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赴国难女丈夫
定川援辽的功勋
天作良缘。秦良玉成人后,嫁与石柱土司马千乘。这位马土司虽是一方土酋,但其祖宗却有大名,乃汉朝“马革裹尸”的伏波将军马援。郎才女貌,神仙伴侣,二人伉俪情深,夫唱妇随。
万历二十七年播州地区的土司杨应龙造反。由于事起仓促,贼寇连陷重庆、泸州等战略要地,进围成都。蜀中大震。
作为地方土司,马千乘以三千石柱兵从征,跟随明朝四川总督李化龙讨伐叛军。石柱兵皆持一种特制长矛,矛端呈钩状,矛尾有圆环,攀援山地及险峻地形时,前后接应搭接,敏捷如猿。由于兵士手持的矛杆皆以无漆的白杆制作,时人称之为“白杆兵”。依理,马千乘率兵三千跟从官军,已经尽到了土司对中央朝廷的义务。但秦良玉为解国难,又统精卒五百人,自备军粮马匹,与副将周国柱一起在邓坎扼守险地,持弓援剑杀贼。
为此,明朝总督李化龙大为叹异,命人打造一面银牌赠予时年二十六岁的秦姑娘,上镌“女中丈夫”四个大字,以示表彰。
万历二十八年正月初二,明军由于连连克捷,上下松懈,置酒高会,庆祝新春佳节。洞晓古今兵法的秦良玉多智,她预料贼军会乘夜偷营,诫嘱丈夫马千乘命令“白杆兵”严禁饮酒,持矛裹甲,连夜分守险隘。半夜时分,明军官兵大部分醉醺醺地沉入梦乡,贼军果然突然发动袭击。醉梦中的官军一时间四处奔逃。
所幸的是,早有准备的秦良玉夫妇所领“白杆兵”发起反突袭。叛军先胜后败,惶骇间被长矛捅倒无数,皆转身奔逃。
秦良玉夫妇紧追不舍,追入贼境,连破金筑寨、明月寨等七寨,直抵杨应龙叛军老巢的天险桑木关下。
明军诸军喘息后集结,齐攻桑木关。由于山险关峻,甲胄裹身的明朝官兵一时束手无策。“白杆兵”此时顿显神威,这些士兵的攀援能力本来就高超,又有特制矛钩搭连,他们在短时间内演杂技一般互相搭持攀挂,与酉阳土司等地方兵配合,一举荡破险关。关口拿下,明朝官军夺门而入。
于是,众人合兵,直捣海龙囤,杀得贼兵血流成河。贼首杨应龙骇然无奈,慌乱中自缢身死,播州之乱平息。
此次平乱,马千乘、秦良玉夫妇为“南川路战功第一”,为诸司之先,并又获朝廷银牌及色缎等物作为奖励。
大功如此,秦良玉并未沾沾自喜。她从不言功,夫妇二人仍回石柱本分过活。
十多年后,万历四十一年,秦良玉丈夫马千乘死于政府狱中。《明史》记载说,石柱部有民状告马千乘,明廷把他逮入云阳狱,不久马千乘病死其中。但他真正的死因,其实是北京万历帝派来的监税太监丘乘云向石柱索取贿赂,马千乘自恃于朝廷有功,不予。这下可羞恼了丘公公,他指使手下捏造罪名,把马土司逮捕入狱。马千乘被活活折磨而死,时年仅四十一岁。
一下子变成孤儿寡母,秦良玉含泪忍痛。她以大义为重,殡敛丈夫后,未生出任何反叛不臣之心,反而代替丈夫任石柱土司,忠于职守。
《明史》中这样赞诩秦良玉:“(其)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
万历四十四年,女真酋长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大金”(后金),开始连连发动对明朝的进攻。两年后,萨尔浒一役(战场在今辽宁抚顺以东),明军惨败,诸营皆溃。自此之后,驻辽明军几乎是闻警即逃。
东北告急,在此大背景下,明廷在全国范围内征精兵援辽。秦良玉闻调,立派其兄秦邦屏与其弟秦民屏率数千精兵先行。她自己筹马集粮,保障后勤供应。为此,明廷授秦良玉三品官服。
沈阳之战中,秦氏兄弟率“白杆兵”率先渡过浑河,血战满洲兵,大战中杀“辫子兵”数千人,终于让一直战无不胜的八旗军知晓明军中还有这样勇悍的士兵,并长久为之胆寒。
由于众寡悬殊,秦邦屏力战死于阵中,秦民屏浴血突围而出,两千多“白杆兵”战死。但也正是由此开始,秦良玉手下的石柱“白杆兵”名闻天下。
