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退一步海阔天空

宋辽“澶渊之盟”后的双赢局面

“澶渊之盟”签订,后人以及当时的一些汉族士大夫“愤青”“愤中”们,每逢讲起此事皆愤愤不平,认为宋朝在战场上占优势,竟然在关键时刻软弱,反向辽朝支付岁币,以金钱换和平,太不划算。

其实,如果宋辽双方真的继续打下去,结果还真殊难预料。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先前虽死了个辽将萧挞凛,没准日后大仗一打,宋真宗又在御营,万一有个闪失,估计宋朝最后的结局就是北宋提前变南宋了。

仔细分析,“澶渊之盟”类似日后康熙同俄国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事后双方都认为自己吃亏,其实最多是互相没占得大便宜而已。这样的结果,最终还是有利于交战双方。

从宋太祖起,直至宋真宗初年,宋辽两国交战,大小无数次,互有胜负,双方均负担沉重的军事开支,不仅消耗巨大,而且由于河北一带一直是战场,丁壮毙于传输,膏血涂于原野,正常的农业生产根本进行不了,人们想过一两年安生日子都不能。

战争结束,宋朝与辽朝边境的数州人民才得以过上正常的生活。而且,三十万岁币对于当时的北宋来讲,算不上太大的负担。北宋宰相王旦的一句话透出这样的信息:“国家(指北宋)纳契丹和好以来,河朔生灵,方获安笃,虽每岁赐遗(给辽朝岁币),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

这些话,绝不是宋朝君臣的自我安慰。因为宋朝每年给辽朝三十万的岁币,绝大部分可以从边境“榷场”(宋辽交易集市)中收回来,“取之于虏,而复用之于虏(辽朝)”。

所以,从经济角度讲,“澶渊之盟”对于宋朝还是划算的。

从政治方面讲,对于一直讲究“面子”的中原王朝宋朝来讲也还算过得去,自己是“兄”,辽圣宗是“弟”,反正兄打不过弟,同辈相亲,没什么丢人的。

和议的第二年,宋朝派人去辽国贺萧太后生辰,宋真宗致书时“自称南朝,以契丹为北朝”。为此,大臣还上言“《春秋》传中的夷狄外国,封爵不过是子爵,今承认其辽国国号,已经足够了,何必并称南北两朝”,对于宋真宗在国书中把两国置于平等位置很是不满,但宋真宗还是坚持己见。

此种做法,不能说真宗是出于懦弱,应该说还是从大局出发。

当然,从辽朝方面讲,“澶渊之盟”应该说是喜出望外的大收获。虽说“关南之地”没得手,但三十万岁币,对于经济并不发达的游牧民族来讲,亮晃晃的银子闪彩彩的绢,看着就让人心花怒放。

仅仅是辽圣宗一世,岁受宋朝馈遗,内府之储,珍异山积。他们坐拥燕云文明发达之地,不用打仗,不用任何消耗,每年邻国都于秋天按时交付银绢,除非脑子有病,料谁也不会不高兴。

所以,其后百余年间,宋辽基本上没什么大的战争发生,可以用“百年和好”四字来概括两国关系。

有此巨大收获,萧太后与老情人韩德让在国内的威望无以复加,再不用担心有人看不惯他们两人的行为而暗中搞政变什么的。

回朝后,萧太后就赐韩德让为耶律皇姓,封为晋王,赐以大片采邑。辽朝统和二十七年,萧太后病死,终年57岁。

此后,辽圣宗对“后爹”韩德让也一直敬崇有加,绝无亲妈一死就干掉干爹的事情。不久,老韩也因悲痛过度,撒手人寰,辽圣宗命把这位“晋王”陪葬于老妈的坟陵。

如此一对真心实意的爱侣,一段关涉汉、契丹两族的美好情事,千百年来人们竟不宣扬、表扬加演义,诚为憾事。

萧太后为人,深有机谋,善驭大臣,得其死力。她每次打仗,都亲自披甲督战。辽宋通好,也是她拿大主意。其实,我们演义中的“佘太君”和“穆桂英”的形象,真正的原型,倒来源于敌对方的这位契丹巾帼英雄。

