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北洋系统的形成和壮大

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苦心经营二十年的北洋水师一败涂地。为此,慈禧派心腹荣禄建立“督办军务处”,想通过编练中央控制下的新军,取代从前因为“太平天国”之乱而坐大的勇营。

慈禧这种努力,就是欲图夺回昔日从中央流向地方的军事大权。而且,她还想就此机会,制造出一个具有极大控制能力的满洲权贵阶层。由于袁世凯用起来得心应手,荣禄就派他去小站练兵。袁世凯的荣迁,就成为北洋集团的发端。

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时,清廷派出满人荫昌,让他从旗人子弟中挑选精壮青年,入学天津武备学堂,储备日后的将校人才。汉人练兵,满人选将。袁世凯在小站,荫昌在天津,相距不过几十里。显然,清廷对袁世凯和他的新建陆军不放心。可见,慈禧的政治手腕,可谓出神入化。荣禄呢,之所以看中袁世凯,就因为他是个无甚根基的汉人。这样的人,好使不说,破格提拔他,又会让他长存感恩之心。

袁世凯本人,确实死心塌地为荣禄效力。继1897年被提升为直隶按察使后,他接着凭借自己在维新运动中的“智慧”,谋得了一个侍郎头衔。戊戌政变后,袁世凯向荣禄献计,要求把京畿地区五大军全部合编为“武卫军”,而且,他主动提出,要把他本人所创的新建陆军编为武卫右军。如此一来,荣禄大喜,对袁世凯深加翼护。

袁世凯如此对荣禄投其所好,免去了清廷对他可能的进一步猜忌,同时让慈禧洋洋然找到了“中央集权”的感觉。这样的高招,可谓一举多得。

1899年,山东闹起义和团,巡抚毓贤不能快速处理问题。见此,荣禄就保荐袁世凯为署理山东巡抚,派他去当地进行“快刀斩乱麻”的处理。从中央到地方,从北京到山东,看似离政治中心远了一步,实则是袁世凯人生的大转折。从此,北洋系才由一个地方性纯军事团体,逐渐向军事政治集团转化。

八国联军入侵后,清廷重臣张之洞等人策划“东南互保”,使一直对强权统治感觉良好的慈禧深受刺激。她稍把怒气掩藏,就开始处心积虑加紧削弱地方督抚的权力。1901年,慈禧自陕西回銮后,就下诏把张之洞的江南“自强军”划归袁世凯所在的山东管辖。

那么,荣禄生前手下的武卫军哪里去了?聂士成的武卫前军,在与八国联军的战斗中基本打光;荣禄自统的中军,大部解体;董福祥的后军因洋人“参劾”,到西安后就被遣散(因其所部士兵不少人配合“义和团”,进攻北京洋人使馆,所以洋人对这些军士恨之入骨);宋庆的左军只剩下一半,而且装备十分落后。所以,原先的武卫五军之中,唯独袁世凯的右军完好无损。

慈禧回京后,只能最大限度依靠这支没有受损的近代化新式军队,来维持京都防卫和治安。回京路上,由于袁世凯伺候周到,竭尽“忠诚”,慈禧满心高兴,赏他“黄马褂、紫禁城骑马”,对他宠信有加。特别是庚子之乱后,袁世凯对义和团雷厉风行的举措和咬牙切齿的表态,更让慈禧开颜:“此辈(义和团)如臭虫,孳生不绝,惟有芟夷净尽,以遏乱萌!”

1902年1月,清廷任命袁世凯为练兵大臣,参与政务,代死去的李鸿章行权。6月,实授他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有了这么好的“地势”,袁世凯借机大力扩充军事实力,增加兵额。这一年,他把所训新军命名为北洋常备军,“北洋军”即由此来。

“清末编练陆军,对内动机原起于欲集权中央。”(罗尔纲《晚清兵志》,中华书局1997年版)

在官场打滚多年,深知宦海深沉。为免清廷疑忌,袁世凯建议筹建练兵处,并推庆亲王奕劻总理其事。于是,1903年,练兵处成立后,奕劻任总理练兵事务大臣,袁世凯为会办大臣,铁良为襄办大臣。这个组合看似二满一汉,实际上真正的实权都在袁世凯心腹手中——总提调徐世昌,军令司正使段祺瑞,军使司正使刘永庆,军学司正使王士珍,副使冯国璋——这数人,皆是袁世凯的小站嫡系。

看似利国强军,其实练兵处设立后最大的获益者非袁世凯莫属。所以,当时就有御史王乃徵站出来,反对设置这种权归个人的练兵中枢机关:

