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16 元和中兴

书名:跟着课本学历史:隋唐长歌本章字数:2743

唐朝在宪宗时期的大力整顿下,成功将诸多藩镇重新收归中央管辖,暂时实现了全国统一,出现了短暂中兴的盛况,史称“元和中兴”。

中兴的努力

唐德宗死后,太子李诵即位,史称唐顺宗。不过,唐顺宗很快就把权力交给了太子李纯。李纯即位后,史称唐宪宗,年号元和。尽管祖父德宗在同藩镇斗争的过程中遭受了严重的挫折,但是唐宪宗还是力图恢复唐朝昔日的统一盛况。在他的统治下,唐朝一度出现了中兴的局面,史称“元和中兴”。

唐宪宗即位之初,西川将领刘辟趁节度使韦皋病死,意图自立为节度使,占据西川,还进一步要求将整个四川划归他管理。宪宗拒绝了他的要求,刘辟悍然发兵攻打东川。宪宗君臣经过一番讨论后认为,如果纵容刘辟这种狂妄行为,那天下藩镇将竞相效仿,到时候唐朝能控制的地区就只剩下长安了,于是决定出兵讨伐刘辟。战争进行得很顺利,刘辟兵败,被押送长安处死。不久后,浙西节度使李锜发动叛乱,也很快被扑灭。连续的胜利让宪宗的自信心树立起来了。

当时最令唐朝头疼的藩镇是淮西。窃取淮西节度使之位的吴少阳死后,他的儿子吴元济选择隐匿丧讯,直接接掌淮西军务,继续拥兵自立,不给中央朝廷插手的机会。同时,还拉拢了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和淄青节度使李师道为他提供支持。对于唐朝朝廷来说,淮西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果淮西不能掌握在朝廷手中,就难以保证东南漕运的安全。同时,宪宗本人受前两次胜利的鼓舞,也不打算再继续纵容藩镇,于是在强硬派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的支持下,发兵攻打淮西。

面对朝廷的征讨,吴元济独木难支,向成德、淄青两地节度使求援。成德的王承宗直接出兵策应淮西,淄青的李师道不仅派出自己豢养的亡命之徒,在长安、洛阳等地焚烧粮仓、劫掠集市、破坏皇陵等,给朝廷制造压力,还派出刺客在长安城里刺杀主战派的武元衡和裴度。结果,武元衡遇刺身亡,裴度也被砍伤。这起刺杀事件震动朝野,要求与淮西罢兵言和的声音也大了起来。

知识拓展

大唐宰相遇刺案

唐宪宗时期,主张削藩的宰相武元衡在早朝的路上遇刺身亡,另一位大臣裴度也被砍伤。凶杀案发生后舆论大哗,唐宪宗震怒,下令全力搜捕。一开始,京兆尹抓捕到了几个刺客,供出刺杀是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指使的。朝廷于是下令讨伐王承宗,揭开了元和中兴的削藩之战。但同时,洛阳那边却查出是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派遣刺客所为,一时真凶成谜。直到藩镇叛乱被平息后,人们才在搜检的文件中发现,原来当时王承宗和李师道都派出了刺客,但王承宗的刺客先到,动手杀了武元衡后跑掉了;李师道的刺客赶到时武元衡已死,但他们为了邀功请赏,便谎称是自己杀了武元衡。至此,宰相遇刺案的真相才为世人所知。

然而,唐宪宗不为所动,坚持继续对淮西用兵,派遣宰相裴度亲自前往淮西督战,还将军队的指挥权从监军转移到各个将领手中,这让唐军的攻势有了起色,屡次击败淮西的军队。将领李愬趁淮西大本营蔡州城内空虚,率军于雪夜发动奇袭,攻进蔡州。吴元济起初还不相信唐军已经进城,直到宅院被唐军围攻才大梦初醒。见大势已去,吴元济只能投降。至此,淮西重归唐朝朝廷管辖。

淮西的平定让各个藩镇大为震动,于是纷纷向中央朝廷归服。参与叛乱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也同唐朝达成和解,表示愿意接受中央的管理。只有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还在负隅顽抗。但是战事急转直下,淄青军迅速败退,李师道的手下杀死了李师道,向朝廷投降。

