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引言 悬崖上的村庄(1)

书名:悬崖村本章字数:2562

一、2018年春节,大凉山醉了

2018年2月13日,全球华人最盛大的节日——春节即将来临。

时值黄昏,地处我国西南大凉山深处,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县昭觉县支尔莫乡的山上,腾起了淡淡的烟雾。这烟雾,从新盖成的院子上空升起,暖暖的,带着玉米酒和彝族坨坨肉的香气,在不断扩散,弥漫于一座座山头。虽然说大凉山彝族的彝历新年——诺苏库施已经过去近三个月了,但彝历新年的欢乐气氛会一直延续到春节。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的火塘温暖,人们的欢声笑语不断。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驻村干部的笑容里隐隐透出一种兴奋。

大凉山,到底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喜事?

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西昌和昭觉县城到处张灯结彩,秩序井然,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有人通过手机,传播着未经证实的喜讯:“习总书记要来咱们大凉山啰!”

一年前,就曾听说习总书记要来。那是2017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听取凉山州委书记林书成代表发言时,习总书记说到彝族地区的偏僻和贫困状况,还详细询问了当地的文盲率、脱贫攻坚进展等情况,要求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切实打好脱贫攻坚战。

习总书记还说:“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我绝大多数去过了,还没有走到的吕梁和凉山,会尽快去。”

那之后不久,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到山西吕梁山区考察调研。

凉山的父老乡亲得知习总书记去过吕梁山区后,一直在心里面盼望着、盼望着:总书记去过了吕梁山区,下一个该是我们大凉山了。眼看春节将至,人们都说才召开了党的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习总书记日理万机,今年不可能抽出时间来大凉山了。

2月13日晚上7点,从支尔莫乡的阿土勒尔村、三岔河乡的三河村、解放乡的火普村到古老而年轻的昭觉县城,家家户户都在准时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真是喜从天降,你们看啊——

一队越野车沿着盘山公路驶过了海拔3000多米的玛古火普山梁子,一直驶向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在寨子中的一块土坝上停下。车门一打开,竟然出现了大凉山彝家老老少少熟悉而亲切的面孔——习近平总书记!

习总书记满面笑容,与乡亲们亲切握手,热烈的掌声不断响起。

听,总书记在说什么:

“我一直牵挂大凉山、牵挂彝族群众,这次终于如愿了。很高兴来到这里,看到大家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心里十分欣慰。大小凉山嘛,我一直想来这个地方。我们中国是搞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就是要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人民的美好生活,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把这里的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作为我们的目标。共产党怎么产生的?就是为劳苦大众过上幸福生活而产生的。我们一直要做这样的事情。”

电视屏幕内外,掌声同时响起。

这时,我的手机铃声响了,是老朋友阿皮几体打来的。

阿皮几体曾先后任支尔莫乡乡长、乡党委书记,在支尔莫乡待了十年,一直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两天前,习总书记在三河村亲切接见各族干部群众的画面让他激动不已,他此刻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问道:“老表好,你在干什么?”

我说:“在三河村采访,正在干酒呢!”

他说:“我都干了两碗了!”

此刻,我的眼前闪现出彝家村寨的画面:火塘里,火苗在嚯嚯地笑;围火而坐的老老少少,面对电视机在嚯嚯地笑;看着电视屏幕上三岔河乡三河村的村民个个笑容灿烂,很多彝家汉子捧起大碗喝起了酒。

这时,我的手机又响了,是“悬崖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帕查有格打来的。他问:“老表好,在干啥子呢?”

“看电视采访呢,你也在看电视哇?”从手机里传来的声音,我知道他们一家也在看电视。

他又问:“干酒莫得?”

“干了,干了!”我边咕噜咕噜喝酒边答道。

在大凉山,彝族同胞们用得最多的汉语动词就是“干”。干酒、干饭、干肉、干菜、干活、干事……一个“干”字,干脆、响亮,活生生体现了一个民族洒脱和豪爽的性格。

习总书记说“撸起袖子加油干”,太对大凉山彝族同胞的心思了。这几年,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和大凉山彝区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正是“干”出来的吗?只有干,才能变;只有大干,才能大变。

看,电视屏幕上又出现了另一组画面。

习总书记健步走过一段上坡路。眼前是三岔河乡三河村典型的彝族村落,地处海拔2500米的山梁上。家家户户的院墙和房屋都用泥土垒成,经岁月的风吹雨打,泥墙裂开了一道道缝,看着让人揪心。

习总书记一弯腰,穿过低矮的院门,走进彝族村民吉好也求家。习总书记轻轻地抚摸着吉好也求家四个孩子可爱的小脸蛋,一个个地问:“几岁了?叫什么名字?”四个孩子用普通话一一作答。习总书记察看了院子里的鸡笼、猪舍,还仔细看了挂在门上的贫困户帮扶联系卡,了解一家人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发展需求和帮扶措施。习总书记走进屋里,关切地掀开床褥、摸了摸被子,看看够不够厚实。他抬头看见挂在房梁上一条条熏得油亮油亮的彝家腊肉,脸上漾开了微笑。他对吉好也求一家人说:“我一直牵挂着你们。看着你们生活一天一天好起来,我很高兴。希望孩子们都能过上幸福生活。”

我相信,此刻,在大凉山,所有围在电视机旁的父老乡亲都发出了同样的感叹:“习总书记好关心我们啊!精准扶贫瓦吉瓦、习总书记卡莎莎!”

这时,出于职业的敏感,我拨通了“悬崖村”村支书某色吉日的电话,问他在干什么。他回答:“干酒哦,在干酒,这么高兴的事情。我都干了几碗了……”我还想进一步了解村民们对习总书记来到大凉山的反应,可他的舌头已经打转,语焉不详了。

手机里传来央视新闻播音员富有磁性的声音……

我感觉到,整个昭觉县、整个大凉山都醉了!

二、火塘边的讲话,温暖了彝家村寨

电视屏幕上出现了火塘,橘黄色的火苗跳跃着,嚯嚯嚯地欢笑着。这是彝族人祖祖辈辈都感到温暖的地方。此刻,习总书记就坐在三河村贫困户节列俄阿木家的火塘边,围坐的是村民代表、驻村的扶贫工作人员和驻村第一书记,大家像拉家常一样,敞开心扉倾诉着心声,热烈讨论着脱贫大计。顿时,我感觉到,北京、中南海,离大凉山那么近,离彝家人那么近。习总书记是在大凉山彝家火塘旁边现场办公啊!

彝族村民吉伍尔莫告诉习总书记,以前家里人生了病,总以为是有“鬼”附身,有“鬼”作怪,不去看医生。后来村干部告诉她,“鬼”就是那些不讲卫生滋生的病菌,只要改变生活习惯,从洗脸、洗手这样的小事做起,把家里和个人的卫生搞好,就会少生病。听了她的讲述,习总书记接过话笑着说,过去的确是有“鬼”的,愚昧、落后、贫穷就是“鬼”。这些问题解决了,有文化、讲卫生,过上好日子,“鬼”就自然被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