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约韦里大叔喊你去投票

书名:穿越非洲两百年本章字数:5654

在非洲,一切既定政治理论都会被现实击得粉碎。比如,大部分政治成熟的国家都限定了领导人的任期,一般是两届。在发达国家里,任期制已经被视为理所应当。

但在非洲,任期制却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比如,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已经参加了五次大选,并且次次获胜。这并不是说他有多独裁,而是在他的国家,人民并不愿意让他下台。乌干达曾经饱受独裁和暴政的困扰,穆塞韦尼是一个相对温和,却又有足够执政智慧的人,乌干达的社会和经济在他的带领下突飞猛进,人们的教育水平、认知能力都在大幅度提高。人们担心他下台后乌干达会回归到当初的混乱状态。

穆塞韦尼到底算不算一个独裁者呢?

按照独裁的定义,一个独裁的国家内部应该是没有选举的,但乌干达却有着正常的选举。作为总统的穆塞韦尼不仅不反对选举,还总是鼓励人们行使投票权。乌干达也已经有了反对党,穆塞韦尼修改宪法中任期条款并非没有受到批评。他之所以连续当选,应该被视为民意。

如果说穆塞韦尼不算独裁者,可他又长期不下台,西方甚至将他和其他长期执政的独裁者相提并论。人们甚至预计他会在总统的职位上待到死。

与穆塞韦尼类似的领导人还有很多。乌干达的邻国卢旺达,总统卡加梅也已经连续执政了二十多年,他也修改了宪法的任期制。在卡加梅的领导下,卢旺达也处于明显的上升期。除了他,在国内还没有其他人有足够的威望,能够将大屠杀过后的国家团结起来。

穆塞韦尼和卡加梅都属于非洲的新一代领导人,也就是第三代领导人。除了他们,比较典型的第三代领导人还有埃塞俄比亚的泽纳维、加纳的罗林斯、尼日利亚的奥巴桑乔等。

如果说第一代领导人是靠激情来引导民众,他们大都选择了国家主义和计划经济的方式将非洲带向了灾难,如果说第二代领导人大都是既没有理想也没有能力的强力型人物,靠武力获得了国家,那么第三代领导人却展现了不同一般的独特性。

经过了几十年,第三代领导人大都受过正规的教育,许多人都是大学生。他们有了足够的政治学知识储备,知道选举和民主的重要,也明白发展经济必须依靠民间而不仅仅是政府计划。从学识来讲,他们已经与第一代、第二代领导人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许多第三代领导人并没有照搬西方的政治理念,最典型的就是他们普遍废除了任期制。他们认为,非洲的大多数国家由于缺乏向心力,还处在一个将国家捏合成一体的时期,暂时做不到像西方成熟的政治体那样,每隔几年换一次总统。如果那样做,政客们的争执会毁掉国家的统一。

非洲第三代领导人大都把自己的时代定义为训政时代,也就是训练人民实行民主的时代。穆塞韦尼一方面长期执政,另一方面倡导人们珍惜手中的选票,就是想趁自己在台上时,训练人们学会利用民主。

这样做也并非没有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权力的吸引力。一个政党或者个人一旦有了足够大的权力进行训政,就很难抵挡住权力的诱惑,变得不肯放手。社会虽然有可能在他的手中取得发展,但是另一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那就是,社会在训政中裹足不前,直到崩溃。

非洲国家能否在第三代领导人手中和平过渡到民主政治呢?有成功的例子,也有失败的教训。因此,考察这一代务实的领导人,就成了理解现代非洲的一把关键的钥匙。

穆塞韦尼出生于乌干达一个牧牛人家庭,他赶上了独立之后的教育大发展,在非洲本土国家坦桑尼亚接受了大学教育。坦桑尼亚独立后,尼雷尔一直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达累斯萨拉姆大学也开设很多这方面的课程。穆塞韦尼研究的方向就是如何在后殖民时代的非洲实行社会主义。

