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故国平居有所思(2)

大历元年秋,杜甫面对夔州的萧瑟景物,抚今追昔,触目伤怀,遂以如椽之笔写下了著名的联章组诗《秋兴八首》。这八首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夔府而翘首京华的诗人形象,在艺术上已臻炉火纯青之境,向来被誉为杜甫七律中的裘领之作。诗云:

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其三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其四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迟。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其五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其六

瞿唐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其七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第一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组诗的发端,诗人从夔州秋景起兴,写面对三峡萧森景象而引起的羁旅怀乡之思。“孤舟一系故园心”既是本诗的主题,也是整个组诗之关键。第二首“每依北斗望京华”一句是八首诗的总纲,诗人心中的“故国”“京华”是指长安,他的亲朋故旧都曾在那里生活,他早年的努力和仕宦经历在那里,而李唐王朝兴衰的重大历史事件也都发生在那里,所以长安就成为诗人魂牵梦萦之地。第三首通过写夔府孤城的景物转入对当年疏救房琯一事的回忆,其中也暗含着对昏君的控诉及对庸俗世态的批判。第四首“闻道长安似弈棋”,把安史之乱以来长安反复易主的政治局势形象地比喻为弈棋中的转换,在战乱中各种政治势力在长安角逐,结果是产生了一批新贵,朝廷的人事出现巨大更迭。而安史之徒虽终被翦灭,却又有回纥、吐蕃乘唐王朝衰微之际逐次入寇为患,遂导致国家战乱频仍、民不聊生,一生以国家安危兴亡为己任的诗人此时却病卧于峡边孤城,为国家的动荡倾危感到极度悲伤。后四首均是对长安往日富丽繁华的追忆,诗人极力描摹京华往日之盛,正是与今日之衰败及己身之凄凉寂寞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反衬,从而造成浓重的今昔沧桑之感。“白头吟望苦低垂”的诗人,他的荣辱升沉、苦乐酸辛都是和国家的盛衰紧密相连、休戚与共的,因此他对个人的今昔之感也同样是对国家盛衰的深沉慨叹。《秋兴八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心思想是“故国之思”,所思之情事广泛而又具体,基本内容是长安盛衰之变、个人遭遇之感,然国事多而己事少,体现了杜甫一贯的爱国思想。沈德潜《杜诗偶评》中评《秋兴八首》曰:“怀乡恋阙,吊古伤今,杜老生平,具见于此。其才气之大,笔才之高,天风海涛,金钟大镛,莫能拟其所到。”

杜甫在夔州还创作了《诸将五首》,对唐廷诸将不能御寇保国予以批评和规谏,诗云:

其一

汉朝陵墓对南山,胡虏千秋尚入关。昨日玉鱼蒙葬地,早时金碗出人间。见愁汗马西戎逼,曾闪朱旗北斗殷。多少材官守泾渭,将军且莫破愁颜。

其二

韩公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岂谓尽烦回纥马,翻然远救朔方兵。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水清。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

其三

洛阳宫殿化为烽,休道秦关百二重。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朝廷衮职虽多预,天下军储不自贡。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

其四

回首扶桑铜柱标,冥冥氛祲未全销。越裳翡翠无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殊锡曾为大司马,总戎皆插侍中貂。炎风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臣翊圣朝。

其五

锦江春色逐人来,巫峡清秋万壑哀。正忆往时严仆射,共迎中使望乡台。主恩前后三持节,军令分明数举杯。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材。

第一首以广德元年吐蕃攻陷京师、焚烧发掘唐朝帝王陵寝之事,警诫诸将勿忘此奇耻大辱。第二首以盛唐时期唐军战力之鼎盛和安史之乱期间的懦弱无能进行对比,当胡兵杀来时,竟然连潼关这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隘都感觉像是无险可守,由于对光靠郭子仪、李光弼领导的朔方军平叛没有把握,反而要低声下气地去向回纥借兵,诗人是在追问诸将,我堂堂大唐何以至此呢?第三首指出安史之乱虽已平息,然而天下尚未真正太平,河北藩镇仍拥兵自重,严重威胁着朝廷的统一大业,而诸将却少有像王缙相国那样知道屯田以供军需者,故而导致军储匮乏,危机严重。第四首写南方边陲的朝贡断绝,南诏王背叛唐朝而投靠吐蕃,诗人责备诸将徒享高官厚爵,却不思报效国家,似乎忘了南方也是大唐的领地。第五首缅怀了严武的镇蜀之功,慨叹后来镇蜀的杜鸿渐、郭英乂等人缺乏严武那样的雄才大略。严武死后,蜀中大乱,继任者郭英乂被杀,新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一味姑息纵容,致使朝廷威严扫地,蜀中的地方军阀拥兵自立,杜甫为这样的局势感到忧心忡忡。这组诗视野之广,涵盖了长安、洛阳、潼关、蓟门、南海、西蜀、受降城等广大地域,表现出杜甫的深广忧思和卓越器识。明人郝敬评曰:“其各首纵横开合,宛是一章奏议、一篇训诰,与《三百篇》并存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