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渔家傲·秋思(1)

书名:诗词里的中国:宋词本章字数:2207

渔家傲,词牌名,自晏殊起才开始有此调。宋《青锁集》记载:传说江南有一位李先生,号同客人,吟唱《渔家傲》,声调清响悲激,如同从云霄传来。他的词中说:“二月江南山水路,李花零落春无主。一个鱼儿无觅处。风和雨,玉龙生甲归天去。”大家听了,有人给钱,他不接受;有人给酒,他便不推辞。甲辰年二月,这位李先生去世,当人们要埋葬他时,却不见尸首。人们这才反应过来,“同客”就是“洞宾”,李先生就是唐代道士吕洞宾。词中说“李花零落”,暗示南唐皇帝李 死于甲辰年。

范仲淹

【声律】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

押仄声韵。上阕押“异”“意”“起”“里”“闭”五仄韵,下阕押“里”“计”“地”“寐”“泪”五仄韵。

公元1015年,一个叫作朱说的年轻人,来到了北宋首都——汴京城。在这个楼台林立、奢靡成风的都城,他穿着简单破烂的衣服,背着一个破包,显得与周围格格不入。

不过没有关系,贫寒书生的身份不会跟他太久:一场考试之后,他将跻身这个国家最有前途的一批人;几十年之后,他将成为这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一颗明星;几百年后,他还会因为文武双全、才德兼备,而成为“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儒家文化精神的一座丰碑。

只不过,历史书上的他,没有用“朱说”这个代号,而是另外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范仲淹。

范仲淹本是徐州节度使掌书记范墉的儿子,两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谢氏改嫁给淄州一位姓朱的人家,于是范仲淹的名字就被改成了朱说。

朱家家境殷实,给他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让他从小就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相传,十六岁的一天,朱说和几位朋友到一个古寺求签。朋友们都在问富贵姻缘,朱说却问:“我日后能做宰相吗?”签答“不能”;朱说再问:“那我能做良医吗?”签再答“不能”。

这个结果,让他深感不服,于是更加发奋读书。后来,朋友们问他:“大千世界,为何只做宰相与医生呢?”他笑着说:“良相可医天下人,而良医可医身边人,这都是救人的行当。”

如果岁月一直静好,日后进京应试的就应该是一位翩翩公子,但命运偏偏有自己的安排。朱说二十三岁的时候,朱家父亲去世了,几个兄弟因为无人管束,每天沉溺在酒席之中,连学业都荒废了。

朱说义愤填膺,便找到酒肆大骂朱家兄弟对不起死去的父亲。没想到,朱家兄弟反而大声喝道:“我朱家的事和朱家的钱,与你有何干系?!”

朱说这才知道:原来自己姓范,并非朱家亲生骨肉。他的心情很复杂,一时不知如何面对,只好灰溜溜地收拾行李、告别母亲,到应天府求学去了。

北宋的应天府即今天的河南商丘。著名教育家戚同文,在此地开设书院,广招学生,书院学术氛围浓厚。朱说刚到应天府时,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日子过得非常拮据。为了节省粮食,他都是下午两三点钟才吃饭,煮一碗粥就着咸菜就是一顿饭。

有一次,宋真宗驾临应天府,下诏请臣民吃酒席,应天城万人空巷,众人都想一睹当今圣上的风采。唯独朱说一人,还坐在书斋里埋头苦读。

后来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他只回答:“书读不好,面圣也没有用;书读好了,以后有的是机会。”

这句话一点儿也不假。四年之后,二十七岁的朱说,来到汴京参加殿试,果然一举登科,中了乙科第九十七名,授广德军司理参军,掌管讼狱、案件事宜。有了朝廷俸禄的朱说,把母亲接到身边来孝敬,同时恢复了本姓。

“朱说”这个名字,与寒门儒生的身份一起,成了过去式;大名鼎鼎的范仲淹,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多年的苦学让范仲淹厚积薄发,在官场上连连升迁,不过他并没有因仕途的顺利而染上半点官场陋习,他还是那个刚直不阿、一身正气的朱说。

他从不私下妄议朝政,有问题就公开讨论;他从不让自己闲着,在母亲去世丁忧期间,还向宋仁宗递了一封万言书,奏请裁汰冗员,安抚将帅。

此时,晏殊遇到了官场中的一个小挫折,被贬到了南都应天。他在这里听闻了范仲淹的种种事迹,大受感动,于是就请范仲淹回应天书院当老师。

范仲淹很愉快地答应了,他明白,无论是做宰相还是当良医,他的最终目的,是为天下苍生谋福;而此刻,当一名老师,让学生们像自己一样用知识改变命运,是更好的选择。

执教期间,他勤勉督学、以身示教,凭一己之力使应天府学风焕然一新。也是在这段时间,他针砭时弊,积极提出政治改革建议,得到了晏殊的大力推荐。

可当范仲淹越往上走,他的优点却也慢慢成了别人眼中的缺点。他实在是太过耿直。大家突然发现,朝廷一下多出了一个“刺头”,而且专挑位高权重的人下手。

当时,宋仁宗已成年,刘太后依旧垂帘听政,于是范仲淹在入京的第二年就提出——太后应该把政治大权还给皇帝。太后听说这事儿,怒不可遏,一道命令又将他贬到地方。几年后刘太后去世,宋仁宗念范仲淹的好,这才把他调回京师。

谁知,宋仁宗根本就是自找麻烦。他想废掉郭皇后,范仲淹马上站出来反对,还带着人到殿上高呼:“皇后没什么大错,怎么能说废就废呢!”仁宗无奈,只得又把范仲淹贬出了京城。

三年后,范仲淹在地方取得了不俗的政绩,再次返京。这一次,他又将目标对准宰相吕夷简。他向宋仁宗进言:“吕夷简任人唯亲,徇私枉法。”结果不出所料,他又被调离了京城。

为此,范仲淹的好友、诗人梅尧臣写了《啄木》诗劝他:“中园啄尽蠹,未肯出林飞。不识黄金弹,双翎坠落晖。”啄木鸟偏要把园中的害虫啄清,否则不愿意离开林子;却不知背后早有弹弓瞄准它,最后被打落了下来。梅尧臣的意思很清楚,他是劝范仲淹不要当啄木鸟,应该懂得收敛退让,否则会吃大亏。

可是范仲淹只回了八个字:“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这句话后来也被胡适引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