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156项工程的行业结构与地区布局(4)

书名:奠基:苏联援华156项工程始末本章字数:2577

“一五”时期新增生产能力为:洗煤220万吨,采煤780万吨。洗煤220万吨的具体情况是:抚顺胜利矿洗煤90万吨、抚顺老虎台矿洗煤80万吨、抚顺龙凤矿洗煤50万吨;采煤780万吨的具体情况是:阜新海州露天矿采煤300万吨、鹤岗兴安台十号立井采煤150万吨、阜新平安立井采煤150万吨、辽源中央立井采煤90万吨、鹤岗东山一号立井采煤90万吨。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煤炭工业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35.55亿元。开工建设的新矿井共194处,设计生产能力7537万吨;建成投产矿井205处,设计生产能力6376万吨;恢复矿井38处,设计生产能力1134万吨;改建扩建矿井103处,净增生产能力2536万吨。同时,为了保证钢铁工业对于炼焦洗精煤的需求,又新建和恢复洗煤厂24处,年处理原煤能力2275万吨。

煤炭工业“一五”期间基本建设的规模是比较大的。在上述建设项目中,属于苏联援助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之内的有25项,属于国家限额以上大中型项目的有150项。1954年到1957年间,平均不到十天就有一处新矿井破土开工。五年中建成投产的新井设计能力,超过了旧中国从1878年到1942年64年中形成的矿井总生产能力。

“一五”期间,煤矿建设的速度也很快。据统计,从开工到投产的建设周期,大型矿井是四年零八个多月,中型矿井是三年零三个多月,小型矿井是两年零七个多月。年产300万吨的阜新海州露天矿,只用42个月就建成投产;年产90万吨的淮南谢家集二矿、三矿,工期也分别只有28个月、24个月。而且,这些煤矿的建设质量比较好,投产后达到设计能力也比较快。据有资料可查的31处矿井统计,一年达产的有8处,占25.8,两年达产的有12处,占38.7,经济效益是好的。

大规模的煤炭工业建设,有效地提高了主要生产过程的机械化程度。从1952年到1957年,联合采煤机、截煤机、风镐、爆破落煤的比重由49.1提高到96.3;人工手镐落煤由50.9降低到3.7。联合采煤机、截煤装煤机、爆破装煤的比重,由7.9增加到12.6;人工装煤由92.1降低到87.4。回采工作面,各类输送机和自动滑落运煤的比重,由69.62提高到92.62;人工运煤由30.38降到7.98。井下平巷,电机车、钢丝绳牵引和自动滑行运输的比重,由77.80增加到85.16;人工和牲畜运输由22.10降低到14.84。地面铁路装车,煤仓、输送机、装车机、溜煤眼和溜槽的比重,由65.06增加到90.78;人工装车由34.94降到9.22。随着采、装、运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企业管理工作的改进,劳动生产率也有明显提高,全员效率由1952年的0.661吨工提高到1957年的0.978吨工,提高了48。

由于煤炭工业建设周期较长,从投产到达到设计能力需要几年时间,“一五”期间新建的矿井大多数在当时还不能充分形成实际生产能力,因而“一五”期间的煤炭增产,主要还是依靠老矿井。在1957年的煤炭总产量中,老矿井产量占80;五年中增加的产量中,67产自老矿井。老矿井的增产,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改建、扩建,全面生产改革也是重要因素。开滦煤矿就是通过全面生产改革使产量从560万吨提高到800多万吨的。

三、电力工业

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的电力建设方针是“以火电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明确指出:“为着适应工业的发展,特别是新工业地区建设的需要,必须努力发展电力工业,建设新的电站和改造原有的电站。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将以建设火力电站为主,同时利用已有的资源条件,进行水力电站的建设工作,并大力进行水力资源的勘测工作,为今后积极地开展水电建设准备必要的条件。”

自1951年起,中苏签订了援助中国建设156项大型工程的协议之后,开始在阜新、抚顺、富拉尔基、西安、郑州、重庆、太原、吉林等地扩建、改建或新建了一批骨干电厂,这是新中国建立后大规模电力建设的开始。“一五”期间投入6000千瓦以上的火电机组达89台,共141.05万千瓦。其中1957年一年就投入了40台机组,共56.05万千瓦。这一时期,单机容量6000千瓦就列为大机组。第一台苏联供货的6000千瓦机组于1953年在西安灞桥投产,第一台国产6000千瓦机组于1956年2月在安徽淮南电厂投产。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中,火电有23项,共136.5万千瓦,其中70.2在“一五”期内发电,阜新和抚顺电厂的2.5万和5万千瓦机组分别于1952年和1953年投产,1953年开始建设的富拉尔基电厂2.5万千瓦机组蒸汽参数上升到90大气压、500℃,是新中国建设的第一台高温高压机组,标志着火电建设技术水平的提高。

水电建设方面,根据电力建设方针,要为今后积极地开展水电建设准备必要的条件,1953年至1955年进行了第一次水能资源蕴藏量估算,得出全国水能资源蕴藏量为5.4亿千瓦。1956年1月联合召开水力、水利资源普查会议后,又开展了广泛的水能资源普查工作,于1958年第二次统计得出全国水能资源蕴藏量5.8亿千瓦。1954年1月,在周恩来总理的领导下,组成黄河规划委员会,编制了黄河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拟定了梯级开发方案,选定了三门峡和刘家峡水电站作为第一期工程。此项规划于1955年7月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批准。接着进行了淮河、海河、辽河、珠江等流域规划,资水、沅水、汉江上游、岷江上游等梯级开发规划,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的水电开发规划。1956年,成立了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对长江干支流综合开发进行了规划。在水电建设方面,1953年完成了丰满水电站的恢复和改建任务,使该电站的装机容量由13万千瓦增加到55.4万千瓦。同时建设了一批中型水电站,包括四川龙溪河的狮子滩等4个梯级电站,福建古田一级,浙江的黄坛口,江西的上犹江,广东的流溪河,以及河北的官厅,辽宁的大伙房,安徽的佛子岭、梅山、响洪甸等水电站。此外,还在边远地区建成新疆的乌拉泊、西藏夺地、海南岛东方等小型水电站。1957年11月在北京北海公园内举办了全国水电建设展览会,展出了中国水能资源分布和水电建设成就,周恩来、朱德、宋庆龄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指示和题词。

到1957年底,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01.90万千瓦,为1949年的6.25倍。1957年的水力发电量为48.20亿千瓦时,为1949年的6.79倍,发展相当快。

在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项目中,电力工业25项,占156项重点项目总数的六分之一。这25项是:阜新热电站、抚顺电站、重庆电站、丰满水电站、大连热电站、太原第一热电站、西安热电站、郑州第二热电站、富拉尔基热电站、乌鲁木齐热电站、吉林热电站、太原第二热电站、石家庄热电站、鄠县热电站、兰州热电站、青山热电厂、个旧电站、包头四道沙河热电站、包头宋家壕热电站、佳木斯纸厂热电站、株洲热电站、成都热电站、洛阳热电站、三门峡水利枢纽、北京热电厂。除阜新热电站、抚顺电站、丰满水电站、大连热电站、吉林热电站、青山热电厂6项为扩建项目,其余19项均为新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