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东柯谷与西枝村(1)

杜甫从华州来到秦州,本打算在东柯谷或西枝村隐居,但由于没找到合适的宅基地,加上衣食又不能自给,难以维持生活,因此只好选择离开。恰在此时,他收到同谷一位“佳主人”的来信,信中说同谷是一个衣食丰足的好地方,并热情邀请他前去。走投无路的杜甫马上就动了心,于是决定前往投奔。

总的来看,杜甫在秦州的生活并不如意,但毕竟还算安定。在这短短的三个多月里,他留下八十七首诗,平均每天创作一首诗,创作频率之高前所未有。

乾元二年七月,由于关辅地区饥荒遍地,战乱不休,再加上对肃宗的深深失望,杜甫在华州司功参军任上罢官西去,从此离开了满目疮痍的关辅地区,也永远地远离了朝廷的政治旋涡中心。那么他将去往何方呢?当时洛阳和长安长期处于战事之中,显然是不能去的,只有向西或向北走才安全些。这时他得知自己的从侄杜佐在秦州的东柯谷,那里的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气候温润,物产丰饶,容易谋得温饱,又远离关辅前线,一旦战争平息,就可以返回两京,所以杜甫决定带着一家人去秦州避乱。谁知这一去便开始了漂泊西南的漫长征程,杜甫终生再也没有返回两京。杜甫由华州到秦州,再由秦州经同谷入蜀,都是为生活所迫,是为了躲避饥荒和战乱,他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因此杜甫入陇右之初并没有入蜀的打算。

乾元二年立秋前后,杜甫从华州出发西行,一路经过咸阳、武功、岐山、宝鸡等地,走了八百多里,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到达了秦州。秦州在唐代属陇右道,是陇右道东部的一个大州,位于六盘山支脉陇山之西,境内的陇山高两千多米,山势陡峭,将陇西高原与渭河平原分为两处,其关口名叫大震关,形势极为险要。陇山向来以曲折险阻著称,《三秦记》曰:“陇坂九回,不知高几里,欲上者七日乃得越。”古有《陇头歌辞》云:“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杜甫在诗中也说“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反映了他们一家老小翻越陇山时的艰难。

杜甫在组诗《秦州杂诗二十首》的第一首中提到了来秦州的原因“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所谓“因人”,即投靠他人,这个人就是杜甫的从侄杜佐。然而杜佐并不住在秦州城内,而是住在秦州东南六十里远的东柯谷,即今甘肃天水街子乡柳家河村,所以刚到秦州的杜甫暂时先在城中租了一所宅子作为栖身之所。这个住处非常简陋,屋檐又短又窄,墙头又低又矮,房基也很低洼,门前杂草丛生。杜甫自弃官以来本就心绪凌乱,又遇到现在这样的居所,让他更为烦闷。这时杜佐听说杜甫来了,便到秦州城里来探望他,他告诉杜甫东柯谷环境清幽,物产也很丰富,非常适合隐居,杜甫听后十分向往。过了不久,他便前往东柯谷考察,《秦州杂诗二十首》中的第十三首云:

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

这是杜甫乘船前往东柯谷的路上所作的诗,可见他早已被物产丰饶、山水幽雅、气候温润的东柯谷深深吸引,觉得那里简直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绝好的诛茅隐居之所。《秦州杂诗二十首》中的第十六首云:

东柯好崖谷,不与众峰群。落日邀双鸟,晴天卷片云。野人矜险绝,水竹会平分。采药吾将老,儿童未遣闻。

这首是写东柯谷的实景,说明杜甫确实到过那里,并为此谷幽静秀美的景色所陶醉,想要在此采药终老。在《秦州杂诗二十首》的第十五首中,杜甫也说“阮籍行多兴,庞公隐不还。东柯遂疏懒,休镊鬓毛斑”,看来杜甫确实产生过在东柯谷诛茅隐居的念头,但想要短时间内在荒凉幽僻的山谷里找到一个合适的安身之所,看来也绝非一件易事。

杜甫还得知秦州西南有一处叫仇池山的名胜,因山上有仇池而得名,池里盛产神鱼,据说吃了可以成仙,也是一个可以隐居的好去处,杜甫在诗中说“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表示愿意前往卜居。但仇池离秦州有二百余里,实在太远了,所以杜甫最终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杜甫一边寻访合适的卜居地,一边在秦州周边游览,这时他遇到了老朋友赞上人。赞上人就是赞公和尚,原为京师大云寺的住持,因遭受贬谪由京师来到秦州。杜甫身禁长安时,为躲避风险,曾在大云寺暂住了一段时间,受到赞公的热情款待。如今二人又在这边远的秦州重逢,欣喜之余,不禁百感交集。与赞公的相遇,算是杜甫来秦州后的一件快事。赞公听说杜甫愿卜居山野,便承诺为其打探一下西枝村的情况。没过多久,赞公就带着杜甫一起去西枝村寻找合适的宅基地,两人攀着藤萝爬上山顶,俯看来路顿觉头昏眼花。为了找到一处朝阳的暖地,他们又艰难地爬过了背阴的冻坡,虽然走了很多路,爬了很多山,可直至天色将暮,也没有找到理想之地,二人只得杖策而返。回到赞公的土室时已经很晚了,二人便以薪代烛、汲泉烹茶,一直聊到深夜。杜甫《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其二云:

大师京国旧,德业天机秉。从来支许游,兴趣江湖迥。数奇谪关塞,道广存箕颍。何知戎马间,复接尘事屏。

这次虽然在西枝村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但杜甫并没有灰心,他打算去西南方向再看看。因腰脚风寒,杜甫想找一块儿有重岗护卫、终日得阳的地方建所茅屋。后来发现那里处于阴崖,光照不好,只好作罢。此后杜甫又听说西枝村的西边有个西谷,那里长满了杉树和漆树,正午时阳光暖和,田地的土质良好,作物可以丰收。不过正赶上秦州秋雨霖霖,杜甫想等雨停路干后再邀赞公一起去看看,那里离赞公的住处较近,若能卜居,与赞公往来会很方便,但不知何故,卜居西谷之事后来也没了下文。总之,从杜甫去东柯谷和西枝村寻访宅基地的行为可知,他从华州弃官后确实有了归隐之念,然而秦州虽也有几处幽僻之地,但他最终也没找到满意的卜居之所。杜甫通过实地考察又发现,秦州是联结中原与西域的要冲,若在这里定居,恐怕也避免不了繁杂的人事应酬,加之在这里生活日益贫困,所以他慢慢改变了初衷,决定离开秦州前往同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