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北非强人倒台了

书名:穿越非洲两百年本章字数:4000

茉莉花革命从突尼斯开始,席卷了整个阿拉伯世界。

除了突尼斯,还有非洲的利比亚、埃及,中东的叙利亚、也门等国家卷入其中。除了叙利亚,其余几国都推翻了原独裁政府,成立了新政权。除了这些出现了革命的国家,其余的君主制和独裁国家都出现了极大的不稳定,甚至扩张到了整个伊斯兰世界。

然而,正当人们为阿拉伯革命欢呼时,事情却骤然转向,向着人们始料未及的方向滑去。

亚洲的叙利亚陷入了血腥的内战,大量的难民铺天盖地向周边国家扩散,总统阿萨德仍然当政,反对派中的温和派已经边缘化,极端派正在酝酿成立恐怖的哈里发国家。

在也门,虽然原总统萨利赫被推翻,但随后建立的新政权并不得人心,还陷入了教派冲突之中。属于什叶派的宰德派穆斯林在伊朗的支持下,正在积极开展反政府的内战。而沙特领导的海湾国家则开始空袭也门,将也门内战推向了另一个高潮。2017年12月,正当人们以为原来的统治者萨利赫已经平安远离政治时,他却经受不住诱惑,加入了沙特阵营企图重新回到政治舞台,最终被反对派杀害。

革命在非洲的影响,则是两名北非强人的倒台。

首先倒台的是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在非洲,埃及一直是一个指路明灯式的国家。欧洲在非洲的势力范围分成了两种:一种是全盘控制的殖民地,另一种则是当地代理人主导的保护国。埃及虽然是英国人的势力范围,却拥有自己的国王,它甚至比保护国的地位都高一等。国王对于国内的掌控更强,只是因为债务问题,不得不听任英国控制了一部分外交和财政。

二战后,埃及也一直以两个领头羊自居:中东伊斯兰世界的领头羊和非洲的领头羊。

1953年,埃及军官纳赛尔发动政变,推翻了国王,实现了完全独立。纳赛尔在革命上很有一套,但在治理国家上,却显得力不从心。

在独立时,为了收回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纳赛尔与英法等欧洲国家闹僵了,只能依靠苏联等东方国家。这导致埃及在经济上也实行社会主义和国有经济。在纳赛尔的统治下,埃及的经济逐渐僵化、倒退。在军事上,埃及也屡屡被以色列打败。

但由于纳赛尔一直保持着反对西方的姿态,使得他成了非洲和阿拉伯国家的英雄,直到他去世。

纳赛尔靠个人魅力来进行统治,他的继任者萨达特和穆巴拉克缺乏这样的魅力,只能靠强力来维持。

突尼斯革命爆发后,埃及人也立刻被唤醒,开始了反对政府的示威活动。2011年,人们纷纷走向街头,通过游行逼迫穆巴拉克下台。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总统已经变得这么虚弱,穆巴拉克竟然无法应付抗议,他试图用武力镇压,但军队在革命的号召中已经不听他的话了,他在一片混乱中被赶下了台。

穆巴拉克下台后,革命的人们松了一口气。他们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只是混乱的开始,而不是秩序的起点。

革命成功后,以军人为首组织了临时政府。临时政府带有很大的诚意,决定组织制定新的宪法。当宪法通过后,再组织全民选举,过渡到民选政治。

但组织工作千头万绪,革命的群众又等不及了,军人政府只能在一片匆忙中,在2012年中期组织了大选。在两轮选举中,宗教保守势力穆斯林兄弟会推出的候选人穆尔西最终获得了多数票,击败了对手当选新埃及第一任民选总统。

在世界上大部分人看来,民主选举就意味着革命的最终胜利。但事实证明,民主选举只是革命的初级阶段,距离胜利还很遥远。

经过长期的高压统治,埃及缺乏合格的尊重民主规则的政治家,而社会也并不真的了解宪政的深层含义。这个缺陷在选举后被无限放大。

首先,那些参与革命的年轻人以为推翻了强权,民主就会自动产生。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街头运动上,在推翻穆巴拉克时居功至伟,但在随后的选举中却显得极其幼稚和被动。作为民主力量,他们本来应该结成更大的联盟参与选举,成为成熟的政治势力,然而庆祝胜利的青年们如一盘散沙,虽然组织了各个诉求不同的小团体,却无力参与全国的政治分配,迅速被边缘化了。

随着这些革命青年被边缘化,他们对政治变得更加不信任,虽然是他们参与投票选出了穆尔西,却缺乏建设性的容忍,随时可能改变立场发动另一场革命。

其次,在穆巴拉克政权中,并非每一个人都是坏人,他们之中有许多懂得政治运作的治国人才,但这些人又和前政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利用他们的长处,同时限制他们的不利倾向,是埃及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离开了他们,这个国家不可能正常运转,过于依靠他们,又会回到旧轨道。

然而,处于革命激情之中的人们并没有容忍的习惯,他们通过选举,简单地将旧政权的人排除在外。这就使得埃及社会中的许多精英分子无法参与到政权之中,他们对新政权阳奉阴违,使得社会经济迅速进入了混乱状态。

再次,当社会精英、革命青年都被排除在新政权之外时,另一个旧势力却乘虚而入,这个势力就是宗教保守主义的穆斯林兄弟会。

所谓穆斯林兄弟会,是在20世纪前半期成立的一个宗教政治组织。它的目的是,恢复穆斯林的教法统治,回归到政教合一的状态。这与现代政治的民主宪政是背道而驰的。不过穆斯林兄弟会并不极端,它主张通过参与现代政治,首先是进入议会,成为执政党,然后慢慢地修改宪法,逐渐达成目标,并不想采取暴力手段。

