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五节 难以改变的:天生高敏感

在第一章里,我们探讨了“高敏感”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确定了本书的目标是帮助大家调整不平衡的高敏感,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原因,并且介绍一部分人际交往的原理和技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能有人会疑惑,一个人的敏感是平衡的高敏感,他不也有可能无法保持长期稳定的表现吗,为什么就不需要调整呢?

那是因为,天生的平衡的高敏感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是难以改变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无法改变的,所以我们只能适应我们不能改变的,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

首先,这世上有没有天生高敏感的人?有没有人从一出生开始就会对光敏感、对声音敏感、对人的情绪反应敏感,对生活各方面的敏感程度都远远高于普通人?

美国心理学家斯泰拉·切斯和亚历山大·托马斯1956年的一项研究可以作为“有些儿童从出生起就比其他儿童敏感”的佐证。研究人员邀请了87个家庭,研究这些家庭中儿童与成人的互动情况,持续了6年。研究者用“气质”这个词来界定儿童个体“行为风格”的差异,最后按照儿童们行为风格的差异划分出了三大气质的儿童集群。

第一类气质集群的儿童被称为“易养型儿童”,占样本的大约40。他们能够很快养成规律的进食和睡眠习惯,轻松地适应新的食物和环境。他们的积极情绪更多,并且对外在刺激反应温和或适中,挫折对他们的影响也很小。

第二类气质集群的儿童被称为“难养型儿童”,占样本的大约10。这些儿童进食和睡眠通常无规律,很难适应新的事物或环境,对新异刺激反应很消极并强烈地抵制,遇到挫折很容易大发脾气。

第三类气质集群的儿童被称为“慢热型儿童”,约占样本的15。他们不怎么活跃,较少呈现出无规律性,对新的人和环境适应较慢。他们对新异刺激虽然也会被动抵制,但反应较为温和。

还有35的儿童表现出以上三种类型的混合特征。

这些难养型儿童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表现呢?他们为什么那么爱哭闹,为什么很难适应新的事物或环境,对新异刺激态度消极并强烈地抵制呢?难道是他一生下来就要和父母作对吗?难道是他天生就要故意为难父母,让父母对他产生不好的情绪吗?这基本是不可能的。儿童都是一张白纸,他们本能地讨好父母,以增加自己的生存率还来不及呢,怎么会故意做这些为难父母,增加自己生存难度的事呢?由此,我们可以猜测,这些儿童很可能是因为高敏感才这样,对其他孩子来说可以接受的外界刺激,对他们来说过于强烈。他们暴露在过强的刺激中,因无法抑制自己的痛苦,所以哭闹不休。

那些对于易养型儿童来说新鲜好玩的刺激物,对难养型儿童来说也属于令他感到痛苦的刺激物。他好不容易适应了环境,你又拿来一个新东西,这不是又破坏了他熟悉的环境吗?所以他会不由自主地奋力抵抗。本书一开始提到的韩国女孩夏琳似乎就是难养型儿童。这种天生的高敏感度主要是生理造成的。他们感受器的灵敏度天生超过常人,神经传导速度也天生快于常人,因此这种高敏感是难以改变的。

不过,天生高敏感的人如果能得到养育环境的帮助,以及自己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调节,那么他们对环境的适应性就可以提高。对难养型儿童的研究也发现,父母如果能对这个孩子足够理解,足够有耐心,观察他的需要,创造涵容的环境,这样孩子的难养性就会降低。

天生高敏感的人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有可能发展成平衡的高敏感的人。也就是说,他对正性和负性信号都能敏感地捕捉到。但如果他处在缺乏接纳和涵容的成长环境中,并且因为和周围人不同而被嫌弃、被虐待,天生高敏感的孩子就比天生非高敏感的孩子更容易成长为不平衡的高敏感的孩子。也就是说,他们对负性信号更在意,更容易产生反应。换句话说,不平衡的高敏感通常都是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