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甲军
趁着周、唐两军陷入“持久战”,不可不补叙一般百姓的苦况及其于失望之余的行动。
南唐的疆域相当于现在江西的全省和安徽南部、江浙各一部分。在这四省中,沿海出产盐,巢芜盆地所无。巢芜盆地却是鱼米之乡,皖浙丘陵地带则盛产茶叶,而武夷、祁门、六安等名产尤为知名。
李璟是个“有经济眼光”的人,他在国境内推行“博征政策”,即以茶盐强行配给,或半自动交换粟帛。这一措施并不是自由买卖,人民的心中自然不会十分乐意。
南唐又在淮南地区大兴“营田”,这一举措相当于“战士授田”,民众目睹着自己胼手胝足的圩田湖荡,平白无故地被“营化”了,这是他们最不甘心的。
南唐这两项“苛政”就如两根刺一样,扎在百姓的心坎上,南唐百姓对李璟可谓毫无好感。柴荣的大军一来,民众欢天喜地地争相捧出牛酒来劳军,满以为周军总该较唐军好些吧。嘿!大谬不然也,周军的那套“土匪作风”依然存在。将领们既不多加约束,士兵们乃于战斗之余,又多了一项顶顶要紧的事要干,即专事劫掠,杀人越货,无所不为。
征服者视民众如草芥,民众于失望、愤愤之余,却不愿自视为草芥。于是,民众觉醒了!他们要以自己的力量来保卫自己,因为世上唯有以自己的力量来捍卫安全和自由最靠得住,除此之外,别无第二条路。
民众们自相结合在一起,有的缘山立寨,有的凭泽设堡,武器虽然窳劣,但“有”总比“无”强,即使农具锄耙,也全是战斗的工具。而历来的战斗,人力加上勇气和目标,才是制胜的因素。
农民军并没有一套像样的战衣、战袍,他们用纸一张张、一沓沓地裱着,然后把它当作战衣穿上出阵御敌,时人给他们起了一个带有几分讥诮的称呼——白甲军。
白甲军的服装如此不整,战具如此窳劣,但他们却打出了最漂亮的仗——光荣的胜仗。
周世宗的部队是中原的劲旅,是契丹的克星,是当时六国中唯一训练有素、配备齐全、久经沙场的军队。像这样的百战雄师,理当所向无敌才是!它对南唐可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奇怪的是,这样的劲旅却没有一次不吃白甲军的败仗,就连以前所占的一些次要的州府,也全吐还给白甲军。白甲军呢?当然不愿也不欲据为己有,又统统奉还给南唐。
白甲军的力量,正是来自民间的真正力量,也该让世人对此多一分了解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