辽圣宗的儿子辽兴宗在位时,宋朝和西夏打得欢,辽兴宗想得更大便宜,又想以“关南之地”为辞,对宋朝进行讹诈。经宋使富弼的劝说,加上辽朝大臣的劝谏,辽兴宗自然顺坡下驴,再从南边每年多索取了二十万岁币。

辽道宗继位,听从臣下建议,用每年多增的二十万银绢,充值以减燕云十六州人民的租赋,大得人心。这也显示出,普通老百姓不是知识分子“愤青”,而是哪边赋税低心向哪边。

辽朝皇帝对辽宋关系自然非常看重,辽道宗临咽气,还特意嘱咐继位的孙子天祚帝耶律延禧,说辽宋通好岁久,切勿生事。

一个巴掌拍不响。宋辽双方的“兄弟情谊”,双方都尽力维持。118年间,可谓礼尚往来,通使殷勤,正史所记的双方互使,共达380次之多。同时,双方都以最高礼仪接待对方来使,帝后生辰、正旦、祥节、婚庆、皇子诞生,只要能找到借口,双方马上借机互使那么一下子,走亲戚串门一样,相见甚欢。甚至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派衣派粮。即使是宋徽宗,其登位初期还有些政治头脑,也曾警告边将不要轻开边衅。

辽朝方面,萧太后、韩德让自不必讲,对宋朝亲热得不行。辽圣宗也是子随母志,大力发展两国友好关系。后来,宋真宗崩逝的消息传来,辽圣宗马上召集大臣举哀,泪下沾襟。辽圣宗的眼泪,百分百真心实意,他一口一个“皇兄”,好不伤心,对辽臣流泪数次。不久,在签署官员委任状时,见名册中一人的名字犯了宋真宗赵恒的讳,辽圣宗大怒,“狗辈岂不知我兄皇讳字”,马上抹去这位本应升官的倒霉蛋,使此人终世不能再涨“工资”。

这位辽圣宗统治辽朝49年(当然,前27年基本当萧太后的乖乖仔),实施了多项政治、经济改革,发展农业,减免赋税,变奴为民,整顿吏治,起用贤才,抑制契丹贵族特权,使辽国由一个奴隶制国家基本上变成了一个封建制国家。

辽圣宗死后,其子辽兴宗仍遵循南北修好的大方向,并曾当着宋臣的面弹奏琵琶,为宋帝祈祷长寿。接着的辽道宗也一样,此人已经完全汉化,据说他曾用黄金自铸佛像,在像后铭文:“愿后世生中国(中原王朝)。”

与他同时代的宋仁宗崩逝消息传来,辽道宗竟然悲痛得不顾帝王礼仪,拉着宋朝使节的手号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

宋辽双赢,皆大欢喜。

平心而论,上述八个字,可以概括“澶渊之盟”的一切后果。

至于对促成“澶渊之盟”有大功的王继忠,辽圣宗和宋真宗都对他非常好。和议完成后,每次凡是宋使到辽国,都会带给王继忠一份真宗皇帝亲笔御封的上好茶叶和名贵中药。当着萧太后与辽圣宗的面,王继忠每次皆自称“未死臣”,哭拜不起,跪受赐物。太后与辽主也以王继忠是忠臣所为,没有嫌猜。

据辽朝史书记载,王继忠“姿仪雄美”,萧太后赐他为妻的美女,应该是宗室皇族。王继忠数次对宋使讲,要宋真宗出面写信给辽圣宗放自己回宋朝。宋真宗为避免生事,不许,手诏答复他说:“如果国主(辽主)自己主动答应放还爱卿,朕当重金相谢。”意思是宋朝不会主动索要。辽圣宗待王继忠甚厚,也不放归他。后来,辽主又赐其姓名为耶律显忠,《宋史》称“(王继忠)日后不知其所终”,估计只是王将军后来的事迹无人记载罢了。

想当初,宋真宗做王爷时,王继忠等人随侍左右,入闹市私访。宋真宗唤算卦人来给诸从人卜相,唯独到了王继忠,看相人大骇:“此人真让人吃惊,半辈子食汉禄,半辈子食胡禄。”宋真宗等人当时还大笑,谁知后来果然应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