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山,浓浓情(2)
楚恩寿道:“舅舅,这难道还有假?周书记上山来,首先要把整个花萼山都走一遍,做调查研究,看看山上究竟毁了多少林,哪儿适合栽什么树,哪儿适合发展其他东西,做好规划,然后对症下药,拔山上的穷根……”
楚恩寿还没说完,项中根就说:“这就好了,这山上早就该有人来保护了。再这样下去,山上的森林就全完了!”
周永开听项中根话中有话,便看着他问:“根儿,你平时砍树不?”
项中根的脸一下红了,半晌才说:“别人都砍,自己不砍,不是划不着吗?砍了又有些后悔……”
周永开听项中根说的是真心话,心里竟然感到了一丝欣慰,他想这也许是山上许多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吧,便也推心置腹地对项中根做起工作来:“根儿,你的心思我理解,大多数人对这座山还是有感情的,都不想让这么美丽的山败下去。过去砍了就算了,从今往后,不管是树,还是竹子,都不要再砍了。我们一定要把花萼山保护起来,保护花萼山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不知你意识到没有,这些年我们万源为什么自然灾害多了?就是因为树被砍得太多了。没有了树,不能调节气候,洪涝旱灾哪会不多的?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多种原因,我们对森林保护没有经验,又要搞建设,树木没保护好,我们有责任。现在我们要把花萼山的树恢复起来,把花萼山建设好。现在花萼山农民的日子虽然苦一些,但等花萼山保护好后,农民的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根儿,你说对不对?”
不知是被周永开一番真诚的话打动了,还是看在楚恩寿这个堂外甥亲戚的面子上,项中根听了周永开的话并没有正面回答——不过这不奇怪,山里汉子大多有些口拙。过了一会儿,项中根却看着周永开问:“周书记到山上转,要不要人带路?”
周永开愣了一下,不知道项中根问这话是什么意思,便指着楚恩寿道:“这不是有小楚吗……”
话还没完,项中根突然撇了一下嘴,露出了一丝对楚恩寿不屑的神情:“这花萼山40多万亩,他才叫得出几座山的名字?他娃儿晓得的,不是我隔着门缝看人——把人瞧小了。周书记要是信得过我,我来给你们带路!”
话音一落,不但周永开,就连楚恩寿也愣住了。过了半晌,楚恩寿才对项中根说:“舅舅,我和周书记上山来,都是义务,可没钱给你……”
楚恩寿还要说,项中根一下生气了:“你把舅舅当成酒杯里洗澡——小人了是不是?舅舅是见钱眼开的人吗?舅舅是看在周书记救过你的分上,上山来又是为花萼山好,才心甘情愿为你们跑点路。”说完又转过头对周永开道:“周书记,我们山里人别的没有,跑路的力气却有,你啥时候转山,我啥时候就来给你带路!”
这下轮到周永开感动了,他急忙拉住了项中根的手,一连说了好几声“谢谢”。
从这天起,这个根儿就和楚恩寿一样,成了周永开贴身的一名忠诚、任劳任怨的得力干将。
不但如此,根儿这个家,后来也成为周永开上山来的一个接待站。用楚恩寿的话说,周永开到花萼山来,一共有三个接待站。第一个是万源城柳树街他楚恩寿家里。周永开要到花萼山,一般是头天从达县出发,到万源他家里住一晚上,第二天才开始往花萼山去。第二个接待站就是项家坪村项中根这座竹篱茅舍,到达山上后,周永开会在这儿“刹一脚”,让身体充一遍“电”后,再朝龙王塘蒋大华家这个第三接待站爬去。
说白了,项中根这里,也就相当于周永开另一个家了。
说了一会儿话,楚恩寿便告诉项中根,他们要到龙王塘蒋大华家,这个朴实厚道的汉子急忙站起来,坚持要把周永开送到蒋大华家里。周永开拦住他,连楚恩寿也对他说:“根儿舅舅,我晓得到蒋老师家的路……”
项中根涨红了脸道:“你晓得是你晓得,我送是我送,走点路又累不死人!”说完,不等周永开和楚恩寿再说什么,就“咚咚”地迈开大步,打头走了。
周永开再次见证了山里人侠肝义胆、质朴善良和忠勇热情的性格,心里又是一阵感动。
傍晚时,他们到达了龙王塘蒋大华家里。蒋大华和周永开早成了知心朋友,这次又见是准亲家陪着上山,哪有不高兴的?
