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阆州足迹(1)

宝应二年春天,杜甫曾由梓州前往涪城、阆州、盐亭、绵州、汉州等地游历,不过持续的时间很短。

涪城县,即今四川三台县西北花园镇,杜甫游览了涪城县东南香积山上的香积寺,同时还参观了牛头寺、兜率寺、惠义寺等著名寺庙,写下《上牛头寺》《望牛头寺》《上兜率寺》《望兜率寺》等诗。他还曾经盐亭去过阆州,作《行次盐亭县聊题四韵奉简严遂州蓬州两使君咨议诸昆季》,诗云:

马首见盐亭,高山拥县青。云溪花淡淡,春郭水泠泠。全蜀多名士,严家聚德星。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

这年春天,杜甫在阆州作《奉寄别马巴州》,诗云:

勋业终归马伏波,功曹非复汉萧何。扁舟系缆沙边久,南国浮云水上多。独把鱼竿终远去,难随鸟翼一相过。知君未爱春湖色,兴在骊驹白玉珂。

题下原注:“时甫除京兆功曹,在东川。”杜甫认为唐代的功曹一职已不可与汉代相比,因为很难再像萧何那样建立不世的功勋,他在诗中表现出对“京兆功曹”一职的否定态度,故而学界均误以为杜甫并未担任此职。其实未去赴任并不等于未接受此官职,杜甫在自注中已经明确说明吏部除授的命令已经颁布,告身当已下达,或已辗转送至东川。杜甫于乾元二年弃华州司功参军,至广德二年算起来已经守选整整五年了,按照唐代的铨选制度,也到了应该除授新职之时。另外,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也说:“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寻迁京兆功曹。”若将杜甫自注与元稹的记载合起来看,也可证明杜甫是接受了此官的,只是由于战乱频仍,自身远离朝廷,难以前往京兆府赴任而已,所以《新唐书·杜甫传》才说他“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而非“不就”。可见杜甫说“功曹非复汉萧何”云云,只是发发牢骚而已,并不能当真,不能说他未接受此官。另外,杜甫不久后被严武表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品阶为从六品上。从华州司功参军的从七品下,一下子跳到从六品上的检校工部员外郎,中间要差五阶,若是没有京兆功曹这一正七品下阶的前资官做铺垫,就显得太突兀了,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从检校工部员外郎官阶的角度看,杜甫确实曾接受过京兆功曹一职。

有一次杜甫在梓州城北的惠义寺送别辛升之员外,二人为知交,因久别重逢,杜甫不忍与他分手,于是并辔相送,一直送到了绵州,作《又送》,诗云:“同舟昨日何由得,并马今朝未拟回。直到绵州始分首,江边树里共谁来?”这年春天,他还到过汉州。上元元年四月,房琯以礼部尚书出为晋州刺史,八月改为汉州刺史,宝应二年四月,拜特进、刑部尚书。杜甫此次由梓州去汉州,很可能就是去拜访老朋友房琯的。杜甫因为疏救房琯触怒肃宗才导致后半生的颠沛漂泊,但杜甫从未后悔过,设想这二位挚友相见,定会有说不完的话。令人遗憾的是,这次杜甫与房琯竟擦肩而过,当他到达汉州的时候,房琯已经启程前往长安赴任。杜甫在汉州王刺史和绵州刺史杜济的陪同下泛舟汉州的西湖,王刺史了解了杜甫与房琯的特殊关系之后,还把房琯在湖上养的一群鹅送给了他,杜甫高兴地赋诗《得房公池鹅》:“房相西池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诗写得幽默风趣,表达了杜甫得鹅后的喜悦。他在诗中还自比为王右军,可见他对自己的书法相当自负。杜甫同时又作《舟前小鹅儿》,诗云:

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引颈嗔船逼,无行乱眼多。翅开遭宿雨,力小困沧波。客散层城暮,狐狸奈若何。

此诗首二句描写对酒观鹅,以鹅黄酒为喻称赞房公湖鹅儿毛色可爱,两句皆用俗语,却意趣颇佳。中四句描写鹅儿种种惹人爱怜的神情姿态,形象生动,富有生趣。末二句深致关切之词,可见诗人的民胞物与情怀。

这年春末,杜甫返回了梓州,和梓州刺史、东川节度使留后章彝交游频繁。此时梓州久旱之后终于迎来了一场雨水,杜甫欣喜之余,写了《喜雨》一诗:

春旱天地昏,日色赤如血。农事都已休,兵戈况骚屑。巴人困军须,恸哭厚土热。沧江夜来雨,真宰罪一雪。谷根小苏息,沴气终不灭。何由见宁岁,解我忧思结。峥嵘群山云,交会未断绝。安得鞭雷公,滂沱洗吴越。

诗后自注:“时闻浙右多盗贼。”这首诗题为“喜雨”,可是读了以后,却怎么也体味不出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那种眉飞色舞的喜悦来。相反,一个紧锁愁眉、忧国忧民的杜甫形象,却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是因为天灾人祸一起降临在苦难深重的人民身上,农事已然如此堪忧,况且还有安史之乱搅得国家动荡,生灵涂炭。好在一场及时雨多少缓解了些旱情,可是这么小的雨对于旱情的解除究竟有多大作用呢?仅仅是使“谷根小苏息”罢了,可谓杯水车薪,旱情终究没有得到彻底解除,这就像国家平叛的战局一样,还没有彻底扭转危局。天时和人事的忧患交织在一起,让杜甫不禁仰天发问: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国泰民安,让人不再忧思呢?这时诗人把忧患的目光投向交会不断的阴云,不禁联想起前不久浙江一带农民起义的传闻,那里的老百姓为什么要铤而走险?还不是因为收成不好,官府课税又太重,逼得他们只能揭竿而起。所以杜甫希望雷公能赶着雨水丰厚的云层,去吴越那里痛痛快快地下一场透雨,缓解吴越的旱情。收成一好,老百姓交得起租税,不再为衣食发愁,也就能熬过国家最危难的时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