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情缘(2)
这就是老人一辈子热爱森林、钟情山水的原因。“少无适俗韵”,老人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立下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但“性本爱丘山”的情怀,却是和陶渊明这位田园诗人高度一致的。由于工作的原因,老人只在家乡化成小学上过两年学,文化程度不高。虽然他不能像专家一样,准确说出生物系统和生态保护中那些专业术语,但他知道森林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山民的儿子,他从小在家乡大自然中的耳濡目染及其从大自然中获得的审美愉悦,形成了他心中神圣的森林情怀。
这也才有了他后来的一系列故事——
20世纪50年代,周永开开达县地区之先,在巴中县莲花山办起全地区第一个国有林场,在那里植树5000多亩。后来莲花山林场成为全国林业方面的先进典型,时任巴中县委书记的周永开和林场一位姓彭的场长应邀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表彰大会,周永开至今还保留着大会发的一本纪念册。
离休以后,他被推选为达县地区花卉协会顾问、达州市蜡梅研究协会会长。周永开说:“离休后,没什么大事了,大伙儿信任我,我就来做点花花草草的事吧……”
不仅如此,他还一头扎进大巴山深处做调研。
1992年,他又来到莲花山林场。这个他曾经洒下过汗水并使之获得过荣誉的林场,此时木荣山峻,景色旖旎,当地政府正在热火朝天地打造一个旅游风景区。他跟随游客顺着山路蜿蜒而上,沿途山花烂漫,泉水淙淙,青松翠柏似巨大的绿色屏障,披阳叠翠,漫山遍野怒放的杜鹃花,透着盎然春意,林中鸟飞兽走,蝶舞虫鸣,地上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好一个人间仙境。周永开在郁郁葱葱的林中穿行,仿佛漫步在迷人的画廊之中,真有超凡脱俗之感。他为当地政府开发莲花山旅游感到高兴,更为30多年前自己率先开办起这个全地区第一个国有林场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巴中县另一个林场——寺岭乡南阳林场,周永开更欣喜地看到了这个距县城37公里、远离城市和工业区且没有噪音、没有污染的林场,已建成森林公园,打造了观日台、猴王闹天门、修行十二峰、老土地、米仓古道、沐翠廊、万步梯、藏柏林、修行寺等众多景点。公园里游人如织,十分热闹。
活生生的事实使周永开明白了植树造林、保护森林以及保护整个大自然、建设青山绿水的生态文明,对于富裕一方百姓、推动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回到达县后,他抑制不住内心的高兴给地委、行署领导写了一封长达万言的信。他在信里写道:
白庙乡到清江镇20多公里的公路绿化得有特色,两旁栽的全是柏林,长得真爱人,既美化了公路,又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公路栽树大有前途……
他特别提到南阳林场利用森林资源办旅游的事:
巴中南阳林场是该县海拔最高的地方,由于那里有一片森林很好,近几年去那里旅游的人成千上万。他们去看到茂密的森林,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又有鸟语花香,顿觉心情舒畅,于是唱歌跳舞、吟诗作对、论古谈今、绘画写意来抒发对祖国、对社会主义建设、对现在的幸福的爱。
他苦口婆心地算了一笔账:
巴中总面积384万多亩,耕地只有86万亩,人均0.8亩,宜林面积就有140万亩,人均1.4亩,如果认真地把这一亩四分面积像抓粮食生产那样重视和实践,这140万亩恢复到历史50年代积蓄450万立方米的用材林木的水平,按现在国家最低一立方米500元计,产值可达22.5亿元,人均产值可达2000多元,超过巴中现有人均产值500多元的三倍。
他还建议:
林业要有一个全面的长远规划,并要突出各地的特点,不要千篇一律地栽某一种树,适宜栽什么就栽什么。二是坚持把县、乡、村已办的国营和集体林场200多处20多万亩林地办好,成为林业基地。三是林业在种子上要下大气力,改变旧的观念,走种子新路,选择当地的良种并有计划地培育……一个县搞个小型的适合本地种植的种子园、植物园,对林业发展都是很需要的……
从摘录的只言片语里,我们不难看出周永开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对林业的热爱,对自然山水的钟情,对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气清地净生存环境的向往,对民生的关注,以及他以建设生态文明为重的发展理念。我们似乎能听到他那颗博大的赤子之心跳动的声音,似乎能触到他的脉搏。
那么,这次他不辞辛苦,带着两位老友来到这座“凭栏俯视人间小,脚底烟云几万重”的花萼山,他能看见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