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锦衣卫”的幌子(1)
2010年初,有一部电影名叫《锦衣卫》,顾名思义的话,会以为是艺术地再现锦衣卫的本身。其实非也,编导并不想讲历史,而是借此作为由头或幌子,演绎一个武打加爱情的故事而已。
电影怎么拍,完全是编剧与导演的自由,作为一种大众艺术品,观众大可不必在意它的真实可信程度如何。不过,既然片名冠以“锦衣卫”之名,就不得不顾及历史。如何处理历史?应该像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那样,做不到“七真三假”,也应该做到“三真七假”,如果一分真的东西都没有,那就和历史风马牛不相及了。
就大处说,影片编导似乎不知道“锦衣卫”为何物,随意编造了一个与历史毫不相干的“锦衣卫”来搪塞观众。无怪乎观众看了电影之后会问:锦衣卫究竟是“好”还是“坏”?这种非好即坏的习惯思维固然不足为训,但是影片以假乱真,或许难以辞其咎。
就小处说,影片中违背历史常识的地方比比皆是。
比如说,该片多次提到“庆亲王”,这是清朝的称呼,明朝一般称藩王或王,如燕王、秦王、周王,而不叫“燕亲王”“秦亲王”“周亲王”。至于这个虚拟的“庆亲王”,有“八个亲王府一品侍卫”,更属信口开河,任意想象。身边居然有八个一品侍卫?这是连皇帝也没有的高规格。皇帝的侍卫就是锦衣卫,其中官品最高的——锦衣卫指挥使,不过是正三品官衔。某些有特殊背景的锦衣卫主官,不断加官晋爵,也有官至一品的例子,却屈指可数,整个明朝两百多年中,一共也没有八个。
又比如说,影片中提到,“吏部尚书府掌管朝廷兵符印鉴”“放着国防机密”云云,简直荒唐,不知道从何说起。难道编导不明白吏部掌管人事,兵部才是掌管军事的吗?
再比如说,影片中的锦衣卫军官身穿一身黑色服装,令人感到迷惑。历史文献写得明明白白,在正式场合,锦衣卫指挥一级的官员身穿大红蟒衣、飞鱼、乌纱帽、銮带,佩绣春刀,一般场合则穿大红便服;千户、百户等下级官员身穿青绿色锦绣服,一般场合则穿青绿便服。执行任务时也是如此。所以当时民众只要看到“鲜衣怒马”“操京师口音”者,就可以断定是锦衣卫。所谓“鲜衣”,就是色彩鲜艳的衣服,黑色服装是称不上“鲜衣”的。
对于一部供大众娱乐的影片,没有必要过于顶真,与它计较历史的真实性,以免引来编导们的斥责:你们根本不懂电影!我们下面要说的并非影评,而是回答电影《锦衣卫》引申出来的问题:锦衣卫究竟是什么?它在明朝宫廷与官场扮演什么角色?为什么当时人一提起锦衣卫就毛骨悚然,唯恐避之不及?
锦衣卫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一大发明。《明史·刑法志》说:“刑法有创之自明,不衷古制者,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已。是数者,杀人至惨而不丽于法,踵而行之,至末造而极。举朝野命,一听之武夫、宦竖之手,良可叹也!”大意是说,刑法方面明朝独创的有三样:一是廷杖,二是建立由宦官掌控的特务机构东厂、西厂,三是建立军事特务机构锦衣卫以及它所附属的镇抚司诏狱。这三样之中,廷杖、锦衣卫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发明,东厂是他的儿子明成祖朱棣的发明,西厂则是明宪宗朱见深的发明。此外,明武宗朱厚照还发明了凌驾于东厂、西厂之上的内厂。不过西厂、内厂存在的时间很短,东厂、锦衣卫则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它们互相配合,二位一体,当时人称为“厂卫”。
为什么说锦衣卫是一大发明呢?明朝的军队编制不同于前朝,称为“卫所”。五千六百人为一个卫,下辖若干个所,一千一百二十人为一个千户所,一百一十二人为一个百户所。卫的长官是指挥使,所的长官是千户、百户。
在诸多“卫”中,有号称“上二十二卫”的亲军,它的职掌与其他各卫不同,地位很高,其中的锦衣卫地位更高。
锦衣卫出现以前有“仪銮司”“亲军都尉府”。洪武十五年,废除仪銮司、亲军都尉府,建立锦衣卫。它的职掌与其他卫有所不同,简单说来就是两大任务:一是“直驾侍卫”,一是“巡察缉捕”。
所谓“直驾侍卫”,就是承担皇帝与皇宫的警卫保驾任务,这不只是日常勤务。每逢圣节、正旦、冬至举行的三大朝会,以及每天的常朝,还有举行祭祀等仪式,皇帝的出入,都有锦衣卫官兵扈从、侍卫。凡遇大朝会,皇帝上朝升殿,锦衣卫指挥使一员,身穿大红蟒衣,头戴乌纱帽,身佩銮带,悬挂金牌,在御座前面偏西的地方站立侍卫,另有千户六员身穿青绿锦绣服,在殿前“侍班”。凡平时常朝,锦衣卫指挥一员、千户二员、百户十员、旗校五百名,在奉天门下,排队侍卫,听候皇帝命令,纠正官员礼仪。退朝以后,锦衣卫百户一员带领士兵,巡察皇城四周,其余锦衣卫官兵分别守卫东华门、西华门,听候传唤。
所谓“巡察缉捕”,就是“缉捕京城内外盗贼”。锦衣卫专设“镇抚司”,直接承办皇帝交付的重案、要案,捉拿人犯,审判关押,特设“诏狱”——遵照皇帝的诏令查处人犯的监狱。镇抚司诏狱的司法权力来自皇帝,凌驾于朝廷的司法部门之上。朝廷的司法部门——“三法司”不得干预锦衣卫镇抚司。也就是说,镇抚司诏狱可以越过三法司,行使特殊的司法权力。如此,太过于抬高了锦衣卫的身价,导致它胡作非为,无法无天,目中根本没有三法司,视法律如无物。这是开国皇帝朱元璋“法外用刑”的结果。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为什么要设立锦衣卫以及它的附属机构镇抚司呢?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传》中这样回答道:“这一批并肩作战、骁悍不驯的将军们,这一群出身豪室的文臣,有地方势力,有社会声望,主意多,要是自己一咽气,忠厚柔仁的皇太子怎么对付得了?到太子死后,太孙不但年轻,还比他父亲更不中用,成天和腐儒们读古书,讲三王道理,断不是制驭枭雄的角色。他要替儿孙斩除荆棘,要保证自己死后安心,便有目的地大动杀手,犯法的杀,不犯法的也杀,无理的杀,有理的也杀。锦衣卫的建立,为的是便于有计划地栽赃告密,有系统地诬告攀连,有目标地灵活运用,更方便地在法外用刑。各地犯重罪的都解到京师下北镇抚司狱,备有诸般刑具,罪状早已安排好,口供也已预备好,不容分析,不许申诉,犯人唯一的权利是受苦刑后书字招认。不管是谁,进了这头门,是不会有活着出来的奇迹的。”分析得入木三分,鞭辟入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强调锦衣卫的职能:有计划地栽赃告密,有系统地诬告攀连,有目标地灵活运用,更方便地法外用刑。锦衣卫是什么,答案已经非常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