周永开和楚恩寿在蒋大华家这个第三接待站住下来了。
吃过晚饭,周永开才对蒋大华谈起这次上山的目的、打算及工作开展步骤。蒋大华一听周永开这次上来不走了,要在山上保护花萼山并带领花萼山人民群众致富,非常高兴。可一听周永开先要在山上开展调研、规划,他眉头就皱了起来。他打断了周永开的话,直通通地问:“就你和楚大兄弟两个在山上调研?”
周永开一愣:“我和小楚两个还不够吗?”
蒋大华诚恳地道:“我不是不相信楚大兄弟,可你们知道这山有多大、山里的情况有多复杂吗?就说这天气,都是瞬息万变的。虽说森林边缘,现在很少见到黑熊了,可在大山深处,还有黑熊、野猪等猛兽出没呢。楚大兄弟的外婆家虽说在这山上,他和山上的人也都沾亲带故,可对这大山又了解多少?万一出了什么事,你们连回来报信的人都没有……”
蒋大华还没说完,周永开便想起了下午项中根说的话,于是说道:“我懂了,下午项中根也这样说。”说完,便把项中根主动要给他们当向导的话对蒋大华说了一遍。
蒋大华听了这话,沉吟了一下才道:“项中根这人实诚,他给你们当向导,你们一百个放心!可一个项中根还不行。你想想,山这么大,牵涉的乡镇就有十多个,光调研没有三五个月,你走得下来?项中根也有一家人,这三五个月里,他能天天陪你走?”
周永开明白了:“那……”
蒋大华知道周永开担心什么,便道:“我有学校的娃娃绊着,不能陪你转山,明天我再给你找一个人,让他和项中根轮流带你们走……”
楚恩寿听到这儿,忙问:“蒋大哥准备找哪一个?”
蒋大华道:“楚大兄弟放心,我找的人穿钉鞋,拄拐棍——把稳着实,绝对可靠,明天我带来就知道了。”
第二天,蒋大华果然给周永开带来一个三十七八岁的汉子,中等身材,偏瘦,面容看起来憨厚老实。周永开将汉子看了看,又看了看蒋大华的爱人,突然叫了起来:“他们两个怎么这样相像?”
蒋大华这才“呵呵”笑了起来:“周书记好眼力,这是我娃儿他舅,李如银。”
周永开和楚恩寿这才明白,原来蒋大华找来的是他舅老倌。
李如银却只顾搓着一双大手,咧着两片厚厚的嘴唇朝周永开憨厚地笑着,一副局促不安的窘迫相。
周永开一看,便知道这又是一个憨厚纯朴、善良正直的山里汉子。
和项中根一样,李如银后来不仅也成了一位巴心巴肠、忠贞不贰的护林战士,而且还是周永开在花萼山上生活的主要料理者。
再后来,又有了项能奎、项能华、蒋大兵、蒋大杰等汉子,成为周永开在山上植树和护林坚定不移的支持者和捍卫者。
周永开之所以能在20多年的时间里“咬定青山不放松”,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外表憨厚纯朴、内里热情正直且说一不二的老百姓的无私帮助和支持。他们给予了周永开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坚韧不拔的决心,是他们手挽手组成的铜墙铁壁,保护着周永开度过了一次次的艰难险阻。
多年以后,当周永开说起那段往事时,感激之情还溢于言表:“是他们的支持、信任鼓舞了我,没有他们的无私帮助,我根本没法坚持下来。可惜的是蒋大华、项中根、项能华他们没能看见今天花萼山的变化,他们去得太早了……”
老人说到这里,突然背过身去擦拭起眼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