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时间不逝,圆圈不固:《暴雨将至》(2)

书名:在光影中遇见七种青春本章字数:2439

影片有两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撒米娜逃到修道院被柯瑞发现时,她将食指放在唇边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在撒米娜被哥哥开枪击中将死去时,看着抱着她的柯瑞,她又将食指放在唇边做出同样的手势。前者固然是怕柯瑞告发自己,而第二次似乎是在暗示,语言的交流是无力也无用的。她即将死去,与恋人的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交流,可以用眼,可以用手,可以用心,只是不必用语言。

语言的另一个隐喻则是关于民族宗教冲突。照《圣经》所说,由语言不通而造成的彼此的隔阂乃至于误解与仇恨,从巴别塔时期就开始了。影片中的东正教村子与穆斯林村子本是一个村子,从亚历山大寻找自己初恋情人的情节来看,双方的村民在以前应该是和睦相处的,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双方的误解与隔阂越来越大,而语言的不通也加剧了这种误解和隔阂,误解发展为仇恨,仇恨演变成仇杀,于是这仇恨的链条环环相扣,绵绵不绝,再也无法解开。

兄弟

真正的悲剧,不是来自仇敌的伤害,而是来自亲人的杀戮。如果哈姆雷特只是简单地杀了仇人,那么这部戏也不过是个宫廷复仇肥皂剧罢了。但是因为复仇,哈姆雷特杀死了恋人奥菲利亚的父亲波洛涅斯,逼疯了奥菲利亚,引发了奥菲利亚哥哥雷欧提斯的巨大仇恨,最后在两人比剑中双双丧命,这才是最大的悲剧。

影片中两个主要人物撒米娜和亚历山大的死都很值得玩味——他们都死于亲人之手。撒米娜被哥哥枪杀,而亚历山大被表弟打死。这似乎是对现实的嘲讽:在民族矛盾一触即发的小村子,两个人都不是被所谓的“敌人”杀害的,而是被自己的亲人杀害的。杀害他们的原因很简单:他们居然对敌人也有爱。在已经丧失理智的狂热的仇恨面前,任何平常的爱都成了大逆不道,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居然能割断家族与血缘的纽带,让本来应该是最亲近的人反目成仇痛下杀手?又是什么能让人失去基本的人性判断而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刽子手?也许有很多原因,比如民族矛盾、宗教冲突、意识形态……在这些东西面前,良知是奢侈的,也是危险的,这是怎样的让人不寒而栗!

孩子

影片中几次出现孩子。

第一次是第一节中几个马其顿的孩子围拢在一起烧乌龟,并把子弹扔进火里取乐;马其顿武装分子来搜查修道院的时候声称,撒米娜躲进修道院的消息是孩子们说的;在第三节,波真被撒米娜杀死的消息居然也是孩子们说的!让人不禁感叹马其顿的孩子似乎神通广大,他们可以把子弹当玩具,还没学会穿裤子就可以端着冲锋枪到处乱跑,而且他们似乎也知道一切,同时成年人们居然也对他们说的话深信不疑,他们的一句话就可以让大人们提着枪四处“寻仇”。

是孩子太聪明还是大人太愚蠢?恐怕都不是。真正的原因是在长期的民族宗教积怨下,任何一个小小的火星都可以点燃沉寂已久的火药桶,产生毁灭性的爆炸。战争是残酷而严肃的,可是引起战争的原因却可能是荒谬而可笑的。

这种危机是一部分人担心的,撒米娜的爷爷就指责撒米娜“引起了一场战争”;同时它也是一部分人期待的,因为他们对这场战争期待已久,除了借口,什么都不缺了。哪怕只是孩子的流言,只要能为自己所用,其他的都不必考虑。脆弱的平衡随时都可能被打破,而一旦打破,就意味着无数的人将失去生命。

与此对照的是,在第二部分,安妮路过伦敦街头的一间教堂时,看到教堂里的儿童唱诗班正在排练。安妮和其他观众在门口伫立良久,也许,在这个混乱的世界,只有这样纯净的童声才能勉强带给人们一些安慰。

时间不逝,圆圈不固

《暴雨将至》最迷人之处就是它的结构设置,尤其是对时间的弯曲。有人说,这部电影将对时间的探索做到了极致。但是这种弯曲刚开始乃至接近结束时我们都不会察觉,直到第三节亚历山大孤身前往农场,把被同胞扣押的阿族女孩解救出来时我们才大吃一惊:这个女孩不就是在第一节里被哥哥射杀的撒米娜吗?情节继续发展,我们看到亚历山大为了救出撒米娜而被表弟射杀,雷声轰隆,暴雨将至,撒米娜继续逃跑。让人惊讶的是,第一节开头修道院院长与柯瑞的一段戏竟然又原封不动地重演了一次!这时我们才明白,整个影片的结构就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结构,影片的结尾就是影片的开头。

黑格尔认为:形式与内容达到统一,形成一种自由的整体,这便是古典艺术。导演使用这种惊世骇俗的叙事方式,显然不是单纯为了结构而结构,而是想通过这种无限循环的结构,描绘出巴尔干半岛数千年来似乎从未走出过的仇恨、杀戮的怪圈。每一次杀戮的结束并不是结束,而是另一次杀戮的开端。相信每一个观众看到第三节亚历山大用生命换来撒米娜的逃跑时心中涌起的不是庆幸,而是更深的悲凉,因为我们知道,撒米娜奔向的不是自由,而是死亡。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悲哀和沮丧的呢?

“时间不逝,圆圈不固”这句话在影片中反复出现,这是本片最重要的一个隐喻。所谓“时间不逝”,指的是影片反映的人类的仇杀和争斗从古至今就没有停止过,不管是在战火纷飞的马其顿,还是在看上去安静祥和的伦敦,因为爱,或者恨,或者因爱成恨,而最后的结果总是杀戮。时间仿佛已经停滞,不再流逝,于是仇恨与杀戮一次又一次上演,永无停息之日。这让我们这些暂时处在和平环境中的人怎能不由得心底升起深深的悲悯!

不过当我们把影片看完之后,又会发觉,影片的循环结构似乎又在多处存在破绽。例如第二节中安妮在图片社里看到柯瑞坐在死去的撒米娜身边的照片,接着又接到柯瑞的电话找亚历山大,可是到第三节的时候亚历山大又去救撒米娜,而结尾的时候柯瑞也还在修道院,并未被逐出。这些矛盾显然不是电影穿帮,而是导演有意为之,这其实是对另一句话“圆圈不固”的诠释。人类的杀戮似乎永无休止,总是冤冤相报,如一个圆圈。如果这个圆圈永远牢不可破,无疑是最让人绝望的。但是影片中反复出现的“圆圈不固”这句话似乎又在暗示:尽管有如此多的仇恨和杀戮,人类一次又一次陷入这个怪圈,但是这个怪圈也并非牢不可破。片名《暴雨将至》也许可以理解为动荡将至,但是也未尝不能理解为人类的猛醒将至。影片中出现的这些破绽也在暗示,这样的情节不可能永远这样简单地循环下去,圆圈终会出现异数,打破这让人绝望的循环,迎来爱与和平的重生,这也将是人类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