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唐朝的文学成就(1)
说起唐朝的文学成就,就不能不提到唐诗。唐诗是唐代诗人所创作的诗歌的总称,光是流传到今天的就有约2200位诗人,以及他们所创作的大约5万首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更是后人考察唐代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
唐诗
唐朝建立之初到武则天时期,文坛上还留有很浓厚的南朝遗风,那就是创作活跃但内容单薄空虚。在这个时期,最出名的诗人有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四人被称为“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杨炯擅长五言诗,卢照邻、骆宾王擅长七言诗。当时盛行的诗歌多是描写宫廷生活的宫体诗,而这几位诗人则力主诗文写作应当冲破宫廷的束缚,走向更为广阔的民间乃至边塞。这就开启了唐代诗歌创作的新面貌。
继初唐四杰后,诗人陈子昂进一步对南朝遗风展开猛烈的批评。他力主诗歌应该是用来寄托诗人的理想抱负,倡导诗风应刚健而又充满现实内容,不应当像南朝诗歌那样显得华丽又纤弱。后世对陈子昂评价极高,称赞他开启了唐诗发展的新道路。
开元天宝年间,经济增长、社会安定,促使唐诗的发展也越发繁荣起来。田园诗、边塞诗等风格不同的诗歌在这一时期大量涌现。其中,田园诗人以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王维以五言诗见长,诗风清新淡雅,塑造的情景富有层次感,比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的诗在长安、洛阳极受达官显贵的喜爱,就连唐代宗也评价他“诗名冠代”。他不仅擅长作诗,还很擅长绘画,其绘画水平当时少有人能及。宋朝的苏轼因而感慨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崇信佛教,自号摩诘,常与僧人坐而论禅,后人便以此称他为“诗佛”。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有些诗里不可避免地体现出消极避世的情感。
孟浩然是与王维齐名的山水田园诗人。据记载,有一次唐玄宗见到孟浩然非常高兴,便让他献诗,然而孟浩然诗中“不才明主弃”一句惹怒了唐玄宗。唐玄宗说:“不是我弃你不用,而是你不想做官。为何要诬陷我?”于是孟浩然一生都没有做官。杜甫对孟浩然的诗极为推崇,称其“清诗句句尽堪传”,比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春晓》,至今还是小学生必背古诗。孟浩然长期过着隐居生活,一些诗歌也跟王维的诗一样带有避世情感。后人也往往将王维与孟浩然并称为“王孟”,以此来肯定二人的文学成就。
唐代的边塞诗人以岑参最为著名。他曾担任高仙芝的幕僚从军出征,也曾随同大将封常清出征,因此有着丰富的军旅生涯。他见识过边疆大漠雄浑的自然景观和战士血战沙场的金戈铁马,所以他的诗壮丽恢宏、气势磅礴,如“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也饱含了对军人保家卫国的赞颂之情,更是将爱国的豪情寄托于西域的景色中。
盛唐时代的李白和杜甫是整个唐朝最为杰出的诗人,两人因伟大的成就被后人并称为“李杜”。韩愈曾盛赞李白和杜甫:“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人物。李白少年时喜欢击剑,仗义轻财,身上充满了游侠气质。在文学方面,李白的五言诗与七言诗的造诣都很高,而且诗歌创作不拘泥于一定的格式,风格洒脱自然,充满超然自信的气息。李白的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充满了旁人难以企及的想象力,善于营造神话故事般的情景,给人以极大震撼。他的才华极受当时人们的欣赏,杜甫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贺知章更是称他为“谪仙人”。唐玄宗赏识他的才华,召他进入翰林院。李白好酒,人言“李白斗酒诗百篇”,后来在皇宫饮酒,醉后挥笔写诗时,让皇帝的亲信宦官高力士为其脱靴,可见其为人的放纵不羁和蔑视权贵,这些特点在他的诗里也是随处可见。另外,李白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这让他的诗中充满了长生、求仙等元素,他曾写下“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的诗句,后人称他为“诗仙”。
杜甫字子美,是唐朝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人物。杜甫作诗极为讲究格律工整对仗,对诗的遣词用句往往费尽苦心,他说自己“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的诗里充满着对国家和人民最为真挚淳朴的情感,爱国思想一直是他作品的主旋律。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极转向衰落的阶段,安史之乱给国家带来了不幸,也给他本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他早年游历过很多地方,对人民所遭遇的沉重兵役和官吏压榨很是同情。安史之乱后,他带着家人跑到乡下避难,本来就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小儿子也在饥寒中病逝。杜甫一生奔波,虽未做过高官,但他一直心系天下百姓,将百姓的喜怒哀乐和对社会安定的祈愿写进自己的诗里,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当时的人尊奉他的诗为“诗史”,杜甫也被后世称为“诗圣”。
安史之乱后,国家和社会逐渐稳定,这时候出现了后人称为“元和中兴”的大好局面,但依旧存在着很多弊端。面对这种社会现象,当时的士人开展了一场“新乐府”运动。这场运动要求士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改良王朝存在的弊端,使国家能够重新恢复往日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