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亢宗使团观察记
宣和七年正月二十六,一个大型使团从汴京出发,前往金国皇帝的行营,去祝贺金太宗吴乞买的登位。
其实,吴乞买登位已经是一年多以前的事情,宣和六年五月就已经派人来宣告登基。六月时,宋徽宗就决定派遣一位叫作许亢宗的官员(他的职位是奉议郎、尚书司封员外郎)担任国信使,去金国祝贺吴乞买登基。许亢宗的副手是武义大夫、广南西路廉访使童绪。
除了道贺的使命之外,在恰逢宋金冲突激化之前,他的出使也带有查看金国是否有出兵的意图。这次出使的文献记载被保留了下来,其中不仅详实记录了古代外交出使规则,还着重描绘了金国早期社会市民生活景况。
除了正副使节之外,这个庞大的出使团队还有八十人,其中士兵三十五人,其余是各种杂官使役,包括一名医生和两名翻译。
人员之外,是庞大的车马队,包括载杂物的车三辆、载杂物的骆驼十匹、大小马匹十二匹。礼物则有御马三匹,用涂有金银的鞍辔装饰;象牙、玳瑁鞭子各一条;涂金半钑八角饮酒斛(带勺和盖)两只;涂金半钑八角银瓶(带盖)十个;涂金大浑银香狮(带座)三只;着色绣衣三袋;果子十笼;蜜煎十瓮;芽茶三斤。
使团从正月二十六离开汴京,到八月初五回到京城,一共用了七个多月,单程四千二百七十里。其中在原来宋辽边境以内一共一千一百五十里,行走了二十二程。使团到达宋辽旧土白沟之后,在新得到的燕京地区和金国境内又走了三千一百二十里,一共三十九程,最终到达位于金国上京附近的冒离捺钵,见到了金国新皇帝吴乞买。即便中间不休息,使团也需要六十一天才能到上京,计算来回,在路上就需要四个月时间。
许亢宗离开了白沟之后,经过新城、涿州,在第三程到达良乡。良乡的老房子曾因战火蔓延损失殆尽,但已经有数千户人家重新回来建设家园,又有了繁荣景象。
第四程,许亢宗渡过卢沟河进入燕京。当时还没有著名的卢沟桥,只有一座浮桥连接两岸。燕京城内早已恢复了繁华,市场里百货丰富,庙宇繁盛,欣欣向荣。
但是,从第五程(当天到达潞县,位于现在的北京通州)开始,许亢宗看到的则是另一番景象。由于当年燕山大饥荒,竟然有人在死人身上插杆签,当作可以吃的肉来售卖。郭药师的常胜军吃得还不错,但是其他杂牌军(牙兵)就形销骨立了,按照许亢宗夸张的说法,戍兵已经死了十分之八左右。由于上下互相欺骗,皇帝无从知晓这里的惨状。
不过,许亢宗也提到,朝廷已经开始想办法利用漕运解决当地的饥荒问题。回程时,饥荒问题已经得到缓解。
第六、第七、第八程,经过三河市、蓟州到达玉田县。玉田县刚刚在四个月内遭受了三次劫掠,军民被屠杀,守燕山的王安中只好建了一座新城。
到第十程时,许亢宗已经经过了韩城镇向北到了清州。宋金的边境就在韩城以东十余里的地方。金人在这里立的边界并不在沟堑上,只有高两三尺的两个小土坎。两界中间有一里宽的空地,不准人耕种。金人的接伴使就在边界上等待,宋使先投牒过去,接伴使再投牒回来,然后请宋使过界,必须邀请三次才上马。上马之后,立于界上,两个使者互相换牒,拿着鞭子作揖,这才算结束礼节。
中国古代从关内前往辽东地区向来走的是燕山山脉上的各个关口,如古北口、松亭关、居庸关等,很少经过山海关(榆关)这个靠海的关口。其原因是山海关的形成时间比较晚,一直是海边泥泞的滩涂,并不适合行军。但到了宋金时期,交通要塞山海关已经成型。
金代山海关称为榆关。到第十四程时,许亢宗使团从营州出发,经过六十里行程,到了榆关,再从榆关北行四十里到达润州(今秦皇岛海阳镇)。在榆关许亢宗感慨万分,他感慨的是,从关外进入关内一共有五条路,其中居庸关可以通大车,松亭(通往辽中京)、金坡(应该为易县以西的紫荆关)、古北口只能通马,榆关畅通后已经可以通车。其余还有十八条小道只能走人,因此利用价值不大。
要想限制北方士兵进攻北宋,必须将所有的关口都占据,但实际上,北宋只占据了西面的三个,东面两关丢失,特别是山南的营平滦三州丢失,几乎注定了宋朝的悲剧。
从榆关过境,只十几里就是一片塞外风光,表明已经出了汉文化区。山内五谷百草森林水果,无所不有,山外则是黄云白草山黑水浊。
经过了三十九程,终于到达了位于黑龙江阿城境内的捺钵,许亢宗使团住在了国宾馆。这个国宾馆只是三十几间的大茅舍,土炕上铺着锦绣貂皮被子。许亢宗待了两天,才获准朝见。
皇帝的行宫距离国宾馆还有十里路,中间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只有数十家居民散落其间。接伴使说快到了,许亢宗竟然什么也看不到。又向北走了百余步,才发现一个土城堡,城堡高丈余(三四米),围了三四顷地,大约合二十万平方米。这就是皇城了。
土城堡里帐篷和房舍错落其间,房舍都是新建的,有的还没有盖好。中间的大殿叫乾元殿,是木头盖成的七间房,连屋顶都没有建好,只是盖上了瓦片,用泥补上缝隙。不过大殿已经有了象征皇家威仪的鸱吻(木头做的)。大殿的台阶高四尺多,台阶前一个方阔数丈的土坛,叫作龙墀。
