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杜甫在秦州不仅生活穷困,疾病缠身,而且心情也极为苦闷,其中《佳人》是最能表现杜甫这一时期心境的名篇,诗云: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诗中写了一位被丈夫抛弃的佳人,她幽居深谷,沦落草野,艰难度日。这位佳人本是仕宦人家的女儿,当年长安沦陷时,她的兄弟们都惨遭杀戮,最后连尸骨竟也无法收敛。由于娘家家道中落,加上自己年老色衰,生性轻薄的丈夫抛弃了她,又娶了一个美貌如玉的新妇。薄情的丈夫只看得见新娶美人的笑脸,却听不见被遗弃旧人的哭声。这位佳人只好到深山空谷中独自隐居,泉水在山间是清澈的,一出山便浑浊了,她发誓要像泉水一样独守贞洁不再出山。可是由于生活日渐贫困,她只好靠变卖金银细软度日,丫鬟刚刚变卖了首饰回来,同她一起牵引藤萝修补破陋的茅屋。她采柏枝以示坚贞,倚修竹以示操守。在苍茫的暮色中,她那坚贞不屈的身影渐渐与修竹融为了一体。此诗先以赋的手法叙述了佳人的悲惨遭遇和孤苦生活,又以比兴的手法赞美了佳人的高尚情操,以空谷中山泉的清浊起兴,象征她幽居空谷之高洁,“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二句,似喻非喻,实有乐府妙境。诗中塑造的佳人形象明显是有寄托的,黄生《杜诗说》云:“偶有此人,有此事,适切放臣之感,故作此诗。全是托事起兴,故题但云‘佳人’而已。”在这位佳人身上我们隐约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也可以体会到杜甫远离官场后渴望守志隐居的思想倾向,他以“佳人”的命运和品格自况,表现了自己独立的人格意识和高洁不屈的操守。诗人与那位空谷佳人真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中写这位佳人被“轻薄儿”遗弃,幽居在空谷之中艰难度日,其实这也是杜甫秦州艰难生活的缩影。诗人用他的生花妙笔,把身穿翠衣的佳人与竹子合为一体,把佳人的节操与竹子的劲节拧成一股,透过佳人倚竹的形象,我们不难看出杜甫对其高洁品性的赞美与认同。如果说非得找一种植物作为杜甫人格精神写照的话,那么应该非修竹莫属了。杜甫《客堂》诗云:平生憩息地,必种数竿竹。他将竹子视为自己最重要的伙伴。杜甫为何将竹子作为平生密友呢?除了竹林的清幽、凉爽能给他带来身体上的快慰,更重要的还是精神上的契合。竹子具有劲节、虚心、坚忍、瘦硬等特性,这些品性正好与杜甫的人格操守、性格特征、审美情趣、人生态度是相通的,所以他对竹子具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偏爱,这种偏爱在《佳人》一诗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杜甫流寓秦州期间,还写了一批托物寓怀的咏物之作,有归燕、促织、萤火虫、病马、废畦、除架、蒹葭、苦竹,也有天河、初月、铜瓶、秋笛、夕烽、蕃剑等,所咏多为弱小病残之物,与其早年笔下的矫鹰、骏马相比,在题材上有了明显变化,主调也由早期的昂扬豪迈变为衰飒苍凉。如“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的蒹葭,“软弱强扶持”的苦竹,“四时无失序,八月自知归”的燕子,“草根吟不稳,床下意相亲”的促织,“清商欲尽奏,奏苦血沾衣”的秋笛,“束薪已零落,瓠叶转萧疏”的菜架等,这些事物都给人以凄凉衰败之感,表现了诗人对生计艰难、国运衰微、年华消逝的复杂感受,从中都可以窥见政治上的坎坷遭遇对诗人产生的影响。特别是《病马》一诗,可以看作是杜甫对自己身世境遇的诗意总结,诗云: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诗人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写一匹骑乘已久的驯良老马,于仆仆风尘中一直任劳任怨地为主人效力,如今衰老生病,却依旧温良驯顺,忠心不二。“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的病马形象中,依稀也有诗人自己的影子。该诗既表现了杜甫的仁厚之心,也寄托了他自己的人生感慨,令人玩味不尽。杜甫秦州咏物诗已不仅仅限于其个人的感慨,而是带有普遍性。他从那些细小寻常之物中发现了“我”,看到了“人”,悟出了“道”。杜甫之所以伟大,就是他把对人的悲悯之心推及世间万事万物,即所谓“民胞物与”。他通过精心构思,把所咏之物以组诗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些组诗各自独立又彼此相连,构成一幅秦州思想生活的全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