明确的传承关系,由彩陶纹饰演变的考察也能寻找到传承的脉络。虽然研究者对石岭下类型或是大地湾四期的名称与归属存在明显分歧,不过对于它所具有的过渡文化性质,却并没有明显不同的认识。甘肃晚期仰韶的彩陶,正是联结仰韶与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纽带。”

另又有先于此文写成而刚发表不久的《甘肃史前彩陶:起源、传承与象征》,也有相同的表述:“甘肃境内既有仰韶早中期半坡和庙底沟文化分布,又有仰韶晚期文化发现,在青海东部也有仰韶中晚期文化遗存发现。由这些发现看,我们就可以为甘肃彩陶繁荣时期的兴起作出一个基本的判断,甘肃及青海东部地区在距今6000年左右,就已经是仰韶文化的分布区域,马家窑文化彩陶的来源应当就在这个本土区域,应当就是仰韶时期的庙底沟文化,与遥远的西方没有什么关系。当然这是安特生当年所没有见到的资料,我们排除他在主观因素和方法论上的原因不论,那时资料的不系统不完善也是出现西来说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田野考古的深入,后来又在秦安大地湾、天水师赵村和西山坪遗址发现更早的前仰韶文化彩陶,这些具有初始特征的彩陶将甘肃及以西邻近地区彩陶起源的年代追溯到了距今7000年的年代。已有的发现完全能证实甘肃史前彩陶具有完整的起源与发展序列,这样的序列不仅在中国其他区域没有见到,在世界其他区域也没有见到。由这一个角度看,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原始艺术生长的典型区域。”“秦安大地湾遗址,就地理位置而言,是处在西北与中原文化带的边界,或者说它地处西北,但更邻近中原。在这样一个特别的位置,大地湾及与它邻近的一批遗址显示出了一种纽带作用,它们既联结着中原文化,又发展起本区域特色。由大地湾四期文化彩陶探讨西北彩陶的起源,探讨甘青彩陶与豫陕晋区域的联系,是一个很好的着力点。综合本文及以往学者的研究,我们确信至少自前仰韶文化时期开始,邻近中原的西北区域与中原特别是关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已经属于同一系统。到了半坡和庙底沟文化时期,这种一体化态势得到延续,只是在庙底沟文化以后,情形才开始有所改变,西北地区迎来了自己的彩陶时代。”

今年5月1日接受《丝绸之路》杂志的采访,也谈到这一层意思:“过去我们都认为,马家窑彩陶是从仰韶彩陶发展而来的,这个认识没有问题,但是发展演变的路径并不非常准确。提到马家窑的源头,都认为是从豫陕晋传播到这里的,其实并非这样,这里本来就有仰韶分布。甘青地区的彩陶是一脉相承发展下来的,从大地湾出现彩陶,到仰韶、马家窑,是有完整链条的,彩陶传统是本来就有的,它的主体用不着由传播途径得来。基于这个认识基础,我们对甘青地区的文化高度就会有一个新的判断,也就是,它从东西吸收长处,促进自身发展。值得强调的是,彩陶在这里的发展最繁荣,传统延续最久,这里是彩陶的一个重要中心区。中原地区仰韶之后就没有彩陶文化了,衰落了。有了这些认识发展的变化,我们会更加重视这里的研究,关注其在华夏文化形成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地位和影响。我认为,甘青从仰韶到马家窑,到齐家,始终处在一个文化高地。”

将这些过去的研究串读一番,我自己又多了一分感动,原来那一块文化高地如此打动了我,它让我这样恋恋不舍。

十多年过去,这样的观点没有得到明确认可,觉得再过去半世纪也未必能得到认可,我们的成见过于牢固了。

我相信那一块文化高地,一定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目光。

青海的庙底沟:发掘民和胡李家

官亭北近的胡李家遗址,属庙底沟文化,它的发掘更让人相信,这庙底沟并非远道而来的。海东一线,大体是可以纳入甘肃古文化高地范围的。

1999-05-23发掘伊始

YML、JXB、CHL一行已于20日离京赴青海展开发掘。今与CHC电话商议,6月5日出发。

1999-06-05人、动物、神灵之三角关系

乘75次车往青海,CHC同行。车入河南,读张岩《图腾制与原始文明》,书中云:图腾观念是我们祖先第一个完整的信仰体系,同时,也是人类关于自身和环境的认识与解释的第一个意识的和文化的体系。更加重要的是,图腾观念在万年以上的图腾制时代,是强制性地制约着图腾制群体内的每一个成员的宗教意识与社会行为,并且其强大的影响力一直持续到每一个大型的人类原始文明解体之前。

人类第一时代的精神家园可以这样概括吗?这是人、动物、神灵三角关系的体现。

1999-06-06十七年一瞬

天一放亮,火车已进入天水地界。自初次到此地,十七年过去了,真个是日月如梭。那里接触到的题目,这次又要涉及,这一生以此题为始为终,令人慨叹。

昨夜乍冷乍热,睡眠质量很低。

下午4:10,火车正点到达海石湾。民和HKZH馆长接站。

夜宿民和宾馆,天落雨。

1999-06-07进驻胡李家

早上乘中巴车前往考古工地,一路落雨,经三个多小时,到达目的地——胡李家。

先期到达的人员,住在乡会计家里。这是一个很大且很干净的院落,建筑比较讲究。房主已无人住家,这倒也不错。我和CHC被安排睡炕上。许多年没上炕了,感觉像是到了北方,这里却是西边。

午后雨住,往发掘现场查看。探方深度还不够,所以一时还看不出什么眉目来。总的感觉是晚期扰乱较大,可能难以发现完整遗迹。往附近走了一遭,看样子遗址所在的土岭北部没有明显的文化堆积,但地表可见少量破碎的陶片。主要堆积偏于土岭南部,集中分布在烽燧遗址周围。

由采集到的陶片观察,有白家村文化三足筒形罐足部典型标本,表明这里有可能发现早期文化堆积,这给人一种新的信心。可以由这个线索追下去,或许会有意外收获。

中午YML准备了丰盛的午餐。这儿的伙食要办好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想点办法。

1999-06-08前仰韶露头

阴转晴,继续发掘。

CHC带领民工钻探,我在周围踏勘。下午省考古所WGD所长到,说这次在工地可待20天左右。

上午我沿土岭的延长线一直往南走去,大约3公里,没见到明显堆积。一只喜鹊前后追叫着,还以为会有新发现,未能如愿。

回途往土岭南坡攀,见这一带堆积较好,有明确地层,也有较多遗物。在上数第二阶下断面的一处灰层中,发现了一片早期陶片,似为圈足碗口沿,直口,外饰绳纹,沿外抹光1厘米宽,外褐内灰褐,色不纯,胎较薄。用手铲将它拨出来时,眼前一亮,真有这样的东西!如果不是误认,它应当是前仰韶之物。在接着的简单清理中,又发现了大块的未烧陶器器坯,可能是三足筒形罐。昨天我还在想会不会有更多的标本发现来证实早期遗存在青海的存在,今天就有了这样的结果,很是高兴。

下午,又在出这陶片的灰层处,发现了一处烧烤过的遗迹,像是灶址,里面有一残破的陶器器坯,坯色灰褐,拨开时一片片掉落。外饰交错绳纹,又是典型的早期风格。决定依地势开一小探方,看有没有新情况。

晚上与WGD交换意见,谈及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