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09 戚继光抗倭(2)

书名:跟着课本学历史:明清沧桑本章字数:1772

知识拓展

戚氏军刀

戚继光不仅擅长带兵打仗,更擅长观察。戚氏军刀、狼筅,都是戚继光观察、总结作战经验,然后制作出来的武器。当时的明朝军队在和倭寇交战中,普通军刀经常会被砍断,戚继光注意到了这一点,他结合倭刀的优点,对明军的军刀加以改良,制出了著名的戚氏军刀。改良后的军刀加大了刀刃的弧度,同时减小了刀刃的宽度,刀尖带有小的弧度。刀刃中间有一条镐线,刀背有一条栋线,刀尖保留和刀身基本相同的厚度。这样一来,可以在减轻刀刃的整体重量同时,保持刀刃的强度。如今,国家博物馆里就收藏有一把戚继光任蓟镇总兵官时锻造的戚氏军刀。

戚家军

为了对付倭寇,戚继光对戚家军进行了严格的训练,并演练专门的阵法,以弥补与倭寇战斗力的差距。浙江沿海多山陵沼泽,道路崎岖,不便于大部队的展开,集团冲锋和大规模作战也很难有效地歼灭忽聚忽散的倭寇。另外,狡猾的倭寇又善于设伏,喜欢斗勇、短兵相接。针对这一特点,戚继光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战斗队形,这种阵形在与倭寇作战时,好像是结伴而行的鸳鸯,于是被命名为“鸳鸯阵”。

鸳鸯阵以12人为一队,其组成为:队长一名,居中指挥调度、协调攻防。阵的最前面是盾牌手二人,主要负责掩护后队前进,其中一人执长盾牌居左,负责遮挡倭寇的箭矢、刀剑等的攻击;一人执轻便的藤盾牌居右,并带有标枪、腰刀,除负责掩护外还可与敌近战。盾牌手后面是狼筅手二人,他们手执狼筅分居左右。所谓狼筅,是选用南方生长多年且坚实的毛竹,将前端斜削成尖状,并保留尖锐的枝杈,枝杈尖端绑上锋利的箭矢,每支狼筅长达三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以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枪手的进击。接着是四名手执长枪的长枪手,左右各二人,负责进攻和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后面跟进的,是使用镗钯的短兵手二人,除了负责保护长枪手、警戒侧翼,还可以支援前方伙伴,协助攻击长枪手未刺中的敌人。在后来,镗钯手还会配备鸟铳,增加了鸳鸯阵的远程击杀能力。最后的位置是火兵一人,负责整个小队的后勤伙食,一般不参与战斗。

鸳鸯阵不但使矛与盾、长与短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各种兵器的效能,而且阵形变化灵活,可以根据情况和作战需要变纵队为横队,变一阵为左右两小阵或左中右三小阵。当变成两小阵时称“两才阵”,左右盾牌手分别跟随左右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护卫其进攻;当变成三小阵时称“三才阵”,这时的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两侧护卫。这种变化了的阵法又称“变鸳鸯阵”。鸳鸯阵的灵活机动正好抑制了倭寇优势的发挥,就这样,戚继光率领“戚家军”,运用几乎是为倭寇量身定制的“鸳鸯阵”,对倭寇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

倭寇的覆灭

明嘉靖四十年,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附近连续九次挫败倭寇,史称“台州大捷”。其中新河之战,是戚家军与倭寇的第一次大战。这年3月,倭寇2万多人、战船数百艘大举进犯浙江沿海,戚继光率领戚家军迎战。得知戚继光率主力北至宁海后,狡猾的倭寇迅速兵分三路,一路进犯台州以东的桃渚,一路进犯台州东南的新河,一路进犯东北的健跳。三路齐头并进,直逼台州。一时间,浙东沿海各地同时发出警报。戚继光认为,三路倭寇中入侵新河的这一路是威胁最大的,于是派遣胡守仁率部驰援新河。

新河的百姓听说守城的军队兵力不足,纷纷带了锄头、棍棒来助战。戚继光的夫人此时也在新河,她挺身而出,发动妇女挽起发髻、穿起戎装,列队在城头上,为将士们呐喊助威。顿时城上旗帜飘扬,冲杀声、呐喊声阵阵,鸟铳声如雷鸣。城外的倭寇看到城头士兵众多,以为城中守军充沛,不敢轻易进攻,直到4月26日拂晓时才发觉上当受骗,于是发起了攻城。此时,戚继光派来的援军也已经赶到,在新河城下大败倭寇。此后,戚家军又取得了花街之战和上峰岭之战的胜利。

在荡清了浙江沿海的倭寇之后,1562年7月,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增援福建,与另一位抗倭名将俞大猷合作。到了1564年10月,福建的倭寇也被他们彻底剿灭。至此,明朝中期的倭患在戚继光、俞大猷等将领率军打击下,彻底得到了解决。

战争中,戚继光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并严格要求士兵,不准扰害百姓。在战略战术上,戚继光讲究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进攻则集中兵力打歼灭战,防御则积极主动而不是机械地死守,在防御中伺机反攻。再加上独树一帜的“鸳鸯阵”,这些都是戚继光屡败倭寇,并最终荡平倭患的重要原因,也是戚继光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