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探索太空(4)

书名:第五次工革命本章字数:2660

虽然可以成立一个非洲航天局来促进并资助非洲国家间的太空合作活动,推动太空工业的发展,但每个非洲国家都根据自身情况,将精力集中在了本国的议程上。也许2019年最具挑战性的项目是南非卡鲁沙漠里的3000架卫星天线群,即“平方千米阵”计划。该计划旨在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为正在进行太空探索的国家提供帮助。

拉丁美洲:巨大潜能的一小步

继美国和苏联的影响之后,欧洲的太空成就促使南美洲国家制订了长期的太空计划,以此进入太空并更好地利用太空。南美洲国家都在试图缩小该地区与其他国家在太空工业方面的技术差距,因此虽然没有足够的预算,但其仍然设法在拉丁美洲,太空活动曾经是由各国空军负责的。但高级军官们意识到,太空机构与潜在投资者都倾向于和非军事组织打交道。因此军方主动让步,开启了由科学家和私营企业领导的国家太空计划。

南美的太空之旅始于1961年,阿根廷发射了阿尔法-半人马座火箭。阿根廷的太空事业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年,并于1949年成立了阿根廷星际协会。截至2018年11月,阿根廷是全球卫星总数前12位的国家中唯一的南美洲国家,拥有14颗卫星,仅次于有19颗的西班牙和有29颗的德国。1967年,巴西紧随其后发射了探测火箭。从那时开始,拉丁美洲地区的国家一直都在努力发展自己的航天事业,以提供天基服务并在该领域争取些许自主权。尽管也曾遭受挫折—如2015年墨西哥的一颗卫星就因为俄罗斯火箭发射失败而坠毁—但玻利维亚和秘鲁等国的太空项目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与其他伙伴合作发射了自己的卫星。以玻利维亚为例,中国向其提供了2.95亿美元的信贷,由中国航天局帮助制造和发射图帕克·卡塔里卫星。进入轨道后,卫星的控制和管理权就移交给玻利维亚航天局。这颗卫星让玻利维亚电信公司不必再使用价格高昂的卫星宽带服务,而且其里程碑意义在于:该卫星能向海关、负责边境管控的政府机构以及国有石油企业提供数据。随着价格不断降低,该卫星证明了为农村和偏远地区提供宽带服务的可能性,这无疑是经济增长和改善公共服务的重要基石。

南美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发射场的开发。发射场的供应商有世界七大洲中的三个大洲的政府机构和企业,而且他们所掌握的技术正是这些国家的航天局积极研发的成果。发射装置的模型和衍生模型都是根据每个国家的太空政策和战略开发的。这些国家的发射场位于靠近赤道地区的陆地、海岸甚至海洋里。南美洲国家需要研究各国的案例,以明确自身的发展道路和靠自身竞争力开展太空活动的可能性。

2010年,第六届美洲空间大会批准成立了一个空间技术咨询小组;2011年,在南美洲国家联盟首脑峰会上,与会的国防部长提议考虑效仿欧洲建立南美洲空间局,以便集中区域力量研发运载火箭将卫星送入轨道,降低发射成本并提升南美洲的技术实力。遗憾的是,阿根廷所提出的以区域发展带动国家发射项目的提议并没有获得其他成员国的赞同。此外,让合作的希望更加渺茫的是,巴西认为南美洲各国太空实力的差距会削弱巴西的优势。巴西与其他国家巨大的经济实力差异确实是经济合作的最大阻力。前者的经济总值占南美洲联盟经济总值的60。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巴西拥有南美洲最大的国内市场,也是该地区对贸易依存度最低的经济体。尽管南美洲空间局一直是一个努力的目标,但它尚未成为现实。希望随着未来的发展,在公共和私营部门的积极参与下,南美洲的太空事业能继续以良好的节奏和国际化的方式前进,并且能在区域内外结交合作伙伴或结成联盟,让太空经济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

目前,每个国家都在继续推进基本的太空服务,不同国家的活动也显示出了各自的特色。巴西已经向国际空间站派出了一名宇航员,并且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太空研究所。邻近赤道的地理位置是巴西和南美洲第二人口大国哥伦比亚共同享有的竞争优势,值得更加积极地利用。与此同时,阿根廷则继续发展其发射能力,正尝试从南极洲的气象站进行发射,完成对亚轨道气球望远镜和气象气球的测试。秘鲁在2006年发射了保莱特1号探测火箭,还开启了秘鲁的“火星沙漠研究站”项目。这个研究站由分布在全球多个地区的火星协会中心领导,每次的任务由6至7人组成一个团队,在两到三周的时间里全面模拟火星生活及火星科学任务。秘鲁政府对太空活动的推动间接提升了专业人员的太空技术竞争力。秘鲁国家航空航天研究与发展委员会的空间研究中心正在为公共与私营部门的专业人员提供关于遥感技术、卫星图像数字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方向的高级培训。智利拥有一个世界级的太空观测中心,它与其他观测站保持密切的联系,并且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阿塔卡马沙漠。那里干燥的大气环境使之成为全球最佳天文观测地之一。2011年,智利发射了对地观测卫星系统,为南美洲提供了分辨率最佳的图像。智利航天局负责协调科学研究,并为那些对太空技术商业化感兴趣的企业提供信息。换言之,智利政府希望智利航天局能推动目前智利卫星制造计划的发展。

小国家,大足迹

以色列:小国大梦

“小国大梦”,这是以色列首个月球探测器“创世纪号”的一块小金板上所刻的一句话。这个探测器是创业公司竞赛的产物,随后逐渐点燃了整个国家的航天希望。

通过与科学技术部的合作,以色列的太空计划于1980年启动。但在此之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色列成为大屠杀幸存者的流亡目的地,当地希伯来语和意第绪语报刊上曾发表了许多关于太空探索的文章。1948年,在独立战争最白热化的时期,以色列武装部队杂志的创刊号上还发表了合众国际社一篇题为《飞向火星,你有何看法?》的文章。有关太空探索的话题不断出现在儿童读物和军事杂志中。1957年,苏联发射了“斯普特尼克号”人造卫星,以色列议会开始讨论苏联控制太空的潜力,并且关注着埃及为军备计划招募德国航天科学家的举动。当时以色列刚建国不久,还在同邻国交战。20世纪60年代的潜在威胁促使以色列开始开展太空研究活动。于是,以色列在1961年加入了火箭制造与发射的竞赛,从地中海沿岸中心的帕勒马希姆空军基地发射了第一枚导弹“沙维特2号”。这是一颗用于气象研究的两级导弹。1965年,特拉维夫大学启动了一项由核科学家尤瓦勒·内埃曼领导的太空研究项目。内埃曼还创立了特拉维夫大学的物理学和天文学系,并和以色列国家空间研究委员会创始人、被誉为“以色列核研究之父”的恩斯特·大卫·伯格曼教授开展了合作。内埃曼是《粒子猎人》的合著者之一,该书被《泰晤士报文学副刊》评为“最佳已出版量子物理学指南”。他还在1983年建立了以色列航天局,而且直到2006年去世前还在指导工作。

以色列通过武装部队发展的弹道导弹技术极大促进了其航天技术的飞跃,并在20世纪90年代移动通信行业出现后跟上了移动通信和电信技术发展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