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出人意料的帝位

康王赵构

赵构,字德基,是宋徽宗第九子,宣和三年进封康王,史载,他“资性朗悟,博学强记,读书日诵千余言,挽弓至一石五斗”。虽然史臣溢美肯定不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位爷青少年时代应该受过良好的皇家教育。

靖康元年金军第一次围城,宋廷议割三镇予金国,钦宗皇帝就派这位九弟与大臣张邦昌一起入金营议事。史书载“金帅斡离不留之军中旬日,帝(赵构)意气闲暇”。这皆是原先撰写“皇帝实录”的史臣溢美之词。从未经过军阵的少爷羔子赵构,在如狼似虎的金人面前能镇定自若,鬼才相信。

不久,宋将姚平仲夜袭金营未得手,金人严责赵构和张邦昌,“(张)邦昌恐惧啼泣,帝(赵构)不为动,斡离不异之,更请肃王”。估计赵构当时的“不为动”,是吓傻了,斡离不这个金酋正是因为见赵构为人木讷呆滞,不似真王子,才把他打发回去,指名徽宗皇帝第五子肃王赵枢前来,完成了交割三镇的签字仪式。

当然,赵构因胆小得福。这一结果后来竟被南宋文人美化成如下场景:斡离不与粘罕二人请赵构射箭,这位康王连中三个十环,两个金酋大异,认为此人不是真王爷,把他遣回汴京城内。反正日后宋高宗占据半壁江山为帝,牢牢掌握话语权,什么孙子似的怂事都可捏编成英雄事迹。

躲过一次灾祸后,国家多难,赵构又一次被大哥钦宗皇帝派往金营。

原来,金人撤围后,宋廷派大臣王云出使金国,想以钱财赎回三镇,同时又秘送蜡书与降金辽将耶律余睹,想与之联手拒金。结果,蜡书为金人所得。有了如此借口,金酋粘罕与斡离不再次出兵深入宋境。宋使王云忙派人回京,表示要宋朝派亲王到北方议和,否则金人会直取汴京。

钦宗皇帝诏命赵构出使河北,尊金太宗为伯父,携带衮冕、玉辂等皇家礼器前去孝敬。赵构一路不敢怠慢,经滑州、浚州,很快赶至磁州。当地的守城老将宗泽劝说他不要再行:“肃王(赵枢)去不返,金兵已迫近,出使又有何益?”

当时的康王赵构妄念不多,只想怎么向皇上大哥交差,彷徨犹豫。于是,在宗泽安排下,他与王云一起去嘉应神祠求签。半路上,磁州百姓拦住赵构,泣谏他不要北去,并指斥王云有挟康王入金的意图,义愤之余,百姓一哄而起,把王云活活打死。

康王赵构本来心惊肉跳,见民意如此,就顺坡而下不再前行出使金国。很快,金军前锋陆续抵达磁州城下,赵构更怕。正巧,相州知州汪伯彦率兵来迎,赵构忙逃往更安全的相州躲避。汴京混乱之际,钦宗皇帝在大臣的劝说下,密诏赵构为兵马大元帅,汪伯彦、宗泽为副元帅,让他们尽起河北之兵入援汴京。

靖康元年十二月,康王赵构在相州开大元帅府,得兵万人,分为五军而进,在大名屯营。老将宗泽率2000名宋兵,连战连胜,破金军三十余寨,并要求康王即刻入援。这时,宋钦宗有诏书来,表示“金人登城不下,方议和好,可屯兵近甸毋动”。

其实,当时的汴京已在金军掌握之下。汪伯彦等人皆觉得皇帝下诏,不得不从,唯独宗泽力谏:“金人诡诈,此诏必是皇帝受逼而下,目的在于迂缓我军。我们立刻发兵直趋澶渊,按部就班,稳扎稳打,以解京师之围。”

汪伯彦胆小而奸,阴劝康王赵构派宗泽拔军先行,把他调出指挥中枢。果然,宗泽刚走,康王赵构等人就跑到了东平。

转年开春,宗泽自大名至开德一路血战,十三战皆胜,气势如虹。宗泽边战边行,边上书康王赵构,要他下令诸道宋军总管,希望他们“合兵入援”。可恨的是,这些人皆对此没有反应。

宗老将军携一支孤旅,死中求生,又在卫南一战大败金军。金人自此深惧宗泽。

二月间,钦宗皇帝在金人胁迫下发诏要赵构入京,其手下将军张俊等人当然劝阻。

此时的赵构,手下已有劲兵十余万,犹豫再三,跑到济州躲避金军兵锋。

四月间,金人掳掠徽、钦二帝及皇族嫔妃等北去,宗泽闻信马上提军星夜兼程,想从大名渡河在路上邀击金军,抢回被俘的徽、钦二帝。

金军十多万,归北时层层设防,宗泽手下区区数千兵马,康王赵构不发一兵一卒,老英雄只得仰天长叹。

金人撤退后,被迫为帝的张邦昌马上奉宋哲宗废后孟皇后“垂帘听政”,这位元祐皇后深晓大礼,手书宣示中外,表示拥立康王赵构继承帝位。

于是,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赵构在南京(商丘)登上帝位,改元建炎,是为宋高宗。当日,元祐皇后孟氏在东京撤帘,象征皇权交接完毕。

赵构当皇帝后,遥尊被金人俘走的宋钦宗为“孝慈渊圣皇帝”。所以,在宋史或宋人笔记中有“渊圣”字眼出现,指的就是那位倒霉的宋钦宗。新政权尊元祐皇后为元祐太后,遥尊赵构生母韦氏为宣和皇后,遥立夫人邢氏为皇后(此二人皆被金人掠走,故而有“遥尊”“遥立”之说)。

赵构称帝后,立即授黄潜善为中书侍郎,汪伯彦为同知枢密院事。黄潜善是张邦昌称帝后第一个跑来通风报信的人,汪伯彦是第一个率相州军迎接赵构的人,二人日后为祸甚烈,与高宗赵构小人相惜,磁场相应。

武将方面,宋高宗当时能指挥得动的大概有如下数人:统河北兵的王渊、杨惟忠,统陕西兵的刘光世,统帅府兵及招降贼盗兵的张俊、苗傅。

为了统一军政,赵构设置御营司,以黄潜善为御营使,汪伯彦副之,任命王渊为都统制,刘光世“提举一行事务”,韩世忠为左军统制,张俊为前军统制,杨惟忠主管殿前御林军。上述诸人,构成了赵构匆匆称帝后草台班子的主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