由于穆斯林兄弟会还是一个慈善团体,在埃及穷人中运营着从医疗到教育的大量慈善机构,这使得穆斯林兄弟会在埃及的政治真空中,立刻成了埃及政坛第一大势力,在选举中顺利上台。

上台之后的穆斯林兄弟会虽然想保持温和的立场,但它的终极目标与民主相悖,这个矛盾被放大。由于缺乏执政经验,穆尔西总统无法治理好埃及的经济,人民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他想加强权力,却立刻陷入了想搞独裁的指责中。最后,他又想通过回归伊斯兰教法统治来改造政治结构,却让人们担心埃及社会越来越倒退。

结果,上台才一年,穆尔西和穆斯林兄弟会政权就陷入了危机。当初喜气洋洋选举穆斯林兄弟会上台的人们再次走上街头,要求穆尔西下台。

当军队首领、国防部长塞西发动政变时,人们兴高采烈地欢迎强人回归,因为在他们看来,强人至少能够带来稳定,人们的生活至少是确定的。

从整个过程来看,埃及的各个政治势力表现得都不合格。革命者根本没有做好执政的准备,在重建伊始就被排挤走了。他们可以走上街头推翻政权,却不会走进议会建设政权。旧政权精英曾经有意参加革命后的建设,却由于人们的不信任,加之自己的惯性,发现还是回归原来的模式更省劲儿。穆斯林兄弟会代表的宗教保守势力不懂经济建设,也缺乏执政能力,只想尽快实现宗教理想。

由于缺乏成熟的政治势力,埃及的失败并不意外,唯一的意外在于它失败得太快了,没有给庆祝革命胜利的人们留下接受失败的时间。

不过,当埃及人看一看旁边的利比亚时,仍然要庆幸自己是幸运的。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下台比穆巴拉克晚,但结局却悲惨得多。

在阿拉伯世界里,卡扎菲的名声没有纳赛尔响亮;但在非洲,卡扎菲的势头却已经超过了他的老师。

利比亚曾经是奥斯曼帝国的领地,一战后成了意大利的殖民地。与它东西的邻国埃及和突尼斯不同,利比亚缺乏水源和河流,一直只是北非的小兄弟,没有当过带头大哥。它的国土也是由许多部落组成的,缺乏统一性,人们更习惯于对部落忠诚,而没有国家的概念。在这些部落之中,最重要的区域有三部分,分别是西面也是首都所在地的黎波里、东面的昔兰尼加,以及西南部的费赞。

1951年,在国际社会的帮助下,利比亚取得了独立。国际社会给利比亚设计的是一个君主制的国家,由昔兰尼加的酋长伊德里斯担任国王。

1969年,一群青年军官模仿纳赛尔的做法,发动了政变,推翻了国王。国王的倒台在国内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这是因为利比亚人本来对国家就没有太多的感情,国王出自昔兰尼加,其余地方的人们更不喜欢他。

卡扎菲上校来自一个小地方苏尔特的贝都因人家庭,与这三个地方联系都不密切,反而让三个区域都可以接受。

纳赛尔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虽然他不断地利用自己的理想感染别人,但最终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可是,纳赛尔手中的牌是有限的。埃及是一个复杂的大国,财政没有那么充裕,纳赛尔在做许多事情时有心无力。

但他的学生卡扎菲却是另一番情况,他花钱大手大脚,缺乏统一的目标,是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就在他革命前后,利比亚恰好发现了大量的油田,这使得卡扎菲永远不缺钱。利比亚人口少,社会状况更加落后,卡扎菲的统治是典型的部落制统治,他就是全国说一不二的大家长,没有人反对,他可以动用全国的财力做他想做的事情。

结果,利比亚的卡扎菲立刻成了西方世界的眼中钉,以及非洲国家的超级英雄。

因为阿拉伯人的身份,他资助了全世界的反犹活动。除了针对犹太人,他还支持世界上各种反帝的活动。非洲国家的强人们大都能领到卡扎菲的经费。

卡扎菲除了支持了许多无用的项目,也有不少有用的。比如,阿明下台后,卡扎菲对于乌干达的支持并没有减少,直到他死后,乌干达人仍然在纪念他。

当他对外大把撒钱时,利比亚人民的生活却没有明显改善。这里远离现代文明,许多人仍然过着游牧生活。对于他们来说,那宝贵的石油只属于领袖个人,与普通人无关,也谈不上改善他们的生活。

正是这种与国内利益的脱离,让卡扎菲看不到人民的诉求,而人民也不在乎领袖的高尚目标。

2011年,随着两个邻国发生了革命,利比亚也终于忍不住了。

只是,利比亚的革命与其他国家的革命不同,它带着深深的部落特征。与其说这是一场民主革命,不如说这是部落借助革命时机,反对卡扎菲的酋长式统治。

卡扎菲一直试图弥合利比亚的部落分歧,利用独裁强行让各个部落听话。在反对他的斗争中,各个部落首先想的不是联合,而是分裂。这或许是世界人民当初都没有想到的,他们只沉浸在了强人倒台的狂喜之中,却没有想到接下来怎样重建秩序。

如今,利比亚的革命已经过去了六年,然而这个国家仍然处于分崩离析之中。埃及等伊斯兰国家在东部支持昔兰尼加派,而欧美在首都的黎波里支持另一派,各个部落之间的冲突也不断。

而最麻烦的就是,许多极端分子利用此机会占领了利比亚的沙漠地区,使得北非成了伊斯兰极端分子的又一个基地。

当革命在全世界制造了巨大的混乱时,革命的原发地突尼斯会变得怎样呢?它会不会像其他国家一样也乱了套?

出乎意料的是,突尼斯却开始拒绝革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