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好头颅何轻掷
为什么辛亥革命时期暗杀多
暗杀,在清末那个特殊的年代,绝不能与当今所谓的“恐怖主义”划上等号。
辛亥革命义士的暗杀主义,乃中国古代游侠刺客精神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暗杀活动的结晶,是典型“中西合璧”的产品。
自1900年到1910年十年间,革命党人最钦服的,乃俄国的“虚无党”。“虚无党”,就是俄国的民意党(他们自称“国家主义者”,而并非一般人认为的“无政府主义者”)。
革命党人中的刺客,主刺人很少有为金钱杀人的职业刺客,大多是出身良家的大好热血青年。他们从事暗杀的目的是促成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不过,在当时党人之中,也有不少人把俄国的无政府主义与社会主义相混淆,以为“无政府”主张和党人理想中的乌托邦是一个概念。这并不要紧,手段是“无政府主义”的,并不妨碍目的是“革命”的。
同盟会等革命党人确实在许多地方与俄国的民粹派声气相通。因为,二者的“英雄史观”相同,即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先行先知的“英雄”,而麻木的人民,则是待警醒的“群氓”。只有依靠英雄的个人,才能唤醒迷醉的群氓。
也就是说,少数英豪血淋淋的人头,可作广大群众的指路明灯,引导和推动革命。
俄国的民粹派、民意党人,其实比同盟会走得更偏、更远。他们一直幻想通过干掉沙皇这样一次性的行动获取全胜。所以,暗杀成为他们唯一的手段。当这些人干掉了亚历山大二世之后,就不愿再进行暴力抗争。他们甚至上书亚历山大三世,希望沙皇能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相比之下,中国的革命党人,大多数要比俄国民粹派清醒得多。他们只把暗杀当成革命重要的手段之一,一直努力联合各层阶级,策划新军,以此起彼伏的暴动和起义,最终推翻了中国数千年的帝制。
中国革命党的暗杀,具有鲜明的历史烙印。他们倾慕司马迁笔下的豫让、聂政等人,但又摒弃了“士为知己者死”的私恩。他们明白表示,他们所进行的暗杀,目的是“宏大汉之声”,是“种族之恩,祖国之恩”,是“为民请命”。
在承继了古代中国侠客敢于牺牲、不畏强暴、一往无前的精神之外,革命党人发扬光大,力倡勇敢之风,力提矢志不渝之气。其目的,就在于浇铸中华新民族之魂。
每个携枪携弹去行刺的革命者,对于自己的结局都一清二楚:不是宰割凌迟,就是枭首挖心。
舍生忘死,玉石俱焚。他们之所以能够如此慷慨赴死,无外乎有着这样坚定的理念:
与其奴隶以生,不如不奴隶而死!(吴樾语)
当然,清末暗杀盛行的原因,除了革命哲学的灌输以外,还有章太炎等人佛学虚无主义哲学的影响。
章太炎主张用宗教催发人民信心,增进国民道德。为此,他不断宣讲法相宗与华严宗佛学。二宗之学,就是讲在普度众生之时,头目脑髓,均可施舍予人。万法唯心,一切有形之相,无形的法尘,皆为幻见幻想,并非实有。
有此种信仰铺垫,仁人志士自可勇猛无畏,以达致群志成城的目的。
章太炎为了鼓动青年为革命而死,为了使行刺的勇士们觉得自己抛洒热血是“普度众生”,就一直宣扬大开“自戕成仁”之风。有了此种精神麻醉剂,革命青年更能“轻去就而齐死生”。
“一缘既绝,万念俱消。”有了精神的原动力,革命者自可蹈死不顾,潇洒赴死。
暗杀真的有作用吗?当然有!而且非常巨大。
“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
炸弹、匕首、子弹,惊雷贯耳,惊醒沉睡的国人。
史坚如、万福华、王汉、吴樾,一个又一个烈士以身殉国,激发了中国国内以及海外有志青年杀身成仁的伟大志气,打破了国人对清王朝虚伪立宪的迷梦。
暗杀活动不仅陷前朝大小官员于恐怖之中,也使悍酋大吏们谈虎色变,不敢再轻易对党人施以辣手和毒手,甚至出现过这样的怪事——清朝人在北京的宗贵,往往暗自遣人去东京,向同盟会出万两白银以“购买”自己脑袋平安在颈的机会。
数次暗杀活动,最有成效的,当属彭家珍刺杀良弼。这次暗杀,也从最关键处促成了清朝的覆亡。
难怪良弼临死时,他自己都叹言:
“炸我者,英雄也。我死,大清遂亡!”
无须讳言,革命党人的暗杀策略,也有其大缺欠的一方面。首先,他们意识中存在着简单化的肤浅,以为中国的积贫积弱,乃几个清朝大头目所造成,只要宰掉他们,革命就能迅捷成功。此外,暗杀活动进行的时候,他们深知自己羽毛未丰,不敢“扰累”地方,不敢“惹外国人干涉”。又次,各个暗杀团体,山头林立,各行其是。
更天真的是,一些革命党人,一直迷信金钱的力量,“每做一事,开口便道没钱”。所以,出于这种“经济”考虑,不少革命党人觉得:暗杀,只需一两条人命和炸弹,如此去做,从经济角度上“便宜省俭”。换句现在的话说,暗杀这种革命手段,可称“成本低廉”。
暗杀活动最消极的一面,还在于有时会误伤无辜,引起普通民众的反感。以史坚如炸德寿为例,他在地下埋烈性炸弹,德寿本人只被炸下床,毫发无损。而宅前园后的广州平民,反被炸倒的房舍压死压伤多人。如此,则给了清政府以口实,借以煽惑群众,诬蔑革命。
无论如何,那些已经超越时代局限的革命者个人,他们坚韧不屈,百折不挠,以个人英雄主义为激励,声称“人为其难,我为其易”,抛头颅,洒热血,以身殉志,以命酬国,这种大英雄的作为,真真让后人扼腕赞叹。
所谓暗杀手段的是与非,《民报》第18号上以“寄生”为笔名的一个革命者所言最为恰允:“先审其敌,次观其志,而后是非乃略定。”
以下,笔者描述一下辛亥革命期间影响最烈的三个暗杀行动英雄:
史坚如、吴樾、徐锡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