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宋仁宗明道二年二月初八日,皇太后刘娥宿在垂拱殿,准备第二天亲飨太庙。次日,刘娥身着袆衣,头戴九龙花钗冠,乘坐玉辂前往太庙献祭。紧随其后的是杨太妃和郭皇后,二人都头戴十二株花钗冠,身着绯罗制成的礼服,腰间束有蔽膝的革带,穿着绶履,乘坐重翟车。
仪仗行至太庙,刘娥换上祭祀时应穿的衮服——相比皇帝穿着的衮服,刘娥的衮服减去两道赤白相间的花纹,上衣去掉了宗彝图案,下衣去掉了藻纹。另外,刘娥也没有像皇帝那样佩剑。此时的刘娥头戴仪天冠,冠上插着十六株龙花,前后各垂十二旒珠翠,雍容威严。杨太妃和郭皇后也换上礼服,她们身穿袆衣,跟在刘娥身后。在内侍导引下,刘娥按照礼制祭祀了太庙七室。接着,杨太妃行亚献礼,郭皇后行终献礼。
在古代中国,亲飨太庙一直是皇帝的专利,像刘娥这样以皇太后的身份献祭太庙,在宋朝历史上是第一次,在中国历代王朝中也不多见。刘娥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刘娥的一生十分富有传奇色彩。她出身社会下层,家境贫寒,却最终实现人生逆袭,到达权力的顶峰。刘娥熟谙朝政,擅长权谋,作为宋朝第一位拥有实权的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她开创了宋朝皇太后摄政的先例,其摄政期间的所作所为,左右了当时宋朝政治的发展,并为宋朝以后的历史进程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她临朝称制多年,一度被人怀疑她有武则天那样的政治野心,但刘娥始终没有跨出改朝换代的关键一步。相反,刘娥虽牢牢掌控宋朝大权十余年,但在此期间,她保证了宋朝权力的平稳过渡,联合士大夫确立了北宋君臣“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故后世史家评价武则天时,往往言辞激烈地对其进行批判,如《旧唐书》评价武后“夺攘神器,秽亵皇居”,《新唐书》认为“武后之恶,不及于大戮,所谓幸免者也”。《宋史》则称刘娥“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司马光认为刘娥“保护圣躬,纲纪四方,进贤退奸,镇抚中外,于赵氏实有大功”。
刘娥究竟是如何爬上权力之巅的?她为何最终没有成为第二个武则天?她为什么能得到与武则天截然相反的评价?刘娥对于宋代的历史发展,又有何影响?让我们跨越时空,穿越到宋初,跟随刘娥的脚步,来看一看这位传奇女性是如何度过其丰富多彩的一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