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世南义山以蝉自勉,咏鹅少年在狱自怜(2)

书名:诗词里的中国:唐诗2本章字数:1551

而“周召伯之甘棠”说的是周召公姬奭巡访民间,在甘棠树下断案,从侯伯到庶民都得到公平,后来百姓感念他的政绩,便以甘棠来纪念。骆宾王把两个典故连用,意思是铁窗外的槐树让人想到殷仲文和周召伯,因为没有周召伯这样公正的判决者,自己仗义执言却惨遭牢狱之灾。虽然眼前的槐树生机勃勃,但自己的命运却像殷仲文那样一片暗淡。

在用两位古人起兴之后,骆宾王继续写道:唉,难道是心情不同往昔,抑或是蝉鸣声比以前听到的更悲切吗?蝉自身洁净、不染纤尘,秉承了君子的崇高品德;蜕皮之后又有羽化登仙的美妙身姿。蝉的眼睛瞪得大大的,不因道路昏暗而视线模糊;蝉的翅膀轻盈纤薄,不因众人的明哲保身而改变自身特质。……听到蝉鸣的声音,我想到我昭雪平反的奏章可能已经上报了;但看到螳螂捕蝉的影子,我又担心自身危险尚未解除。触景生情,写下这首诗,赠送给各位知己……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墙角的西边传来了蝉声,我这阶下之囚也因此而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怎么能在正当盛年的好光景,应和这白头翁才会吟诵的哀怨诗行呢?骆宾王表面上在写蝉的哀鸣,实际上感叹自己在牢狱中浪费了大好光阴。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露水太重而蝉的翅膀难以承受,想飞也飞不走;秋风四起导致蝉的叫声被压制被吹散,外人想听也听不见。没有人相信我有秋蝉一般高洁无瑕的品格,我又能找谁去倾诉自己的真心呢?“露重”“风多”暗示世道艰难、人心不古;“飞难进”“响易沉”则进一步引申出自己在官场上不得意,在舆论上也受到压制。

这首诗并没有多么华丽的辞藻,但用典自然、一语双关,把自己的处境和心声完全寄托在小小鸣蝉之上。明代文学理论家陆时雍在《唐诗镜》中,评价这首诗是“大家语,大略意象深而物态浅”。

最后我们看看李商隐和他的《蝉》。李商隐生活的年代是晚唐,这跟虞世南和骆宾王生活的初唐已经完全不同了。按说他进士及第,本来应该前途无量才对,但是因为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两边都不讨好,因此备受排挤。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蝉》这首诗。在这首诗里,他从蝉的遭遇写起,最后回归到自己本身,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性的追求。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意思是说蝉栖身高枝之上,连肚子也吃不饱;白白地在树上为自己叫屈,却无人在意。这里,李商隐以蝉的生活习性起兴,用一个“高”字暗喻自己的清高;再用“难饱”“徒劳”暗示自己的艰难处境,无人关心。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五更以后,蝉的叫声几近断绝,可是那些碧绿的树还是老样子,毫不动情。李商隐在这里的意思是,自己的呼声无人倾听、才华无人发掘,就像蝉白白地鸣叫。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我官职卑下就像桃梗漂流不定,家园长期荒芜,杂草早已长平。在这两句中,李商隐抛开咏蝉,说起了自己的遭遇。这漂泊不定的宦游生活,使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可是家乡回得去吗?回不去了,因为家乡早就荒芜了。读到这里,真是一身无奈。

于是他继续写道:“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唉,蝉啊蝉,劳烦你的鸣叫能够时常警示我,我家也如同你一样一世清贫啊。在诗的最后,李商隐又回到咏蝉上来,用拟人法将“君”与“我”相对应,把咏物和抒情紧密结合在一起,呼应开头,首尾圆合。钱钟书先生评论这首诗说:“蝉饥而哀鸣,树则漠然无动。树无情而人有情,遂起同感。蝉栖树上,却恝置之;蝉鸣非为我发,我却谓其相警,是蝉于我亦无情,而我与之为有情也。错综细腻。”钱先生认为,不仅树无情,蝉也无情,进一步说明咏蝉与抒情的错综关系。

延展阅读

萤火

杜甫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

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

随风隔幔小,带雨傍林微。

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李商隐

孤蝶小徘徊,翩翾粉翅开。

并应伤皎洁,频近雪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