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并发下雄城
南京的光复
江苏一地,向来为富庶之区。可发一叹的是,衰世天灾多,1911年秋,苏南一带遭遇几十年不遇的大洪水,农民几乎颗粒无收,灾情十分严重。
由于对外有巨额的赔款要年年缴送,清廷在灾年不能免征租赋,仍旧搜刮穷民。如此情势下,饿殍遍地。官府仍旧横征暴敛,自然会激酿民变。苏南地区抢米风潮与农民抗租运动此起彼伏,无锡、常熟、江阴三县交合地还爆发了“千人会起义”,局势十分混乱。
如此这般,给革命党人以巨大的活动空间。
继上海1911年11月4日光复后,苏州的新军官兵人心思动。
大势所趋。本来就对清廷心存不满的清朝江苏巡抚程德全,在经过与当地士绅协商后,在11月5日宣布反正,成立中华民国江苏都督府,程德全被推为苏军大都督(现在苏州寒山寺的“寒山古寺”四字即是程德全所写)。
清朝在苏州的提法司护理藩司左孝同(左宗棠第四子)忠于清廷,偷偷跑到南京,急向清朝的两江总督张人骏(此人有个侄女张爱玲,比他有名多了)求援,并嘱咐他做好军事准备。
当时,南京名义上主要军事负责人是江宁将军铁良,这人是满人中一直号称“知兵”的顽固派,曾为陆军部大臣。摄政王载沣上台后,把他排挤到地方当“江宁将军”(南京当时称“江宁”)。
除了张人骏、铁良一文一武大员,真正在南京主管日常防务的,乃臭名昭著的张勋,时为江南提督。
继上海、苏州光复后,无锡、常州、太仓、昆山陆续光复。1911年11月7日,南京门户镇江城外第九镇十八协新军起义,发动进攻,城内旗兵不支缴械,都统载穆(旗人)吞金自杀。
镇江光复。镇江一地,挟象山、北固山、金山、焦山、岘凉诸险隘,乃南京锁钥。
好消息陆续有来。镇江光复后,自长江上游东溯而下的清朝南洋海军江贞、飞鹰、楚同等十三艘军舰,也在镇江江面宣布起义,被改编为革命军镇军舰队。
其间,至11月15日止,江苏的常熟、江阴、宜兴、吴江陆续光复。清江浦(淮阴)炮队起义,淮阴告复。通州(南通)情势很有戏剧性,当地士绅们集体“规劝”清朝狼山镇总兵张士翰,要他缴械。这位大人听劝,表示无条件归顺后,孤身离职,于是通州光复。11月10日,扬州不流血光复。11月22日,海州巡防营清军暴动,仅仅十几个党人士兵,就攻克了海州衙门。
至此,跨长江南北的江苏大部基本光复,南京成为一座孤城。
1911年11月4日,浙江省城新军起义,上海的陈其美派党人蒋介石、王金发等率沪军敢死队前来助战。仅一天时间,就光复了杭州。由于表现勇敢,青年蒋介石甚得沪督陈其美赞赏并提拔他为团长。当时的蒋中正,年仅二十四岁。
扫清外围拔钉子。革命军对南京坚城志在必得。只要夺取南京,就能与武昌革命军遥相呼应,最终在战略上形成与清廷的南北对峙大势。
驻防南京的清朝新军,是第九镇的十七协三十三标和三十四标,外加骑兵第九标、炮兵第九标,以及工程、辎重各一营,约有五千人。三十三标原来的标统赵声,为江苏丹徒人,同盟会会员,一直在军中宣传革命。他后来遭到张人骏疑忌,被迫去职(他去职后参加过两次广州起义,因连败而忧愤成疾,1911年5月病死于香港)。所以,南京的新军革命根基非常有底。
武昌起义后,听说起义主力是湖北那里的新军八镇,在南京的新军九镇官兵摩拳擦掌。
两江总督张人骏、江宁将军铁良以及江南都督张勋,都对九镇新军非常猜忌,很想把士兵全部缴械。但是,他们恐怕一下子激起兵变,缴械令一直未敢猝发。
思来想去,张勋等人不敢怠慢,就严格限制九镇新军的弹药使用,下令士兵们要把打靶后所剩的子弹、炮弹一律上缴,还强行取走九镇的几门大炮和数挺机关枪。
