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洛阳省亲(2)

由高适诗可知,卫八家在淇上,是“薄州县”的一位处士,这和杜诗二十年后仍称其为“处士”正相吻合。高适这两首诗作于开元二十四年归淇上别业之时,而《赠卫八处士》作于肃宗乾元二年春杜甫从华州回洛阳途中,杜诗云“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往上逆推二十年,二人最初的交往应在开元二十七年前后,这与高适诗作的时间也是很接近的,因此杜甫和高适诗中的“卫八”极有可能是同一个人。

经过一路奔波,杜甫于乾元二年初春终于回到了洛阳。这时的洛阳经过安史之乱的兵火洗劫,已是一座残破之城,往昔的繁华早已不再。杜甫在洛阳逗留了几天,便回到偃师的陆浑庄。陆浑庄在距偃师县二十五里的首阳山下,是其祖父杜审言所建。杜甫日夜思念的故园旧宅已是一片荒芜,景象已非从前可比。在战乱中亲人们皆已离散,弟弟杜颖此时滞留在济州附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杜甫已经有好些年没见他了,于是写下《忆弟二首》,诗云:

其一

丧乱闻吾弟,饥寒傍济州。人稀书不到,兵在见何由。忆昨狂催走,无时病去忧。即今千种恨,惟共水东流。

其二

且喜河南定,不问邺城围。百战今谁在?三年望汝归。故园花自发,春日鸟还飞。断绝人烟久,东西消息稀。

第一首写战乱之际对兄弟无尽的思念。第二首以战乱为背景重申忆弟之意,抒发了故园春归人未归的深沉慨叹。二诗以淡语写悲情,以乐景衬哀情,感慨缠绵,风格沉郁。不久之后,杜甫得到了杜颖的消息,又写了一首《得舍弟消息》,诗云:

乱后谁归得,他乡胜故乡。直为心厄苦,久念与存亡。汝书犹在壁,汝妾已辞房。旧犬知愁恨,垂头傍我床。

杜甫于战乱后回家,弟弟却已逃难外出,环顾旧宅,唯有其书法还挂在墙上,瘦弱的老狗似通解人意,低头靠在床边,如今物是人非,让人感到无比凄凉。这时杜甫又得知幼时聪慧异常的从弟在战乱中死于河间,又写了一首《不归》悼念,诗云:

河间尚战伐,汝骨在空城。从弟人皆有,终身恨不平。数金怜俊迈,总角爱聪明。面上三年土,春风草又生。

末二句将从弟生前的聪明可爱与身后的寂寞凄凉进行对比,进一步加重了全诗的悲剧气氛。仇兆鳌评云:“通首俱是叙事言情,独于结尾写景收题。各两句转意。丧乱之感,死生之戚,生前之念,身后之悲,备尽一诗之中,语意凄切。”

陆浑庄是杜甫魂牵梦绕的故乡,然而这次回来,看到亲友们在战乱中死的死,散的散,这让他伤感、痛苦。既然弟弟们都已不在,杜甫也无心久留,不久他便返回了洛阳。

乾元二年二月,杜甫还在洛阳,仍密切关注着时局。这时官军形势一片大好,安庆绪叛军势穷力孤,困守孤城,被九节度使二十万兵马团团围住,胜利似乎指日可待,杜甫此时作《洗兵马》一诗,表达了对胜利的渴望,以及对国家中兴的期待,诗云: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只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 肉蒲萄宫。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鹤驾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清河颂。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第一段为官军胜利在望的大好形势而欢呼,同时告诫肃宗应保持头脑清醒,不要忘记几年来国家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做出的牺牲,应深知眼前的大好局面来之不易。第二段赞美挽救时危的将帅功臣,肯定成王李俶、郭子仪、李光弼、王思礼等人的再造乾坤之功。正因为这几位英杰应时而出,国家才得以出现中兴气象。其中“鹤驾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二句,寓劝于颂,表面上说肃宗已迎太上皇回京,每天都去向玄宗问安,得尽人子之礼,实则他在李辅国、张良娣等人的挑唆下,已将父亲视为敌人,开始排挤玄宗旧臣,父子二人的关系日益紧张,将玄宗劫迁西内的阴谋也正在酝酿中。杜甫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故对此中微妙已有切身体会,因此在颂扬诸将功勋之时顺便讽刺了一下肃宗。第三段批评朝廷重用群小,疏远贤臣。肃宗因灵武拥戴之功,将李辅国视为亲信,他与张淑妃相勾结,登上了元帅府行军司马的高位,权倾朝野。另外,代替张镐为相的王玙又专以鬼神之事迎合肃宗。这些小人都是因为被皇帝抬举,才得以占据要津的,所以杜甫对他们发出严正警告。正是由于唐肃宗的昏庸偏私,才使得小人得势,而贤臣房琯、张镐却相继遭到贬谪。房琯、张镐这两任宰相辅佐肃宗收复了两京,其功劳是不言而喻的。杜甫希望肃宗能复用这些贤人,迅速平息叛乱,早日实现国家的中兴。第四段为各地官吏争献祥瑞而感到忧虑。两京收复以后,唐室中兴有望,各地官吏争献白环、银瓮之类的祥瑞,一批马屁文人忙着写歌颂清平盛世的阿谀文章,而战乱导致的劳力紧缺、村庄萧条、土地荒芜,使得当时社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这让诗人深感忧虑。诗的结尾用“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点明主旨,希望尽快消灭叛军,结束战争,国家长久地维持和平。此诗笔力矫健,词气苍老,议论生动,气势贯畅,为杜甫七古中的杰作。王安石选杜诗,即以《洗兵马》为压卷之作。清人鲁一同评曰:“杜七古中第一篇,他篇尚可摹拟,此则高词伟义,峻拔天表,后人更无从望其项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