当时全世界涌动着社会主义浪潮,即便到欧洲去学习,也都是以社会主义武装头脑。在非洲就读虽然也学习社会主义,但与欧洲的书本式传播不同,它很贴合非洲的实际情况。穆塞韦尼在大学里没有变成一个食古不化的老学究,反而极具现实精神,愿意依据现实条件做出政策调整。

大学过后,穆塞韦尼还参加过非洲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当时,非洲的葡萄牙殖民地莫桑比克还没有完全独立,穆塞韦尼就被派到了那儿去学习游击战。在社会实践中,他熟悉了枪械和战争,这让他从一个大学生转变成了一名战士。

毕业后,乌干达恰好处于阿明的统治之下。阿明主要依靠北方人统治,南方便开始了对他的反抗。乌干达的南方与坦桑尼亚接壤,两国人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由于在国内待不住,南方的游击队就把大本营设在了坦桑尼亚境内。

最初,坦桑尼亚对于游击队并不在意,他们没有试图限制游击队发展,甚至还同情游击队,给他们支援。游击队在坦桑尼亚的默许下,向乌干达境内挺进,试图推翻阿明,但吃了败仗。坦桑尼亚遭遇了极大的压力,于是在索马里的调停下,与阿明和解了。

坦桑尼亚开始控制乌干达游击队在本国的活动。游击队没有消亡,却逐渐变成了坦桑尼亚手中听话的工具。坦桑尼亚试图让游击队支持乌干达前总统奥博特,但穆塞韦尼却认为,奥博特也是一个北方人,不算是真正的南方政权。从这时开始,穆塞韦尼脱颖而出,成了游击队中的少数派领袖。

1979年,为了转移国内矛盾,阿明入侵了坦桑尼亚,却遭到了坦桑尼亚的报复,最终在战争中倒台。坦桑尼亚扶持了前总统奥博特。奥博特回到国内,建立了一个不受欢迎,特别是不受南方人欢迎的新政权。穆塞韦尼的时机到了。

穆塞韦尼从坦桑尼亚回到国内,立刻在南方组织了一支反政府武装。这支武装与其他的游击队区别在于,它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一支游击队,而是一个政治与军事的结合体。首先,穆塞韦尼成立了一个党派叫“全国抵抗运动”。在党派之下设立军队——全国抵抗军。这种架构的设置就是告诉人们,武力本身不是目标,目标是夺取政权之后的建设。

在政治上,穆塞韦尼提出了十条纲要,包括:第一,将来国内要实行民主,反对独裁;第二,人民生活最重要的是安全;第三,保证安全和发展,必须做到全国的统一和团结;第四,保持全国的独立,不依附于外来势力;第五,要实现这些目标,最重要的是发展经济,建立一个独立、复合、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第六,加强社会公众服务;第七,消灭腐败和权力滥用;第八,消灭不平等;第九,与其他非洲国家合作共赢;第十,不刻意实行社会主义,而是发展混合经济。

这十条纲要本身是一个递进的过程,最后一条的不刻意实行社会主义,可以看出穆塞韦尼的现实主义精神。即便他本人是学习马列主义出身,却并不依赖这些教条,而是随时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政策。

穆塞韦尼的游击队取得了重大胜利,奥克罗将军推翻了奥博特,建立了新政权。

周围的国家并不喜欢穆塞韦尼,乘机开始撮合,希望奥克罗能够通过谈判将穆塞韦尼引入政府,结束分裂。这其中,坦桑尼亚一直支持奥博特,自然不喜欢穆塞韦尼。对奥博特和奥克罗支持最大的是扎伊尔的蒙博托,他已经感觉到,如果穆塞韦尼夺取了政权,会成为扎伊尔最大的敌人。他帮助穆塞韦尼的反对派训练军队,并提供支援以阻止穆塞韦尼上台。

对穆塞韦尼提供了决定性支援的,反而是一群流亡者,他们是邻国卢旺达逃难来的图西族难民。在这些难民的帮助下,穆塞韦尼取得了政权。这些在乌干达获得了高级军职的图西族人,后来成了推翻卢旺达胡图族政权、结束屠杀的主要人物。

