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1603年,一场盛大的拍卖会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举行,整个欧洲为之轰动。这场拍卖会不仅吸引来了各国的贵族、富豪、显要,连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和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也驱驾前来。
这场拍卖会取得了超乎想象的成功,总共拍卖了350万荷兰盾,约合35000公斤白银。
在当时,这个数字之大令人咋舌:荷兰普通劳动者一年所得,也不过约250荷兰盾,阿姆斯特丹一所上好的房屋售价约5000荷兰盾,一艘主流巨舰卡瑞克大帆船造价约10万荷兰盾—换句话说,这次拍卖所得,足以打造一支35艘巨舰的超级舰队。
那么,拍卖的到底是什么奢侈品,这么值钱呢?
答案是瓷器,来自遥远东方的中国瓷器。
现代人对瓷器都很熟悉,它光洁如玉,质地坚硬,不仅好看,而且实用。但瓷器作为商品有两个致命弱点,一是易碎,二是密度大。正因为这样,瓷器非常不适合长途运输。
瓷器与丝绸都是中国的特产。早在秦汉时期,中国丝绸就已经出现在罗马,但直到千年以后,欧洲人也没有见过中国瓷器。
商品虽然没有腿,但比人走得更远。在利润的驱动下,商人会将一件商品运出很远的距离,因此才有了横跨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从技术上来说,将丝绸从亚洲的最东边运到欧洲的最西边,并没有多大难度,只需要一段一段地接力运送便可以。丝绸既不容易摔破,也不是很重。
但要是瓷器,运送起来就要难得多。
跨越千山万水,无论是车辆还是驮畜,都免不了颠簸,还要反复装卸,任何瓷器都架不住这种“摧残”。还有,贩运商品必须达到一定的量,一件瓷器或许不算什么,成百上千的瓷器放在一起,就显得太过沉重,无论是车辆还是驮畜,都难以承受。
正因为如此,瓷器一直没有走出中国太远。对欧洲人来说,“圣洁”的瓷器是传说中的神品,只有上帝才能享用。即使后来有极少数瓷器流落到欧洲,那也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非常珍稀贵重。
这次拍卖会之前,欧洲人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花色品种和数量如此巨大的中国瓷器。
这些瓷器加起来总共有10万件,重量高达60吨。如果换算一下,就是现在一节列车车厢的标准载货量。
那么,如此巨量的瓷器能够完好无损地从中国运送到欧洲,是如何做到的?答案是船。
因为所拍卖的这些瓷器全部来自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卡瑞克帆船之上,因此人们把它们称为“卡瑞克瓷”。
虽然人类航海的历史非常悠久,例如15世纪初中国便出现了郑和七下西洋的传奇,但真正开创人类新纪元的是欧洲的大航海运动。从哥伦布、麦哲伦和达·伽马开始,整个人类世界被船连为一体,地球突然之间变平了,中国与欧洲之间不可跨越的距离瞬间消失了。
准确地说,大航海运动是一场商业活动,人类从此进入一个海运时代,运输成本被大大地降低了。瓷器原本是奢侈品,但在大航海时代很快就变成了最普通的商品,因为瓷器成为了适合在海上进行长途运输的商品。
首先,海上运输不怕距离遥远。装船之后,船体在行驶中大多时候是较为平稳的,不用担心瓷器会磕磕碰碰。现代打捞出来的一些古代沉船上,所载的瓷器大多也依然完好。
其次,海上运输不怕货物重。对海船来说,瓷器的高密度反而是一种优点,再加上不怕潮,很适合用来做压舱物,放置在底舱,让船在海上行驶中更加平稳,不怕风浪。
在风帆船时代,因为风帆和桅杆的缘故,船的重心偏高,为了防止倾覆,一般要在船舱底部放置一定重量的压舱石。用瓷器来代替压舱石,当然要划算得多。即使一艘普通的风帆商船,也可装载上万件瓷器,运输成本极其低廉。
回到开始的话题,这次拍卖会的最大获益者,无疑是作为船东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它在上一年刚成立的时候,所募集的资金还不到650万荷兰盾,但仅这一次拍卖,就赚了350万荷兰盾。
对荷兰东印度公司来说,瓷器就是他们发现的新大陆。在后来的50年中,荷兰这个“海上马车夫”,总共向欧洲运送了300多万件瓷器。当时,“卡瑞克瓷”风靡欧陆,甚至因此兴起了一股“中国风”。
历史的魅力在于,每过一段时期便需要重新认识。
今天的我们已经拥有汽车、飞机和高铁,但也不应当忘记那些已经逝去的帆船和骆驼。曾几何时,跨越大洋的瓷器之路与跨越沙漠的丝绸之路,相映成辉,共同构建起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文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