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响震雷
云南重九起义
清末的云南,内忧外患。内部,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外部,法国占安南,英国占缅甸,虎视眈眈。
在此情势下,经云南同盟会鼓动,类似“读学会”“死绝会”“敢死会”“兴汉会”等外围革命组织纷纷成立,人民日益觉醒。
1909年,陆军讲武学堂在云南重开,刚从日本回国的大批留学生和同盟会员纷纷在“海归”潮中被聘为教官,其中包括李烈钧、唐继尧等人。最终,云南陆军讲武学堂实际上成为革命党人的大本营。
云南起义前夕,革命教官教出来的革命学生也纷纷分配进入军队。他们与军中革命党人积极配合,说服士兵,以至于云南新军基本上成为党人的天下。
1911年初,蔡锷被清廷任命为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旅长),从广东调至云南。他虽然不是同盟会员,但思想上一直很“先进”——想想他的老师谭嗣同、唐才常、梁启超,我们就不会诧异他同情革命的态度。当时,他有句拍胸脯的话使得革命党人很放心:“只要时机成熟,我对你们绝对同情支持!”
武昌起义消息传来,昆明的党人欢喜欲狂。
10月16日,唐继尧、刘存原等人召开会议,秘商起义计划。而后,19日、22日、25日、28日,同盟会员接着开了四次会议,蔡锷均加入其中,共谋大事。
会议上,与会者歃血为盟,书写一个纸条,上有“协力同心,恢复汉室。有渝此盟,天人共殛”十六个字,然后烧之为灰,放入酒中,大家分饮,以示决心。最终,党人决定10月30日深夜在昆明打响起义枪声,并推蔡锷为战时总司令。
10月27日,滇西的腾越枪声忽起,同盟会会员张文光与刀安仁(此人还是个傣族土司)发动起义,清军腾越总兵自杀,文官逃的逃,降的降,腾越光复。
滇西的胜利,更坚定了昆明革命党人的决心。
10月30日晚,党人首领们正忙于深夜起义的准备工作。8点左右,昆明北校场七十三标第三营忽然枪响一片。蔡锷等人对此并不知情,云贵总督李经羲打来电话,让他迅速带部队前往七十三标平息“哗变”。
原来,正当七十三标的排长黄毓英给革命士兵分发子弹时,恰好被反动的值日队官唐元良巡哨发现。这个人很顽固,怒骂挥鞭,痛斥士兵,叨叨“造反要杀九族人头!”。这个人也是顽固,都什么时候了,还摆这种威风。士兵们愤而举枪,当即把唐队官打成马蜂窝。其余士兵跟进,立刻把营内另外几个反动军官一并杀死。
七十三标革命士兵也顾不得起义约定时间,提早起义,一拥而出,攻破昆明北门。
当时,蔡锷本人在巫家坝,他马上召集士兵,宣布起义。于是,大队的士兵整队而起,高呼“革命军万岁”的口号,冲向督署等重要军事、民政机构。
由于起义当日是农历九月初九,史称“重九起义”。
此次战斗非常激烈,主要是清军一直盘踞战略要地五华山,又控制了军械局,故而起义进程十分艰苦。
奋战到次日中午,清军第十九镇统制钟麟被起义战士击毙,总督李经羲和总参议靳云鹏逃走。
在付出了牺牲一百五十人、伤三百多人的代价后,昆明终为革命军光复。
值得一提的是,在进攻督署的作战中,时为七十四标第二营排长的朱玉阶表现十分英勇,他冲锋在前,浴血奋战,率领士兵攻克了总督李经羲的老巢。这位朱玉阶,不是别人,正是后来的朱德元帅。
重九起义胜利后,云南各府、州、县迅速光复,可谓是“传檄而定”。
11月1日,革命军在昆明五华山两级师范学堂建立“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推举蔡锷为云南都督。
由于蔡锷的锐志进取和悉心培育,云南革命军军力强劲,也成为后来护国战争中的一支劲旅。
由于本书主要内容围绕辛亥革命(武昌),故对于其他省市的起义描写从略。关涉的主要人物及其“下场”,在此简单交代一下。
黎元洪: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黎元洪被选为副总统,兼任湖北都督。1913年,同盟会的“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10月6日,袁正式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任正式的副总统,兼任鄂督,但年底即被段祺瑞“请”到北京,被袁世凯安置在瀛台“优待”。1915年袁世凯称帝,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黎不就,闭门谢客。1916年6月,袁世凯死,根据宪法,黎元洪就任大总统。随即,他与握实权的总理段祺瑞相争不休,导致引狼入室,张勋复辟,黎被迫下台。1922年,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赶走皖系的总统徐世昌,黎元洪又被拥上总统宝位,次年被曹锟挤下台。
黎元洪下野后,尽心实业,造福桑梓。1928年,他忽患脑溢血去世。1935年底,国民政府为他在武昌卓刀泉举行国葬。
汤化龙:此人一直是个政治骑墙派。汉阳失陷后,他随黄兴去上海避风。民国成立后,他一会入共和党,一会又为民主党干事长。1913年,他当选为众议院议长,鼎力支持袁世凯,并与梁启超一起组建进步党(实际上合并了民主党、共和党、统一党三党),与国民党抗衡。袁世凯欲称帝,时为教育总长的汤化龙心灰意冷,大有上当受骗之感,在1915年潜往上海,参加讨袁活动。
袁世凯死后,他重任众议院议长。1917年段祺瑞、黎元洪“府院之争”引来张勋复辟,段祺瑞“再造共和”,以汤化龙为内务总长,但仅仅三个多月,汤化龙就被迫辞职。
政治上失意后,他赴美国、加拿大游历考察,心情郁闷。
1918年9月10日,汤化龙在加拿大维多利亚中华会馆为一国民党籍华人理发师王昌刺杀,一弹入腹,一弹自口入,洞穿脑袋,终年四十五岁。盛年伏尸海外,汤化龙的遭遇也算一奇。
刺杀汤化龙的王昌,是孙中山老乡。他杀汤化龙后从容离去,回到住处,对工友说:“我不愿在洋人法官面前受审,免得他们侮辱我们中国人的尊严!”言毕,拔枪自杀。
王昌之所以要杀汤化龙,是因为他认定汤化龙美加之行目的在于向六国银行团借款购买军火支援段祺瑞政府,以此来进攻孙中山在广东建立的“护法政府”。
王昌行刺,不排除受国民党幕后指使的可能。孙中山得知消息后,派人运送王昌灵柩回广州,以党礼葬之于黄花岗左侧,立坟建墓,至今仍存。
王昌死年三十三岁,是获国民党党葬殊荣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