古今中外,不闻举国兵柄利权集而授于一人之理。今练兵之事,旨派庆亲王为总理,袁世凯为会办,兼有铁良襄办矣。顾庆亲王分尊事冗,素不典兵,何从识武将一人?何能议军政一事?铁良之才,素无表见,愈益可想。然则大权在握者,固惟独袁世凯耳……徐世昌等皆该督(袁世凯)荐举,素日为其心腹,将来济济师旅感恩而指挥唯命者,岂复知有他人!又督责天下之饷需,欲户部不得过问;举劾天下之将弁,欲兵部不得特权,既历史所未有,亦五洲所不闻。枝重有拔本之嫌,尾大成不掉之势,此其立召祸乱者……

一向老谋深算的慈禧,竟然对此置若罔闻,我行我素,一心想实行中央练兵计划。在利用袁世凯的同时,她觉得可以慢慢培植铁良以期日后取代袁世凯,把各省兵权收归中央。

事与愿违,练兵的结果,使得袁世凯能够凭借朝廷的威权和全国的财力,倾国而养嫡系之兵,促成了北洋系势力进一步盘根错节的壮大。

趁日俄1904年在东北发生战事的时候,袁世凯吓唬朝廷,说一定要增加军饷,防御各处沿海沿河口隘,以免洋人借机窜入国内。清廷立刻照准。于是,他得以四处征募士兵,把北洋六镇创建完毕。除第一镇统制不是他的北洋系外,其余五镇,从上到下皆为小站班底。在政界,徐世昌、赵秉钧、梁士诒、朱启钤、朱家宝、胡惟德、金邦平等人,皆是袁世凯心腹、眼线。这些人各居要职,遍布政府主要部门。

由此,盘根错节、枝蔓八方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便宣告成型。

袁世凯当时在政治上深具长远眼光。他不仅抓紧募兵,还特别注意培训军官。在送人去日本留学的同时,他次第在国内开办了许多军事专业学院。随着军队的迅速扩大,袁世凯手下的中下级军官陆续晋升,新学生迅速补充到位。所有这些人,日后都深感他的栽培“私恩”。

但是,北洋军和昔日曾国藩、李鸿章的以同乡乡勇为基础的旧式军队有着全然不同的区别——首先,北洋军坚拒两种类型的人物混入新式军队中,一是特权子弟,二是有过旧式军队行伍经历的老兵油子;其次,北洋军军队内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大行能力主义,使得北洋军成为和东西洋新式军队相仿的全新军队;最后,湘军、淮军都是以血缘为军中纽带,而袁世凯的军队则可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军官高级军将中,三分之一多都是有留学经历的高材生。

所以,从袁世凯称帝后那些反对他的昔日“嫡系”将领的态度看,把北洋军说成是“野心家”、旧式私人军阀队伍的说法,完全站不住脚。真正把袁世凯往帝座上逼的,除了他自己的儿子以外,最主要是一些文人出身的投机分子和野心家,比如杨度、赵秉钧、刘师培等人。而反对他称帝的,反而不少是他昔日的属下军人,比如段祺瑞、冯国璋、蔡锷等。

不仅军队大有起色,袁世凯还在北方创建了中国最早成体系的警察部队,设置巡警学堂,开始经营近现代的城市管理。五大臣被炸事件后,他趁机奏建巡警部。日后得势的赵秉钧,正是此时由他推荐保任为巡警部侍郎,所以才死心塌地为其办事。

至于财权,袁世凯也不疏忽。他从盛宣怀手中拿过来电报局、轮船招商局等“国企”后,还垄断食盐销售,获取制币权,开创矿山、工厂,大征税利。综观其行,可谓是吸全国之财,以供北洋练兵。

慈禧不动声色,先看着袁世凯折腾,尽他表演。然后,1906年,趁官制改革的时候,开始逐渐削夺他的军权。慈禧先设陆军部,以袁世凯的对手铁良为尚书,一统全国军政。

冰雪聪明的袁世凯非常识时务,马上以退为进,自己上奏,主动把北洋六镇中的四镇立刻划归陆军部。1907年,慈禧“提升”袁世凯为军机大臣兼外交部尚书。此举,实际上是想让他大龙离水,脱离直隶的老地盘。而且,为了从长计议,慈禧还把北洋军的筹饷权和学堂管辖权,皆划归陆军部。

即便如此分解,也阻挡不住北洋军势力的成型。

北洋系的力量一直在逐渐膨胀,遍控国内关隘——第一镇驻北京,第二镇驻直隶永平府及山海关,第三镇驻保定及奉天锦州府,第四镇驻天津小站,第五镇驻济南,第六镇驻北京南苑。

袁世凯本人,仅看他当时一人兼带的头衔,就可知其掌握了多少重要部门——会办练兵大臣,督办邮电大臣,督办关内外铁路大臣,督办津镇铁路大臣,督办京汉铁路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