为了从心理上震吓新军,张勋派出三个营的精锐,紧靠三十三标驻地布防,以备不测。同时,他还下令架设大炮于猫儿山,炮口直指三十三标营房。狮子山清军防营要塞的大炮,也指向三十三标。
见城中双方杀气腾腾局势如此紧张,城内的士绅害怕这些军爷们火并,就建议张人骏把九镇新军调往城外。这个台阶,对双方都有好处。张人骏照准。
11月3日,新军第九镇统制徐绍祯率领城内新军移师城外,驻兵于距南京六十里开外的秣陵镇。
刚到秣陵镇,九镇新军在军中中下级党人鼓动下,即刻子弹上膛,刺刀开刃,准备杀回南京。
在镇江驻守的三十五标、江阴驻守的三十六标,闻讯也跃跃欲试。不久镇江光复。
这时候,由于张勋等人的严限,九镇新军每人手中仅有三颗子弹。即便如此缺粮少弹,士兵们也迫不及待要革命。
11月7日,三十三标、三十四标的官兵们就开始猛攻南京雨花台炮台。
新军勇猛无畏,拼死进攻,已经打到了距炮台一公里的地方。由于他们枪中的子弹打光,最终不能即刻成功。清军的机关枪,像割草一样,把不少空枪进攻的九镇新军士兵撂倒在阵地前。最后,仍有百余新军官兵挥舞刺刀攻上炮台。
由于寡不敌众,清军弹足枪精,这百多名新军皆战死于炮台之上。
为了把起义的势头压下去,清军调校炮台上的大炮,炮炮直中进攻中的新军。轰鸣声中,血肉横飞,马倒人亡。
九镇起义士兵不支,只得沿宁镇大道撤往镇江方向。
上海中部同盟会总部得悉起义军攻打南京失利,非常关切,决定组建“江浙联军”,合力夺取南京。与此同时,他们通电光复各省,希望能各自派军增援。为了指挥有力,大家拥推新军第九镇统制徐绍桢为联军总司令。
众人拾柴火焰高。江浙各地部队集结,共有兵力三万多。上海方面运送了充足的弹药;湖南、湖北两省军政府共解饷银二百万两。
相比之下,清军在南京兵力有两万多人,有铁良指挥的驻防旗兵一标,炮兵一营,以及张勋江防军的步、炮四个营,后又新招募一营约三千新兵。
为了阻截张勋军逃跑后路,拦截北方清军的支援,江浙革命联军由镇军李竟成部组成江北支队,在长江北岸自六合攻向浦口,以张声势。
同时,革命军海军舰艇在长江上发炮策应,掩护登陆,并阻止清军在江上的南北交通。
主攻方面的计划,由镇、沪、浙军为主力,东面出动,率先扫清外围马群、孝陵卫等清军据点,夺取南京的制高点天堡城,而后攻占南京东城及东北各个城门。南路方面,以苏州军为主力,在雨花台一带佯攻,牵制清军主力,伺机入聚宝门、洪武门。北路呢,派出镇、浙军部分士兵进攻乌龙山和幕府山,清除狮子山炮台等外围要塞。
一切就绪后,11月24日大早,江浙联军首先与清军在马群、孝陵卫一带激战,首战即大破张勋辫子兵。
打到下午3点左右,在海军掩护下,已有部分革命军士兵乘舰逐波,在乌龙山登陆。这时候,炮台上清军已经被“策反”,忙树白旗反正。乌龙山炮台归联军所有。
11月25日,随着幕府山炮台、下关东西炮台的反正,革命军攻占马群、孝陵卫阵地。
张勋杀红眼,转日亲自督战,指挥七千人马,想拼死夺回孝陵卫等外围阵地和炮台。革命军血战,双方伤亡惨重,一时间不分胜负,胶着在一处。关键时刻,沪军一千五百多援军杀至,打得张勋军措手不及,大败而去。他手下一多半人马,不是被打死打伤,就是成了俘虏。
张勋只得逃回城去,再想办法。
这个尽忠清朝的汉人将军败回城中后并不气馁,依据坚城高地,用炮猛轰攻城的革命军士兵,还时时出城进袭,打不过就后撤入城,在南京城周数处与革命军展开拉锯战。
到了11月27日,由于南京外围的制高点如乌龙山、幕府山、孝陵卫、狮子山等地陆续落入革命军之手,形势对城内清军大为不利。
联军在各处架设重炮,对准北极阁、富贵山、总督署、明故宫以及太平门、洪武门等战略要地,阵阵猛轰,打得张勋的兵马血肉成沫,四处惊奔。