要想到达大殿,必须经过一个叫作山棚的建筑群,山棚是用各种石头垒砌的园林建筑,做成了仙佛龙象的形状,种有松柏,还弄了几个会口技的人在附近学鸟叫。如果将山棚与宋徽宗的艮岳做个对比,会让人对金人的简陋感到吃惊。虽然山棚简陋,却起了很不错的名字,左面叫桃源洞,右面叫紫极洞,中间叫翠微宫。
这是金人学习汉文化的早期阶段。金国人之所以要招揽燕京地区的人,就是为了寻找工匠。许亢宗在时,每天都有数千人在兴修这个建筑群。另外,金人对于礼节的痴迷简直让人感动,皇帝不断请许亢宗大吃大喝。第一天请吃饭时使用了各种金银酒器象牙玳瑁,也有从各地掠夺的教坊人士演奏作乐。第二天赐酒果锦帛。第三天是花宴,吃喝时夹杂着各种杂技表演助兴。第四天是王公大臣们请客。第五天终于到了辞行时,但还是要吃喝赏赐。
第六天,宋使回程,仍然按照来时的路返回。
但是,回程时许亢宗却发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迹象:金人似乎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调动,他们在向南部边境转运粮草,调拨兵马。他找到汉人出身的居民询问情况,对方也毫不隐瞒地告诉他,金人就要入侵宋朝了。
回到汴京,他想立刻将这个最具军事价值的情报上奏给皇帝,却听说皇帝已经下达了命令:凡是敢妄言边疆事务的,流徙三千里,罚款三千贯,遇到皇帝的大赦也不赦免。于是许亢宗的消息并没有送到宋徽宗耳中。
他八月初五回到汴京时,距离金国后来发兵已经不足四个月了。
在许亢宗去往金国的宣和七年初,发生了一件大事,也预示着宋金两国向战争更靠近了一步。
二月初,金国终于把辽国的末代皇帝天祚帝抓住了。关于抓捕过程,有不同的说法,但最典型的说法认为,天祚帝之所以被抓,和北宋的乌龙助攻有关。
之前,天祚帝躲到西北的夹山之中不肯出来,由于山高水远,金人也拿他没有办法。但宋徽宗接受了童贯的建议,决定招抚天祚帝,一开始只是写信,后来改成了诏书,把天祚帝当成弟弟对待。天祚帝虽然愿意投靠北宋,但在夹山与北宋边境之间,横亘着金国的疆土。金国在西北的元帅是粘罕,善于用兵,只要他在,天祚帝就躲在夹山不敢出来。
靖康二年正月,粘罕突然回东北述职去了,代理元帅是兀室。天祚帝认为这是好时机,于是带领他的契丹、鞑靼人马,以及后妃和两个儿子秦王、赵王,大摇大摆,如入无人之境,向宋境赶来。
他们刚从夹山出来,来到云中(大同附近),兀室立刻率军断掉了他们的归路。天祚帝才知道这只是金人布的一个局。粘罕也突然回来了,率军堵住前路,再追袭天祚帝,将他的大部队截住俘获。只有少数人跟随天祚帝逃到了一个叫作小斛禄的部族之中。小斛禄在去往西夏的路上,所以,天祚帝最终的目的地可能是西夏。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天祚帝被抓与北宋没有关系,是天祚帝想趁粘罕不在,率领三万到五万人马发动一次突袭,失败了逃亡到小斛禄。
不管哪种说法,天祚帝最后都来到了小斛禄这个部族中。
在小斛禄,天祚帝的命运又有不同说法。有的说,小斛禄非常忠诚于辽国,因为儿子和妃子都被金人抓住,为了保护天祚帝不被金人俘获,天祚帝率领少数人马继续逃亡。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是小斛禄出卖了天祚帝,将他的行踪报告给了金军。
天祚帝离开小斛禄之后,继续向西夏逃亡。为了防止他向北宋逃,金军在宋金边境地区驻扎大军,每三十里设一百骑,防止他穿过火线。同时,金军派人到童贯处,威胁说,知道宋军和天祚帝是勾结的,如果天祚帝去了北宋,两国和约立刻失效。童贯当初是招抚天祚帝的推手,现在害怕了,只好偷偷下令,一旦有契丹人过境,不管是皇帝还是士兵,立刻杀死,再送给金国。所幸的是天祚帝没有进入宋境,否则连命都保不住了。
天祚帝想投奔西夏,但西夏却不敢收留他。他最后被金军娄宿的部队追上。
关于抓住天祚帝的场景也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他已经形单影只,骑着一匹马,带着两匹轮替马,单身逃亡,被金军围住,只好下马说:“我就是辽国皇帝!”金军将他捆起来时,他还呵斥说:“你们竟敢捆绑皇帝!”另一种说法是娄宿骑马来到天祚帝面前,跪下请求皇帝原谅,请他喝酒,让他以为不会被杀,这才投降。
不管哪种说法符合真相,天祚帝的被俘都意味着残辽势力的彻底瓦解,也让金国腾出手来面对北宋问题。
由于获得了天祚帝的残余地盘,金国的国境已经遍布中国北方,它已经不像当初那样只是一个东北的小部族了,看待问题也不再站在东北本位上,云州也不再被看作是遥远的地方。到这时,北宋就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