至此,全国形势开始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不仅弱小的藩镇见到中央朝廷如此强势,纷纷表示臣服并缴纳赋税,就连强大的河朔三镇也是如此。随后,河朔三镇的节度使也都逐渐换成了政府任命的人选。到这个时候,长期割据的河朔三镇终于全部回到政府的掌控之下。经历了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五位皇帝后,唐朝再次控制了全国,中兴的态势达到了顶峰。

中兴的破灭

唐宪宗的这次中兴,成功地使各地藩镇相继归于朝廷管辖,但是并没有解决社会根本矛盾,百姓的生活依旧十分困苦。

宪宗执政时期,朝廷为供应削藩战争所需,极尽所能地搜刮百姓、聚敛钱财,不少官员因为善于搜刮百姓而得到提拔。两税法施行之初承诺的“两税之外悉无它徭”,在宪宗时期很快就沦为一纸空文,各种名目的税费比应缴的两税还多,百姓饱受横征暴敛之苦,只能选择逃亡。当时规定,逃亡百姓的税由周边的邻居分担,邻居也不堪重负,相继逃亡。结果,有的地方逃亡百姓占了三分之二以上,社会危机愈发严重。另外,宪宗晚期日渐骄侈、荒废政务,更是求仙慕长生,性格也变得暴躁易怒,经常斥责或诛杀左右宦官。最终,宪宗在位15年后被宦官谋杀。太子李恒即位,史称唐穆宗。

穆宗执政期间,对藩镇施行了“销兵”的政策,直接导致了元和中兴局面的破产。所谓“销兵”,就是唐穆宗下令天下藩镇的军队每年每百人中裁撤八人,士兵逃亡或者战死不得补充。这一政策固然有削弱藩镇的目的,同时也是因为如果藩镇不销兵,朝廷的财政就要支撑不住了。藩镇军队的扩张,迫使朝廷也不得不扩大军队的规模。长庆年间,一共有335万户,而兵额99万,基本相当于三户养一兵。再加上连年战争,生产遭到破坏,百姓不断逃亡,政府的财政压力已经到了极限。所以,销兵就成了必然之举。

知识拓展

一代名臣颜真卿

颜真卿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他也是“楷书四大家”之一,和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然而少有人提起的是,颜真卿其实还是安史之乱时的平叛功臣。他曾率领义军对抗叛军,一度光复河北;后来朝廷安排他去劝降叛将李希烈,结果被其杀害。他遇害后,唐朝三军将士皆为他痛哭不已。

但是,销兵却引发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很多依靠军饷养家糊口的士兵被裁撤,纷纷沦为流寇,成了一个极不安定的因素。很快,就在穆宗即位的第二年,变乱发生了。

最先发生变乱的是河朔三镇中的幽州。朝廷派出的幽州节度使张弘靖不能与士兵同甘共苦,生活奢靡,又截留前任节度使离任时赐给士兵的20万贯钱。他的下属也十分跋扈,对士兵们说:“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这是成语“目不识丁”的由来。幽州将领朱克融趁机煽动士兵的不满情绪,唆使他们抓了张弘靖,揭开河朔三镇再次反叛的序幕。

以幽州的反叛为导火线,成德军镇的将领王庭凑也举起反旗,将朝廷调任来的节度使田弘正杀害。在此前的削藩之战中,田弘正曾多次带兵与成德军镇作战,双方仇恨难以化解,更别说得到成德当地将士的拥护了。因此,朝廷将田弘正从老家魏博调任成德,堪称一大败笔。随着朝廷讨伐王庭凑失败,局面已经彻底脱离了唐朝的掌控。随后,魏博军镇将领史宪诚趁机煽动魏博军哗变。至此,河朔三镇全部再次叛乱,大量因销兵而失业的士兵也投入这些叛将的麾下。

面对河朔三镇再次叛乱的局面,朝廷束手无策,只能将叛军将领任命为节度使,以换得暂时的平稳局面。自此以后,唐朝再也没有精力去收服河朔三镇,而河朔三镇割据的局面一直维持到了唐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