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任羊成 让太行山低头的红旗渠英雄(1)

书名:不负韶华:百年青春榜样本章字数:1752

任羊成,1928年1月出生于河南林县,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林县南谷洞水库建设工地炮手,“引漳入林”工程除险队队长,红旗渠青年洞管理所所长、管理段段长兼支部书记,林县任村镇古城村村民小组组长等职。曾被评为红旗渠建设模范和特等模范,被群众称为“飞虎神鹰”“除险英雄”。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走过来的人,大都看过那部讴歌河南林县人民战胜自然、建设家乡的纪录片——《红旗渠》。红旗渠,这条曾经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正是那个年代林县人用他们的双手甚至生命创造出的红旗渠精神的见证。凡是看过《红旗渠》的人,都会对片中那位腰系围绳荡身在悬崖峭壁之间、万丈深渊之上排除险石的排险队长任羊成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英雄壮举、他的名字与红旗渠一起,被写入了20世纪60年代的小学课本,从而家喻户晓。

笔者2018年采访时看到的这位身高不足1.6米、体重不足50公斤、消瘦健朗的老人,就是当年赫赫有名的红旗渠特等模范任羊成。曾多少次,他在凌空排险时与死神擦肩而过,每次身负重伤后来不及休整又毅然披挂上阵。多年以后,老英雄过得还好吗?面对笔者,老英雄的思绪回到了过去的岁月……

鸻鹉崖就是张着老虎嘴也要拔掉它几颗牙

地处河南北部太行山东麓的林县,处于山高坡陡、土薄石厚、水源奇缺、十年九旱的贫瘠山区。由于降雨量极小且严重不均,每逢大旱之年,干渴的土地上常常颗粒无收,由此导致的惨剧在历史上多次发生。

1928年1月20日,再过两天就是春节了,任羊成出生在河南林县山区的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抗战期间,此地属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一二九师的活动区域,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冀南银行,也诞生在这里。

儿时,任羊成的家乡很穷,山贫,地贫,人更贫。任羊成,顾名思义,根据中国人取名的习惯,可以猜测他出生后应该是靠吃羊奶活下来的。的确,他出生后母亲有病,没奶水,任羊成饿得奄奄一息,是靠父亲给人家放羊时,偷偷挤点羊奶喂养他才活下来。

“历史上我们这里水贵如油,上千年来林县人为了水,不知流过多少血,发生过多少惨剧。我们的小麦没有雨,一点点高,一颗麦穗上也就一两个粒。不引水没法子活。”任羊成说,林县早在1944年就已成为解放区,然而,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缺水的问题仍然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全县550个较大的村庄,有307个村需远道取水。其中跑5公里山路取水的村庄就有124个,还有两个村庄的乡亲甚至要翻山越岭奔波20多公里,才能取到赖以活下去的“救命水”。

林县解放后,任羊成从苦水里解放出来。在他朴素的情感里,是共产党使他翻身做了主人,他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这个刚刚建立的新中国,积极参加水利建设。任羊成曾经担任初级合作社的副社长。

1954年秋,早年在林县周边地区闹革命、打游击的杨贵被任命为林县县委第一书记。这位年仅26岁的县委书记上任伊始,便怀揣着改变山区面貌、造福林县人民的强烈愿望,亲自带队走进林县的山山岭岭搞调研,“摸大自然的脾气”,组织干部、群众讨论山区前途,很快便把解决林县缺水问题列为县里的头等大事。1955年至1959年,由于动工修建了多条渠道和数座中小型水库,形成了南、北、中三个水利灌溉体系,林县的缺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1958年,任羊成响应县委“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和全村90余名社员奔赴南谷洞水库工地。上级嘱咐,每个人带2.5公斤面,背10公斤柴,水库10天工夫“就可以修好了”。然而,任羊成们一干就是3年。其间,任羊成自告奋勇,担任296人的大炮队队长。在工地上哪里艰险他就往哪里闯,哪个活儿苦就拣哪个活儿干,人称“小老虎”。

其实,任羊成在小时候连纸炮都不敢放,有人曾说:“羊成的胆没有跳蚤大。”到了南谷洞,起初任羊成放了一个小炮,只装了0.5公斤药,他吓得双手颤抖,半天点不着药捻。好不容易点着了,他一口气跑了1公里多,炮响了半晌,他还趴着不敢起来。

越是怕放炮,犟脾气的任羊成越有意识地锻炼自己,没想到还放了几个老炮,“取消”了几个大山头。由于摸索出了一套炸石技巧,任羊成所点的炮,最多时仅埋炸药就达2000多公斤,可以炸平一座山头,并且从未出现哑炮。“神炮手”的美名就传开了。

随着南谷洞水库等的建成,水利灌溉体系初步形成,1959年林县的小麦喜获丰收。然而,这年麦收后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旱,林县境内的河流全部断流,水库见底,渠道干涸,不仅秋播无望,连人畜饮水也发生了困难,很多村庄的群众只得再次踏上了远道取水的漫漫求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