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有这三种毒观念,永远别想再翻身(2)

书名:职场的逻辑本章字数:1830

之前有读者问我,为什么有些行业比如金融、互联网,收入会这么高呢?大家都是肉体凡胎、接受的都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凭什么?

角度不同解释不同,我想跟你讲:因为这两个行业的最大特点是“不确定性”非常高。金融挣钱的逻辑是对市场预期判断,但这个太难、太不确定了。即使你不知道期货市场大起大落,让这个星球上无数最聪明、最有才华的大脑承受不住,最后破产甚至选择自杀,至少你也应该听说过,股票市场有多么坑爹。

至于互联网更是充满了不确定性。一个产品的成功,从需求不确定、规模不确定、技术不确定、商业模式不确定,到最后一将功成,出现让人瞠目的爆发性增长,中间要经过多少试错、多少拐弯和多少峰回路转。

这些“不确定性”你正在承受吗?只有把极度的“不确定”变成最后的“确定”,才能体现你的价值,也才能赢得社会的回报——金钱。既没有承受“不确定性”,还想挣大钱,这不叫不公平,这叫不讲理。

只喜欢“确定性”的人遍地都是。读书只看考试需要的,上学只学能找工作的,等找工作了,第一反应还是“工资高不高?离家近不近?会不会加班?”只关心“现在干多少,马上能挣多少”,至于你让他了解了解科技前沿,关心关心行业动态,学习学习政策趋势——“啊,花时间在这些事儿上面,一定有用吗?”

说句难听的,这种人无论在哪个行业什么职位,都没什么本质区别。技术一旦进步、制度一旦变革,第一个裁掉的就是你。

迷信“确定性”,路会越走越窄,人会越混越惨。

第三个毒观念:习惯随大流

有人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普通人改变命运的几次机会,我觉得总结得蛮好。

从高考恢复到乡镇企业崛起,再从1992年“下海”到互联网普及,所有这些机会,除了高考,没有一个是普通人随大流就能抓住的。而且一个普通人依靠上大学实现阶层跨越的方式,也随着大学扩招变得越来越不管用了。阶层跃迁之路那么窄,靠随大流,你怎么可能找对方向。

那随大流能带来什么呢?

我特别喜欢一部电影,是以东北国企员工下岗为背景的《钢的琴》。正巧我去东北出差了好几次,走在沈阳的和平北大街,听当地朋友聊了不少关于铁西区、艳粉街的事。从1986年沈阳市防爆器械厂破产开始,一直到1995年沈阳重型机械厂、1996年沈阳拖拉机厂的陆续垮掉,成百上千个国企的“下岗潮”持续了10年以上。

并非一夜之间成了这样的。心思活络的年轻工人,去南方贩来牛仔裤,从零散卖货到拥有自己的档口,生意越做越大。有人一边在单位挂着名,一边开始寻思做点本地小生意,日子也慢慢有了起色。绝大多数人呢?选择了随大流,一个字:等。他们永远相信,工厂停了水电,领导会去解决;订单没了,领导会去争取……数十万、上百万人一直等到最后。幻想真正破灭时,能走的路已经狭窄得容不下你带上尊严了。

就像媒体报道的那样:有的家庭只好靠捡破烂为生;有的女人不得不去洗浴场所做皮肉生意;丈夫忍受不了妻子的抱怨,放下碗筷沉默着走向阳台,一跃而下……整整10年啊,你干什么去了?

所以,随大流带来了什么?我的答案是:内心虚幻的安全感和直到最后一刻才不得不接受的坠落。

如果你觉得东北离你太遥远,那么看看周围,当一家大公司破产、裁员时,大多数人都在懵懵懂懂随大流,谁是那些早早就离开另择高枝的少数人?他们不会把时间浪费在和一家走投无路的公司扯皮上面,不会把时间浪费在争取仨瓜俩枣的遣散费上面。他们对下面这个问题有明确的回答:个人的职业前途,难道不更加值得自己随时随地留心观察、仔细分析,然后果断止损吗?

随大流这种事不是不可以做,但那应该是你认真权衡后的独立选择。要知道,在你被随大流的毒观念害死时,那些拥有同样命运的甲乙丙丁是帮不上忙的。大家一起抓住悬崖边的枯枝,摇摇欲坠。你的放手坠落,可能会是他们唯一的救命机会。

如果要比,就要跟自己比

这个时代,人人都嫌自己太穷;人人都说自己太苦;人人也都知道,幸福是比较出来的。

不如你的人,你不屑比;比你过得好的人,你比不赢。幸福稀有,焦虑盛行,毒鸡汤满天飞。但我想说,一个人生下来,你决定不了身处的时代,也决定不了你的原生家庭,但是你可以决定跟谁比更能得到幸福,更能得到翻身的机会。

跟谁比呢?跟自己。

每天睡觉前,你能比白天更聪明一点,更强壮一点,更富有一点,就已经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了。这意味着,你付出了辛勤和自律,你的生活有目的,也有节奏,上面提到的三个毒观念会离你很远。当有一天你回望,会看到来时的荆棘小路其实风光无限,然后你不再停留,而是转身朝着既定的方向,一边疾走一边抬起你高昂的头。

正如海明威所说:“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