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台江:直面“清零”大考(2)

书名:小康中国本章字数:2008

方黎湾社区的培训就业服务引起了记者注意。据周海燕介绍,为确保搬迁群众在安置点有业可就、有事可做、有钱可赚,实现稳定就业、脱贫发展,2019年以来,台江县在安置点为2891人次开展厨师、挖掘机、家政服务、刺绣、扶智感恩等培训,并协调余杭、肇庆、台江县经济开发区等地用工企业149家,共6批次为搬迁户提供6500余个就业岗位。同时,结合该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际,县人民政府从财政、对口帮扶资金、就业扶贫援助补贴等统筹开发900个扶贫专岗,向未就业的易地扶贫搬迁人员等困难群众购买服务,实行非全日制服务,按规定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500元的服务报酬,帮助移民户增加收入。“仅我们方黎湾社区引进的‘妈妈制造’扶贫工坊项目,就为安置点搬迁群众提供技能培训及就近就业岗位100多个。”

劳务输出是台江县脱贫攻坚工作的一张名牌。“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据悉,近年来,台江县结合实际,把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劳务公司,在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建立台江劳务服务站,组织转移农村劳动力到省内外务工就业6.0818万人,其中贫困人口2.343万人,绝大多数贫困户都有人在外务工。

出门务工有门路、致富可持续、脱贫有盼头。台江县萃文街道村民熊明彪一家五口成为易地扶贫搬迁、培训就业服务政策的受益者:不仅于2017年搬进了方黎湾社区的新房,而且借助县里培训就业服务政策,熊明彪得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他说:“我在广东打工,一个月工资四五千,家里彻底没了后顾之忧。”

培育产业安人心

目前是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台江县山高路远,人多地少,现阶段由于产业分工的原因无法短时间解决就近就业问题,劳务输出是条可行的途径。不过,大量的劳务输出带来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农村“空心化”。如何破解?对此,台江县早有部署。

“为了夯实稳定脱贫基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破解‘空心化’问题,台江县借助三级组织部门帮扶台江的发展机遇,将发展产业和促进就业作为两大杠杆,共同撬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达标’。”据杜贤伟介绍,比较成熟的做法是,牢牢把握“八要素”要求,创新推广“十户一体、抱团发展”经验,深化农村产业革命升级发展。

9月11日,记者一行沿着巴拉河乘车南下,实地走访台江县“十户一体”模式发源地——长滩村。长滩苗语为“伞滩”,意为天梯散落之地,也为天梯架起之地。长滩村是国家非遗保护项目“苗族独木龙舟节”的冠军之乡,寨内苗家吊脚楼林立,是典型的原生态苗族村寨,寨门边荷花池飘香怡人,寨内街道相通、鸡犬相闻,老幼欢声。

“爱家园、尚互助,‘十户一体’抱成团。”长滩村村委会主任刘跃明告诉记者,这是对“十户一体”最确切的解读,“十户一体”就是基层党组织领导下村民自治互助“抱团”的组织形式,是大家一起搞产业的一种经验,是大家相互帮助的一种关系,即大家合作互助的意思。

2015年,长滩村远不如今天这么美丽富饶,环境脏乱差,邻里关系不够和谐,产业发展迟滞,这是整个长滩村当时的状况。坐拥丰富资源却贫困的长滩村村民不甘示弱,发扬苗族群众知敬畏、能自治的传统,探索建立了“十户一体”抱团发展的村民自治机制,破解了脱贫攻坚的难题。

“2015年4月,为解决长期困扰村民的环境脏乱差难题,村两委把全村群众按照居住相邻的原则,划分成19个卫生责任主体,每个责任主体10户左右,并从中推选出1名户长,共同维护村内的环境卫生。”刘跃明介绍称。结果出奇地好,不仅村内环境卫生得到很大改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而且极大地激发了村民主人翁意识和发展创业的积极性,于是从环境卫生整治到社会治理、产业发展,“十户一体”抱团发展模式的发挥空间不断拓展,不仅成立了几十个“十户一体”抱团发展小组,而且创建了一家村集体经济公司,发展了农家乐、民宿、民俗工艺品特卖店、茭白种植等产业。“长滩村现在是远近闻名的旅游村,仅2019年上半年接待游客就近3.5万人,收入突破100万元。”

长滩村只是台江县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台江长远发展,一方面要用好自然生态,二要用好民族文化,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据姚爱华介绍,近年来,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这股东风,台江县按照省委、省政府产业革命“八要素”和“一减四增”要求,积极发展精品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等产业,把中药材全产业链作为“一县一业”大力发展,切实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日趋完善,脱贫攻坚再战告捷;建立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十户一体+贫困户”“合作社+基地+村集体+贫困户”等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所有贫困户;强化“校农合作”,采取保底收购和保障收购等方式,与贵州财经大学、贵州理工大学、凯里学院及台江中小学校等精准对接市场,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保障。

“村里头抽旱烟,泡烧酒下肚,白饭拌酸汤,要想吃猪肉,等到苗家过大年。”这曾是台江贫困村凋敝衰败的真实写照。而如今,村里有厂房,产业在门口,田里养稻鱼,黄土种果树,林下放土鸡……台江的百姓正积极地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幸福生活阔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