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职场中年人,头上都有三顶天花板
职场中年人这个话题,都已经聊烂了。翻翻网上的文章吧!“我们不招35岁以上的中年人”“要骂就骂中年人,他们不敢跳槽的”之类的,写得都很对,事实也是如此,但是这种文字解决不了职场中年人天花板的问题。
一般而言,一个人进入职场从第十年开始,大概也就是30岁到35岁时,开始遇到职业天花板,上又上不去,往下又不甘心,真的太普遍了。你说职场中年人不拼吗?他们也很拼。业务熟不熟呢?很熟。但很多职场中年人收入其实并不高,卡在那里,很无奈,也很无力。这有点像在海里往岸上游泳,你使劲游,海岸还是那么远,要不游吧,立刻就掉下去了。
问题出在哪儿?
我踏入职场已经第十五个年头了——真是个让人伤心的数字——经历过好几家公司,身边职场中年人沉沉浮浮也算是看得多了。今天,我想跟所有的职场中年人谈谈什么才是你真正的天花板。
第一个天花板:傲慢
我知道很多人都不服气,因为傲慢这个词是很重的,说起来让人受不了。但我没胡说,职场中年人确实是傲慢的。
大多数人成长最快都是在刚进职场的时候,为什么,因为你不成长就得完蛋,一句话,都是逼出来的。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觉得生存才是,而且生存是特级教师。但人啊,真的是天生的,学到的越多,工作越顺手,没人逼着往前赶,就越容易松懈下来。于是你开始“傲慢”,人一旦变成这样,什么新思路、新知识、新技能等就统统跟你没关系了。但你自己不自知,反而优越感还强得很。
大部分人都是如此,人性使然,所以到了中年,大家面临的职场问题都是类似的。
这种傲慢还体现在信息“只出不进”。我每次参加聚会,有些人在别人说话时一言不发,一有机会就大聊特聊自己熟悉的事,这一看就是“只出不进”的典型。信息“只出不进”,显示自己在某个领域很牛很强,而对别的领域不感兴趣。这种人,一般这辈子就这样了。
第二个天花板:勤奋
你又不懂了。你觉得自己超勤奋呀,每天从早到晚忙个不停,跟个陀螺一样。之前我也是这么想的。
我结束第一份工作离开华为之后,有一次跟一个前同事聊天。他说:“我发现之前90的工作内容其实都是离开公司以后没什么用的,只有10是可以沿用到别的公司,甚至别的行业的。那10不是具体的工作,而是思考之后的成果,比如看待行业的某个角度,比如快速学习新东西的套路,还有辨人识人、待人接物的细微体感等。”
我说:“我觉得也是。”
干活儿当然重要,但是思考比干活儿重要100倍。一个人刚进职场,不得不思考如何干活儿、如何与人打交道,但是当他对工作越来越熟练,形成思维定式以后,他就停止思考了。
现在你懂我什么意思了吧?
你虽然勤奋,但是太忙太累了,以致不再思考,那“勤奋”就是你的天花板。
第三个天花板:行业
前两个天花板你可以突破,因为天花板其实是你自己。但是第三个天花板是行业,这与你个人是否勤奋无关。不同行业挣钱快慢确实不一样。那就得说到另一个事:换行业。
很多人都问过我,换行业行不行?这里我想重点讲一讲换行业的勇气。
15年来,创业加打工,我一共待过6个行业,其实就是6份工作,涉及通信、金融、能源三个领域,基本上每次跳槽我都在换行。如果跳槽还在本行业,我觉得成长空间太小。
对于跳槽,你问我哪儿来的勇气,我的答案是:钱。
我第一份工作很忙,对消费兴趣也不大,就攒了些钱。所以第一次跳槽时,我简单算了一下,存款够我活两年了。那还犹豫什么呢?就算对新工作不满意,我总不能两年都找不到更合适的新工作吧。有了第一次跳槽的经历,后面就不纠结了。
做投资时做过一次尽职调查,我接触过二线城市年收入10万出头、工作已经10年以上的技术人员。可能他们觉得生活得还可以,但在我看来,这种人的生活抗风险能力还是比较差,虽然他们的聪明、努力和责任心,完全不输给金融、互联网那些年薪好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同龄人。
即使不换金融、互联网行业,为什么在自己还年轻的时候不可以试一试别的高收入行业呢?我猜可能是因为“钱没攒够”不敢跳,也有可能是把沉没成本看得太重。
勇气这种东西不是学出来的,是干出来的。人生苦短,没必要那么纠结。
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学习的欲望
总之,无论你怎么看待自己的工作、生活,我觉得有两点还是应该保持。
一个是开放的心态,二是学习的欲望。
前几天面试了一个41岁的大姐,虽然她比我大不了几岁,但是我感觉好像跟她差了不止一代。她总给我一种“坚持再干个十几年,然后退休”的印象,而我这样的人,老觉得机会还有大把,时不时就想蹦跶蹦跶。
现代医学发展很快、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2019年,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已经达到77岁。五十几岁退休,游山玩水,二三十年的退休生活,我不敢想象,也不渴望。一个人没有工作,不再创造价值,我觉得就算再有钱,也会有种被社会抛弃的感觉,说直接点,就是找不到存在感了。
你可能会反对。没关系,不用互相说服,大家各自开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