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的人,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
1
美国作家苏珊·凯恩在她的《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一书中,记录了一个叫伊桑的男孩的故事。
在父母眼中,伊桑是一个性格“古怪”的孩子。他的“古怪”体现在很多小事上:比如,伊桑已经7岁了,可是经常被3岁的弟弟欺负,而且不懂得还手;父母试图给伊桑灌输“战斗精神”,把他送到运动场上训练,但伊桑只想回家读书;伊桑很聪明,但相比学业,他更愿意把精力花在兴趣爱好上,尤其喜欢制作汽车模型;伊桑有几个不错的朋友,却拒绝参加社交活动;等等。
父母对伊桑的表现感到十分费解,怀疑他得了抑郁症。他们希望伊桑能够更加善于交际,所以多次带他到不同的地方进行治疗。然而,每次医生都表示伊桑非常健康,他只是性格内向。
可伊桑的父母还是无法放下内心的担忧,执意要为儿子继续治疗……
自从看过这本书后,这个故事便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
我从不怀疑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比如伊桑的父母,他们积极地为儿子寻求治疗,在儿子身上下这么大功夫,也是担心儿子将来难以适应社会。
但是,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想要改变伊桑的性格,简直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就像书中所说,父母这样做,反而可能会破坏孩子对自我的认知,最终生生把一个健康的孩子治出病来。
2
我们所处的世界,对内向者而言,似乎总是不太公平。
我的朋友小静,就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她曾经竞聘一家外企的销售管理岗,以非常优秀的成绩通过了笔试,进入面试环节后,却因为面试官一句“性格不合适”被淘汰了。
事实上,像小静这样性格内向的人,即使顺利进入了职场,也常常会因为“不合群”而影响升职加薪。
偏负面的社会评价,是所有内向者要面临的第一重压力。在《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一书中,作者写道,有数据表明人群中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内向的人。换言之,这个世界上的外向者显然是一个体量更加庞大的存在。
当内向者成为“小众”,似乎就不得不接受外界对自身的定义。和外向者比起来,内向者是“不合群的”“奇怪的”“没朋友的”,甚至“心理似乎不太正常的”,等等。这些负面的标签困扰着内向者,在给他们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也剥夺了他们很多的发展机会。
伴随着来自社会的负面评价,内向者的自我认同也发生了动摇。
很多时候,他们都觉得自己仿佛真的有问题,认为内向真的是自己的性格缺陷。为此,他们开始羡慕那些外向的人,甚至默认了某些发展机遇不属于自己是正常的,“内向”似乎成了他们的阿喀琉斯之踵,成了他们致命的软肋。
3
1975年3月5日,一个冷雨霏霏的晚上,在组织者戈登·弗伦奇位于加州门罗公园的车库内,32位电脑爱好者聚集在一起,他们想要做一件大事——让计算机“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在当时可不是一项小的任务,那时候的计算机还都是不稳定的大型机器,只有大学和企业可以买得起。
这时,惠普公司的一位24岁的计算机设计师走进了聚会场所。他找了把椅子坐下来,静静地听着最新的关于计算机的消息。
这位设计师从3岁起就对电子产品痴迷不已,在11岁的时候,他就梦想自己能够设计出一台小巧方便的计算机,可以供家庭使用。尽管这次聚会他很兴奋,但是他没有和任何人说过一句话,因为他实在太腼腆了。3个月后,他在图纸上画出了自己的设计图;10个月后,他和史蒂夫·乔布斯创立了伟大的苹果公司。他的名字叫斯蒂夫·盖瑞·沃兹尼亚克。
4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曾经做过一项关于创造力本质的研究,研究人员列出了一个名单,上面都是建筑学家、数学家、工程师、科学家、作家等各领域的精英。
研究人员邀请这些精英来伯克利分校做性格测试,并尝试解答一些问题,又找了一些没有杰出成绩的同行业人员做同样的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那些创造力更强的人,往往在社交中扮演着内向者的角色,他们具有社交的技能,却没有足够社会化或热衷参与社交的性格。
沃兹尼亚克曾在自己的回忆录中,给那些想要获得伟大创造力的孩子提出建议:保持独立工作,如果你一个人工作,那你最有可能设计、开发出革命性的产品和功能,而不是待在一个委员会里或者一个小组里。
事实上,不仅仅是沃兹尼亚克,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及投资大师巴菲特,都曾在公开场合承认自己性格内向,他们更喜欢独立思考,更喜欢把时间花在阅读而非社交上。
无论是实验研究,还是现实状况,都表明内向者并非一无是处。相反,只要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性格优势,内向者也许能创造出更加耀眼的成绩。
5
尽管很多信息都在告诉内向者不必焦虑,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内向者还是要面临来自各方的误解和压力。
那么对于内向者来说,怎样做才能真正发挥自己内向性格的优势,更好地融入环境,同时还不阻碍自己的发展呢?
(1)不要试图去改变自己的性格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施瓦茨有一个“性格橡皮筋”的理论:我们就像一根富有弹性的橡皮筋,可以随时拉长,但这种拉伸是有限度的。
施瓦茨通过实验发现,内向者之所以内向,是因为其大脑皮层和杏仁核对外界的信息更加敏感,属于高度应激群体。这也是内向者在人多的时候常常感觉比较累的原因。
尽管一个人的内向性格会受其生理影响,但也不能忽略他的自由意志。
实验表明,出于某些目的或需求,内向者通过学习完全能够掌握外向者的一些技能,从而让自己更好地融入环境。但正如比尔·盖茨无论怎么磨炼自身的社交技能都无法变成比尔·克林顿,而比尔·克林顿无论花多少时间研究计算机也不能成为比尔·盖茨,因此我们无法也无须让自己改变性格。
(2)选择那些更符合自己性格的职业
在和个人性格相匹配的职业、角色和环境中,人们往往更容易获得良好的发展。
《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一书提到,内向性格的人具有更好的创造力,他们更善于独立工作、深度思考、长时记忆;在人际关系方面,他们更乐于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而且喜欢更具深度的思想交流。
内向者具有的这些特点,使他们在一些工作中占据着优势,比如需要高度专注的写作、设计、编辑工作,或者需要深度交流的咨询工作,等等。当内向者的优势与相应的工作需求相契合,他们就更容易创造出显著的成绩。
当然,并不是说其他工作就不适合内向者,比如演讲或销售。他们只要懂得发挥自己的优势,用不同的方法去完成工作,同样也会完成得很好,比如演讲前准备更细致的内容,演讲就会更从容;在销售工作中用更坦诚的方式和客户进行沟通,工作也会更顺畅。
(3)发自内心地欣赏自己的性格,肯定自己的价值
一个内向的人,只有发自内心地欣赏自己的性格,肯定自己的价值,才能勇敢地撕掉外界贴在自己身上的那些负面标签,才能停止向别人证明自己,才能理直气壮地表达自己的诉求、追逐自己的利益,也才能真正地绽放自己,活出璀璨的人生。
古今多少内向者,给这个世界留下了无数宝贵的财富:凡·高的画、艾略特的诗、贝多芬的音乐、爱因斯坦的物理理论……你还觉得内向性格不够好吗?
内向者从来都不是不够好,他们只是好得与众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