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少阳院拘留所”

昭宗李晔居于乞巧楼,刘季述、王仲先等先在宫门外埋伏下千余名将士,刘季述甫登殿,将士们大呼着突入宣化门,至思政殿前,遇到宫人就手起刀落。至此皇帝的酒也醒了大半,李晔先爬入床底下躲了半天,后觉得此地并不安妥,又爬出来想逃走,但是已经迟了!他被刘季述、王仲先等人像抓小鸡般地揪住,令他坐在一旁听候发落。

此时已有快报报与皇后,皇后立刻出来,刘季述即把崔胤及百官的奏状予以报告:

“皇帝厌倦大位,内外群请太子监国,并请皇帝到东宫去休养。”

李晔明白了,半开玩笑般说道:“昨天不过跟你们干两盅,虽然有点过火,但情况不至于如此严重吧!”

“请你自己放明白点,这不是俺姓刘的意思,是宰相及百官的主意!”刘季述轻轻一推,推得干净利落,接着他转变了口吻,“现在不过是恭请您到东宫去休息几天,等到一切尘埃落定,会再送您回来的,尽管放心就是!”

“刘军容说得是,就照刘军容吩咐的做吧!”皇后在刀光剑影下首先同意,并催促李晔起行,随即把大宝交给刘季述。

小太监们扶着皇帝和皇后同车,宫嫔侍女十余人跟随着,在“临时押差”刘季述的监督下,一起到“少阳院拘留所”去。

少阳院到了,现在的李晔再也不是什么皇上,而是标准的囚徒。既是囚徒,哪怕官再大、名再响,总得听命于狱卒的,这是古今中外的成文法,李晔又焉能例外?只见临时的“看守长”——刘季述高声地宣布他的罪状:

“某日某时,为了某事,你不听我的话,第一条罪。”

“某日某时,为了某事,你不听我的话,第二条罪。”

“某日某时,为了某事……”

刘季述有耐性地把几十条罪状全部念完,亲自用大锁锁住门,再用大铁链扣住,派左军副使李师虔做“临时监狱长”带兵看守。里面有任何动静,都要逐日按时填表报告。

少阳院变成了临时监狱。监狱自然有监狱的设备和规章,大门既然下了锁链,只有临时派工凿一阴阳洞,以便递送饮食,举凡一针一线皆不许随便递送。李晔想要一些纸笔,不行,以免通风报信走漏消息;要一些草纸,不行;要一点零用钱,不行。这些全是无关痛痒的小事,最最紧要的莫过于无衣服可替换。时值隆冬,十一月在关内正是朔风初当令的时节,刘季述却连一床棉被都不许递进去。于是皇帝、皇后与宫女们冻得瑟瑟发抖、彻夜号叫,音调凄楚,达于户外。但有什么办法呢?

另一面,刘季述沐猴而冠,矫诏令太子李裕监国,硬把李晔尊为太上皇,然后大封文武百官,所有参与这次事变的功臣,另有优赏。既有赏,必有罚,这是必然的道理,凡是站在李晔一边的宫人、左右、方士等,刘季述全部将其戮害,每个晚上准是大规模地杀。杀人最多的时候,早晨的载尸车须出动十辆来搬运。凡此种种,据说是为了“立威”,最后鲜血淋漓的刀锋指着司天监胡秀林的脖子,胡秀林却很坚定从容地反问:

“阁下幽禁了君父,还要多杀无辜吗?”

刘季述对这位贤人的正言有所顾忌,遂把血刀收入鞘。但杀红了眼睛的人不会善罢甘休,于是,刘季述掉转了刀口指着崔胤,但又顾虑到崔的后台老板朱温,遂先解去崔的诸道盐铁转运使职务。崔胤是何等人物,立即致书朱温。

刘季述自然也不甘落后,派养子到朱温那里去,面许将整个唐室江山送给朱温。朱温犹豫不决,特地召开一次幕僚会议,大家认定朱温要秉柄唐政,也不能从宦官手里得来。因为如果这样做,未免太不光荣!朱温至此才明白过来,刘季述这着棋总算失败了!刘季述的养子特使被朱温扣押!而刘季述的死敌崔胤却在秘密地进行“倒刘运动”。

话说,自宦官等囚禁帝、后于少阳院后,左神策指挥使孙德昭私下常惋愤难平,崔胤的探子常陪他一起吃喝玩乐。三杯酒下肚后,德昭总是痛哭流涕,探子乃把崔的意见说了,末后的结论是“倘能诛此二人,迎皇上复位,则一生富贵且忠义之名流传千古,要是迟疑不决,大功立为他人所得”。

孙德昭要崔胤的关防作为印信,探子乃把崔胤的“衣带书”给他,孙德昭遂召集周承诲、董彦弼等人在除夕晚上伏兵于安福门外。

公元901年春,即旧历正月,王仲先入朝,行至安福门时,孙德昭将其立加擒斩,飞驰少阳院,叩门大呼:“逆贼已斩!请皇上出外劳军。”

惊破了胆子的李晔吓得慌作一团,老半天始终不敢回话。倒是皇后有胆略,答道:“我们要看看物证!”德昭献上该逆竖的首级,李晔等才相信。破门而出后,崔胤迎李晔至长乐门楼,受百官朝贺,因为皇帝恢复自由了!在一片恭贺新禧的声音中,刘季述等已被周承诲解到,刚想开庭审问,性急的人已用乱棍把他们活活打死,宫廷立时成了刑场。“有罪当诛”,就是这般决定。于是李晔有令,灭四宦官之族,并诛其党二十余人。

昭宗李晔论功行赏,以孙德昭为同平章事,赐名李继昭;崔胤兼领三司诸使执掌大权;周承诲为岭南西道节度使,赐名李继诲;董彦弼为宁远节度使,也赐姓李。三位赐姓的人物,被时人称为“三使相”。

少阳院的悲剧至此终场,下一个节目是“大军阀”朱温与宦官们的火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