不管周围国家如何不情愿,穆塞韦尼最终还是赶走了奥克罗,成了新的总统。

非洲国家的领导人大都擅长描画美好的前景并做出许诺,但很少考虑如何才能实现许诺。可穆塞韦尼不同,上台伊始,他就把现实主义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首先,一个国家必须确保国民的安全,他宣称“乌干达人只应该老死、病死,绝不应该横死”。他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因为要维持安全,必须让政府有足够的控制力,而刚上台时这个政府能够控制的只有南方和首都坎帕拉,北方大都不听从号令,各自为政。穆塞韦尼发动了数次清剿活动,打死了不少人。

特别是在北方,有一个少数民族阿乔利族,他们组织了一个反政府武装“上帝抵抗军”,与穆塞韦尼对抗。直到今天,“上帝抵抗军”仍然存在。穆塞韦尼对付“上帝抵抗军”绝不手软,这让他受到了很多批评。周围的国家,甚至西方许多组织都指责他屠杀少数民族,甚至有人指责他杀死了10万无辜者。但他没有妥协,直到现在大多数国家都已经认定“上帝抵抗军”是一个恐怖组织。

随着政府对国家实现控制,安全果然回来了。乌干达死于横祸的人越来越少,这是奥博特和阿明时代绝对没有出现过的景象。也正是靠着这一点,穆塞韦尼终于赢得了全国大多数人的支持。

除了要让人民不横死,现实主义者穆塞韦尼还是非洲国家中少有的承认艾滋病危害的人。他没有掩盖乌干达艾滋病横行的事实,也没有把艾滋病妖魔化,更没有故作高尚地大肆宣扬家庭忠贞的观念,他深知这些都无助于真正解决问题。

他只是通过宣传告诫人们:政府管不了你们的风流快活,但你们应该对自己负责,在发生性关系时记得戴套。乌干达成了非洲避孕套使用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也迅速下降。

在解决了最起码的安全问题之后,接下来就是发展问题了。

人们认为,作为一个马列主义的学生,穆塞韦尼会步大部分非洲国家领导人的后尘,大力加强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利用政府的力量来推动经济发展。

但穆塞韦尼一上台,立刻来了个华丽转身,比在纲领中提出的混合经济更进了一步。他欢迎国际货币基金等机构赶快进入乌干达,帮助其发展经济。

20世纪80年代,正是国际货币基金等机构最活跃的时期。这些机构大力地帮助非洲国家,但都附加了一定的条件,主要是两点:第一,实行经济自由化;第二,实现政府透明化。这两点大都受到非洲政府千方百计的抵制,认为是干预了他们国内的政治。

在乌干达,穆塞韦尼却不等国际货币基金督促,自己就开始了经济自由化、私有化和透明化的行动。穆塞韦尼似乎很清楚应该怎么做。同时,乌干达还大力促进工业发展,促进出口业增长,减少政府审批程序。于是,乌干达在阿明喊过无数的口号之后,第一次实实在在体会到了发展的感觉。虽然作为一个内陆小国,仍然受到许多条件制约,腐败也无法完全根除,但与以前相比,这已经算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了。

为了发展经济,乌干达可谓不择手段。由于乌干达缺乏自然资源,穆塞韦尼打上了邻国扎伊尔的主意。

在这一点上,穆塞韦尼也表现出了一个冷酷现实主义者的本来面貌。扎伊尔曾经支持过穆塞韦尼的对手。穆塞韦尼毫不犹豫地培植扎伊尔国内的反对派,推翻了蒙博托的统治。随后,穆塞韦尼趁着扎伊尔国内混乱之际,将它的资源大肆倒卖,大发其财,在肢解它时毫不手软。

穆塞韦尼的现实主义做法,给非洲的其他国家指明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之前,人们大都向纳赛尔、恩克鲁玛、尼雷尔学习,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结果导致国内经济裹足不前,难以发展。直到穆塞韦尼之后,人们才意识到,原来还有另一种做法。

