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战争的演变

书名:火药、枪炮与革命本章字数:2299

美国自从诞生之后,其本土几乎从未遭受过他国侵略,但发生在19世纪的南北战争给美国造成了毁灭性的浩劫。这场内战,也让许多历史学家将它定义为最后一场传统战争和第一场现代战争。

从当时的一些政治家和军事家的个人性格来说,南方军的李将军和华盛顿非常相似,他基本上属于18世纪的农业时代的人;而格兰特、谢尔曼和其他北方将军都是典型的工业时代的人。

葛底斯堡战役是联邦军队转败为胜的关键一役,战争极其惨烈。仅此一役,双方就有5万年轻人命丧疆场。

在这次战争中,火枪成为主力武器,连续射击的加特林机枪也陡然崛起,从而引发了一场全面的武器和战术革命。

作为这场现代战争的最直接象征,明显地表现在来复枪的使用上。自18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一直在马萨诸塞的斯普林菲尔德的兵工厂生产武器。到1820年时,在斯普林菲尔德的工厂已经拥有一条现代化的生产装配线,生产并组装通用件。但是这种生产本身从1812年战争到内战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当时射程长而精确度高的来复枪大规模地为联邦步兵生产出来。这些斯普林菲尔德的步枪虽然标志着一种巨大的进步,但是它们仍然是前装枪。每一次开火之后,士兵就不得不停下来,把步枪竖起,通过枪口装入一些火药,紧压于枪膛之中,然后在他重新开始射击之前再把推弹杆放到枪筒底部。这样做起来很慢。如果一个士兵把推弹杆放错了位置,他就无法射击。然而到了1862年,他们给联邦骑兵提供了成千上万支新设计的后膛装填的来复枪。不管是在马上或者是跪在原木后头,一个骑兵就能迅速地在扳机上方或枪身底部重新装填弹药。推弹杆和前装枪被废弃不用了。到了1864年,当步兵被用后膛枪装备起来时,他们的火力或者说“效率”增加了三四倍。在战争结束时,当时连发的后膛填装来复枪还在使用中,且数量更高。这些武器与改进了的火炮结合在一起,对战术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比军事技术变化更为重要的是,新的现代战争的概念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出现了。到战争结束时,北方军队已经在为摧毁南部联邦的事业和破坏南方的传统社会而战斗。

但这场革命并未引起埋头备战的欧洲诸国的关注。数十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沿袭旧式思维的欧洲将军们亲手将自己的士兵送进了地狱。因为忽视火枪尤其是机枪的杀人效率,参战各国都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大量的士兵糊里糊涂地死在了枪口之下。

一些军事学家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来复枪和拿破仑时代的火枪之间的区别,甚至要比火枪与弓箭之间的差距更大。

18世纪末,火枪的准确射程在46米到64米之间,但枪筒和子弹的设计经过了一系列技术上的改良。到了19世纪中叶,枪支射程已扩大到270米。19世纪60年代起,后膛枪和栓式来复枪的出现,又将枪支的射程增加到460米,重新上膛的速度也有所提升。而加特林机枪已无须重新上膛,实现了连续射击。

拿破仑时期的滑膛枪每分钟只能射击1到3次,而马克沁在19世纪80年代发明的机枪,每秒钟就能射出11发子弹,一分钟就是660发子弹。

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格兰特将军曾愤慨地谴责南方军队使用一种爆炸式滑膛枪子弹,说这是一种野蛮行为。而谢尔曼将军则因为一种老式地雷而勃然大怒:“这不是战争,而是谋杀!”但很快,他们就变得和南方军队一样地“野蛮”,一样地进行“谋杀”了。

战争是一场激烈的杀人竞赛。这种竞赛使得火药用于战争,并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样,竞争之下,古老的黑火药最终遭到淘汰。

甲午战争是最后一场黑火药战争,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惨败。此战之后,中国人发明的黑火药走完了千年历程,退出战场,成为节日上空的烟花。悄然登场的无烟火药让杀人者变得更加隐蔽,也更加阴险,战争也显得更加残酷。这完全是西方人的发明创造,接下来他们还将“创造”两次世界大战。

随着无烟火药、双基火药、TNT等更具杀伤力的新火药的出现,产生了一场现代意义上的军事革命,涌现出一批毁灭性空前的现代武器。从枪炮、炸弹,到火箭、导弹,战争的发展甚至超越了人类的想象力。

首先,现代国家依靠官僚机构和宣传工具,在战争动员方面做得更加高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动员了12.5的男子入伍,德国动员了15.4,法国动员的人数高达17。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平均动员了20左右的人员从事军事行动。

如此规模的战争总动员,完全来自工业化的高生产力。在传统的农业时代,只有农闲时节才可以发动战争,能提供的兵源总是有限的。在农忙时节,甚至连军人也需要帮忙。不得已的情况下,军人也需要种地,中国古代的屯田制就很普遍。

在一个工业化的社会,机器的高效与通用,使得妇女也可以从事生产,从而将大量的男人送上前线。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后方从事生产工作的基本都是老弱妇孺。

这两次世界大战基本都是总体战争。人类在这种大规模的战争里所使用和毁灭的物资数量之巨,是前人所不能想象的。

这种总体战争也是在打物资战。谁生产的物资越多,谁就能坚持到最后,各方也都在不计代价、不择手段地誓死血战到底。对任何一个参战国来说,一切都在为战争服务,军工是唯一的产业,战争负责消费,军工厂负责生产。战争时期人们的生活需求,则往往被压缩到最低水平。

从一战到二战,战争促进了武器的发展,也越来越成为武器的竞赛。这使得发达的富国面对穷国时,具有更大的战争优势。

1919年,军事史学家富勒在其著作中写道:“手段,或者说武器,只要能发明出那些有威力的武器,就构成了胜利的99。战略、指挥、统帅、勇气、纪律、补给、组织以及战争中其他所有的精神和物质要素,相对于武器的巨大优势而言,都不算什么——它们最多只构成整个可能性中的百分之一。”

从手持弓箭到远程导弹,武器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当年天下无敌的罗马军团如果看到现代战争,他们一定会目瞪口呆。尽管他们围攻迦太基时无比凶残,但原子弹爆炸之后的广岛和长崎,仍绝对超乎他们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