得知兄长牺牲消息后,秦良玉制一千多件冬衣,配送给远在辽地的石柱兵。然后,她自统三千精兵,直抵榆关布防,控扼满洲兵入关咽喉。明廷兵部尚书张鹤鸣为此专门上奏天启帝,追赠死难的秦邦屏都督佥事,立祠祭祀。不久,明廷又诏加秦良玉二品官服,封诰褒奖。
由于“白杆兵”战斗力强,明廷下令再征兵两千。秦良玉闻诏即行,与弟弟秦民屏驰还石柱,征调士兵准备援辽。
抵家仅一日,重庆内乱。永宁土司奢崇明借奉诏援辽的名义,率数万人马与其女婿樊龙里应外合地占据了重庆,并发兵围攻成都,大有关门当皇帝的意思。
由于同为土司“乡亲”,奢崇明派人携大笔珍宝来石柱与秦良玉“通好”。秦良玉二话不说,立斩贼使。
她派遣秦邦屏及其二子溯流西上,渡渝城后,忽然抵至重庆南坪关,扼制贼兵归路。趁天黑敌军无备,“白杆兵”突袭贼军驻于长江和嘉陵江上的水军,尽焚其舟。同时,秦良玉分兵守忠州,驰报夔州官军密防瞿塘天险,阻遏叛军沿江东下。
正是由于这位女中丈夫调度有方,奢崇明叛军终于难成气候,出战即败。但当时川地一带诸土司“自治”部落皆收受叛军贿赂,大多数逗留观望,唯独秦良玉率石柱兵奋勇直前,连获红崖墩大捷、观音寺大捷以及青山墩大捷。如此一来,不仅成都围解,重庆也很快得以收复,叛乱得平。
明廷叙功,秦良玉得授总兵一职,成为方面大将,她的兄弟和子侄皆获擢升。
川地甫定之后,鉴于作战中明朝官军的“熊包”表现,秦良玉上书奏称:“臣率(秦)翼明、(秦)拱明(她的两个侄子)提兵裹粮,累奏红崖墩诸捷。而(明朝官军)行间诸将,未睹贼面,攘臂夸张。及乎对垒,闻风先遁。败于贼者,唯恐(别)人之胜;怯于贼者,唯恐(别)人之强。如总兵李维新,渡河一战,败衄归营,反闭门拒(见)臣(秦良玉自称),不容一见。(李维新)以六尺躯须眉男子,忌一巾帼妇人(自称),(其)静夜思之,亦当愧死!”
疏上,由于明廷正需石柱这样的地方力量,天启帝“优诏报之”,并下令文武大臣对秦良玉皆要以礼相待,不得疑忌。感动之下,秦良玉更加为明廷卖命,其弟秦民屏不久即在陆广作战中战死沙场。
崇祯三年,皇太极攻榆关不入,便率十万“辫子兵”绕道长城喜峰口入侵,攻陷遵化后,进抵北京城外,连克永平四城,明廷大震。
秦良玉得到十万火急的勤王诏书之后,即刻提兵赴难,星夜兼程,直抵宣武门外屯兵。当时,闻诏而至的各路勤王官军共二十万有余,但都畏惧清兵的狠勇,无人带头出战。秦良玉带领的“白杆兵”人数虽然仅有数千,但一直为清兵所忌惮。昔日浑河血战,让清军再也忘不了这些身体矮小手持超长锐矛的士兵。因此,“白杆兵”呐喊冲杀之际,清兵便心自发怯,加上明军中又有孙承宗这样的老将与秦良玉配合,最终迫使皇太极连弃滦州、永平、迁安、遵化四城,撤围而去(当时未能攻下山海关,也是清军撤兵原因,他们怕日后遭首尾截击)。
北京围解之后,崇祯帝大加感慨,特意在北京平台召见秦良玉,优诏褒美,赏赐彩帛美酒,并赋诗四首以彰其功:
其一
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其二
蜀锦征袍自裁成,桃花马上请长缨。
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其三
露宿风餐誓不辞,饮将鲜血代胭脂。
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其四
凭将箕帚扫虏胡,一派欢声动地呼。
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观崇祯皇帝有生之年,享国日浅,遭逢多难,很少有闲情逸致吟诗作赋,除赠秦良玉诗外,仅有赠杨嗣昌的五绝诗传世。
迢迢西南边陲一位女土司,竟能得到大明皇帝面见赐诗。秦良玉当属古往今来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