穆塞韦尼的做法,其实是一种威权主义的自由化。他要求:第一,政府保证对全国的控制力,在达到全盘控制之前,不要屈从于那些要求仁慈的呼声;第二,政府保证人民的安全;第三,政府保证人民发展经济的基本需求,包括对产权的保护,对经商的保护,以及对官僚腐败的打击。

但是,乌干达是否在穆塞韦尼的领导下,彻底脱离了之前的轨道,进入了发展的稳定阶段呢?人们仍然对此不敢乐观。

直到今天,乌干达还有两个最主要的问题没有解决。

第一个问题是:乌干达的政治结构怎样才能更加合理?乌干达虽然是个总统制国家,但在国家之下,还有几个不享有主权的王国。这些王国虽然不是独立的国家,却有一定的自治权。如何协调王国与国家的权力,一直是历届乌干达政府头疼的事情。

奥博特曾经废除了这些王国。阿明时代本来有机会继续推进中央集权,建立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国家,但是阿明本人的统治反而让人怀念起王国时代。奥博特第二次执政时期,人们更加怀念传统。穆塞韦尼打着南方传统的牌推翻了奥博特,他上台后恢复了乌干达的王国制度。

最大的布干达国王后裔也被请了回来,继续担任国王。穆塞韦尼这样做,一是因为他是个南方人,更尊重传统;二是因为这样能够得到全国民众的拥护。

但随着王国的回归,如何协调中央政府与王国之间的利益冲突,这个古老的命题也回来了。穆塞韦尼作为大家都接受的人物,还可以得到王国的尊重,但如果他下了台,其他人可能没有足够的威望协调两者的关系。从这个角度看,穆塞韦尼恢复各个王国,可能是给将来埋下了隐患。

第二个问题是:乌干达应该选择还是放弃领导人的任期制?按照西方民主制的传统,总统之所以区别于国王,就是因为他是有任期的。自从美国在宪法中设立了任期制,全世界都效仿着为统治者设立了任期。一般是连任两届,每届四到六年时间。

但任期制适合成熟的国家,对离心力很强的起步型国家,却有着天然的障碍。这样的国家本来就处于四分五裂之中,好不容易由某位领袖捏合成型。如果这个领袖任期期满后下台了,其余的人可能没有足够的威望摆平各方势力。如果开国者有足够的威望,那么人们就期望他长期任职。到底是遵守任期规则,还是放弃任期规则,顺从民意呢?

穆塞韦尼于1986年上台之后,乌干达首先进入了十年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重回经济轨道,同时政府还制定了一部宪法,让人们有着稳定的规则可循。

十年后,宪法出台,过渡期结束了。按照新宪法,总统任期每届五年,可以连任两届。由于前面十年只是过渡时期,穆塞韦尼仍然可以根据新宪法参加竞选,并连任两届到2006年。

到了他的第二任期,他的支持者开始寻求重新修改宪法,允许他任第三届总统。他本人也宣称,之所以要继续担任总统,主要是还有任务没有做完。乌干达仍然有党禁,不能算是完全民主的国家,老天和人民都应该多给他一些时间。

在这种旗号下,乌干达放松了党禁,允许多党派竞争,穆塞韦尼作为其中一党的领袖参加了竞选。他顺利地再次当选。

从这个任期开始,人们对他的批评开始增加,一是因为他长期执政,二是因为反对党更加活跃。人们对他的反对甚至引起了一定的骚乱。

骚乱之后,穆塞韦尼更加认定这个国家离不开他,于是在2011年又参加了竞选并获胜。到了2016年,这已经是穆塞韦尼参加的第五次大选,他还是获胜了。

也许乌干达再度陷入混乱的可能性已经降低,但到底如何过渡到全民主时代,是在他死前,还是死后?如果是死后,到底谁有威望能够保持乌干达的稳定?

也许每一代领导人都有自己的使命,穆塞韦尼能够解决的就是在统一的基础上取得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至于其他的问题,可能就要留给第四代领导人去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