张勋,字少轩,江西奉新人,出身贫寒农家。他八岁丧母,十二岁丧父,十五岁入地主家为牧童,可谓“苦大仇深”。这个人当兵很晚,二十六岁才入伍,五年后就在中法战争中因冒死进攻而立大功,后升为参将。甲午战争后,他在袁世凯手下,由于在山东镇压义和团有功,升任总兵。1901年后,他调入北京担任端门守卫任务,多次参与慈禧的扈驾随行,深得“老佛爷”信任。1911年,张勋被提升为江南提督。由于广受“皇恩”,这个粗汉是个铁杆保皇派。
战至此时,南京只剩下最后一个难拔的钉子——天堡城。
凡研究过南京历史的人都知道,天堡城乃南京咽喉,位于东郊紫金山西峰,形势险峻,易守难攻,为兵家必争必夺之地。一旦夺取天堡城,南京城尽收眼底,可顺势而下。
在这里,张勋不惜老本,不仅派驻汉防军精锐一营,又派旗兵六百人,拥重炮十余门,数挺马克沁机关枪,死守不动。
从11月24日到11月30日,江浙革命联军仰攻六日,徒然在天堡城下留下尸山血海,半步也无法进取。
革命军将领心急如焚。浙军统领朱瑞火起,下令重赏:如有先登天堡城者,为夺取南京第一功。首入官兵,每人赏大洋五十元,伤亡者铸像立名。
同时,他亲自挑选两百死士,排成两组,一组由白骨坟东湾上中茅山攻天堡城侧背;一组由明孝陵园的通寺出发,直奔紫金山主峰,居高以击其东。而后,再派镇、浙、沪三军,从正面再行猛攻。
由于不停地施以重炮,天堡城外围一大据点不支,守卫的清军叫嚷要投降。镇江革命军管带杨韵珂有信有义,下令革命军士兵停止射击,带着几个士兵上前准备交涉。
不料,清军诈降,待他迎前时,排枪齐放。杨韵珂身中数十弹,栽倒在血泊中。死前,他对身后兄弟们大呼:“不夺天堡城,莫收我尸!”
战至11月30日夜,天堡城下堆满了革命军尸体。革命军士兵们仍旧不放弃,冒死从各个方面进攻。
率一支敢死队直插紫金山主峰的同盟会会员叶仰高(时任联军参谋),在冲锋中中弹阵亡,英勇献身。
他的死,刺激了攻城的革命士兵,人们高呼“为叶长官报仇”,死攻天堡城……
最终,12月1日黎明,镇军连长季遇春第一个登上天堡城,手刃清军机枪手。革命士兵一拥而上,把未死的数名清军捅成血窟窿,砍成肉泥酱。
那位在紫金山主峰牺牲的叶仰高,名字看上去好像有些熟悉——不错,当初徐锡麟之所以仓促起义,正因为叶仰高在上海被捕,受不过刑讯,供出不少革命党人,其中就包括化名“光汉子”的徐锡麟。如今,他在南京壮烈牺牲,终能洗一生之羞。孙中山在南京任临时大总统后,叶仰高的名字被镌刻在“浙军记功塔”上,名列第一,受到孙中山以及临时政府的拜祭。
攻占天堡城后,革命军略感失望——虽然占据制高点,但许多重炮都在激烈的争战中损坏,唯剩一门德国山炮可用。
这时候,新军九镇神炮手于魁派上用场。他调校炮口,连射几十炮,弹无虚发,把富贵山炮台轰上天。清军的江防营炮兵溃逃而去。这位于魁,曾在秋操竞赛中与德国神炮手交过手,在比试中拔得头筹。
不久,从上海运到的二十六门大炮,被联军放于南京近郊的藤子树高地,向城内清军主要军事据点不停猛轰。如此巨炮,响彻云天,清军从精神上完全丧失斗志。
见大势已去,张人骏通过美国领事向联军乞和。由于清方对交出张勋的条件不置可否,革命军没有停止攻城。南京,终于在12月2日得以光复。
张人骏、铁良逃入泊于长江之上的日本军舰上避难;张勋率两千残卒出汉西门狼狈而逃。联军一路蹑杀,直追到临淮关才止步,获缴白银十多万两及无数辎重。
张勋等残兵败将脚下生风,一直跑到徐州才敢停下喘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