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临阵换帅

书名:汴京之围本章字数:3477

在与群臣商量对策的日子里,宋徽宗确实想出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也是取经自辽国的末代皇帝天祚帝,那就是——逃跑。

十二月二十,宋徽宗封他二十六岁的太子赵桓为开封牧。在宋代,开封牧是一个不常封的职位,宋代早期的太宗、真宗都曾经当过开封牧,之后就长期空缺了。首都行政职能归于一个叫作开封知府的职位,即便是知府,也必须加一个“权”字,称为开封权知府,也就是暂且充任知府的意思。

宋徽宗这次拾起开封牧的职位,实际上是想让他的儿子赵桓守卫汴京,自己已经做好了溜走的准备。

如果皇帝溜走,把守卫首都的重任留给太子,肯定会引起巨大的恐慌,也向人们表明朝廷并没有信心守住这里。这等于是在金军没有到来之前就扰乱了军心。

此时,一位叫李纲的人出场了。

李纲在汴京保卫战之前并不出名,由于性格原因长期得不到重用,还曾因言论被贬七年。宋徽宗封儿子为开封牧时,李纲的职位是太常少卿。他在十二月二十二夜晚去拜访给事中吴敏,询问吴敏接下来的情况。他忧心忡忡地表示:“如果皇帝走了,事情就麻烦了。当然,皇帝要走,别人是拦不住的,唯一的机会就是他离开前将皇位禅让给太子,而不仅仅是让太子当开封牧。这就像当年唐明皇被安禄山逼到了四川,太子却北上灵武继续抗战。唐明皇退位给太子,让他有了足够的号召力,否则,仅仅以太子的身份,是不足以让天下感到安心的。”

吴敏同意李纲的看法,第二天立刻求见宋徽宗。

就在吴敏求见宋徽宗之前,皇帝本人似乎也觉察到了问题所在,已经走出了第二步。十二月二十一,皇太子入朝时,宋徽宗将只有皇帝能够使用的排方玉带送给了太子,这可以视为他要让太子负全责的标志。

十二月二十二,宋徽宗发出了著名的罪己诏。在中国历史上,从汉代就形成的儒教哲学是建立在“皇帝是天之子”的基础上的。作为天之子,皇帝不会轻易承认自己犯错了,因为一旦承认,就意味着天罚,甚至改朝换代。但在历史上又有几次著名的罪己诏,比如汉武帝末年对自己滥用兵戈的罪己诏,以及唐德宗在泾原兵变中被赶出长安后发出的令人心酸的罪己诏。宋徽宗的罪己诏和唐德宗的一样,将自己说得一无是处,请求人民原谅,并恳求各地赶快来勤王,以免社稷不保。

罪己诏并非宋徽宗本人所写,而是一位叫作宇文虚中的大臣写的。宇文虚中当初是海上之盟的重要反对者,当初主推海上之盟的是宰相王黼和枢密使童贯,反对的人数众多,宇文虚中是其中反对声音最大的一个。他因此惹怒了王黼,从中书舍人被降为集英殿修撰。后来童贯选择宇文虚中当参议官,跟随他前往太原。这次童贯逃回,又把宇文虚中带了回来。

此时,宋徽宗向宇文虚中道歉,后悔没有听他的话,并询问应该怎么办。宇文虚中表示,首先应该发罪己诏,将所有弊端革除,等人心回转,才能胜得了金军。宋徽宗连忙叫他去写罪己诏。宇文虚中从袖中抽出早已经准备好的草稿,原来他没有等皇帝的命令,就私下里先写了个草稿。皇帝也来不及提出质疑,立刻叫人在京城四处张挂。

在罪己诏中,宇文虚中将皇帝骂得淋漓尽致,似乎将几十年的积怨都发泄了出来。其中将皇帝形容为:

言路壅蔽,导谀日闻;恩倖持权,贪饕得志。缙绅贤能,陷于党籍;政事兴废,拘于纪年。赋敛竭生民之财,戍役困军伍之力,多作无益,靡侈成风。利源酤榷已尽,而谋利者尚肆诛求;诸军衣粮不时,而冗食者坐享富贵。灾异谪见而朕不悟,众庶怨怼而朕不知。追惟己愆,悔之何及!

另外,罪己诏中提出了十项整改措施,大多是减少奢侈的做法,并没有涉及具体如何抵御金人。只是希望大家广开言路,献计献策,同时号召天下方镇都赶往京师,勤王驱敌,皇帝给大家准备了赏赐和职位。

十二月二十三,火上浇油的是,群臣此时才把金国的伐宋檄文给皇帝过目。檄文是金国使臣交给童贯的,但童贯一直不敢给皇帝看。直到这一天,宰相李邦彦才决定给皇帝过目。

这时人们也想起来,金人在发兵之后,派了两位使臣前来宣战,大臣们却不敢引见给皇帝。宋徽宗知道使者来了,也不敢见,只好让大臣们接待。使者见到大臣,立刻表示金军已经兵分两路前来讨伐,宰相白时中、李邦彦,以及大臣蔡攸等都目瞪口呆不敢发话。当他们问,北宋应该怎样做,金国才肯息兵时,使者答到只有割地称臣一条路。大臣们不敢做主,好言好语将使者劝走。

皇帝看过檄文,又联想起使者的宣战,终于决定退位。他派遣陕西转运判官李邺出使金军,将自己退位的消息带过去,向金军求和。李邺要求带三万两黄金前往,朝廷已经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只好将祖传的两个金瓮(各五千两)熔化掉,制成金牌让李邺带走。

就在十二月二十三当天,宋徽宗在一片乱哄哄中完成了传位。宋徽宗由于积劳成疾,突然间病倒,于是把太子召到了病榻之前,命人给毫无准备的太子穿上御衣。太子吓得连忙躲避,哭着不敢接受。宋徽宗表示,如果他不接受,就是不孝。太子反驳说如果接受了更是不孝。

就连皇后也来劝说,太子还是不干。众人挟持着太子前往福宁殿即位,一路上太子抗拒着不肯走,几至气绝,于是人们连忙找太医来,等他醒了又拖着他走。太子来到了福宁殿,宰相高官们都已经在等候,将他强拉入殿完成了即位仪式。

人们将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强拉上大位时,整个帝国大厦正处于危机之中。他的父亲随时准备逃走,大臣们议论纷纷,不知道怎么办。更麻烦的是,一次思想危机正在首都上空盘旋。宋徽宗时期,指导皇帝思想的是变了味的主战派,比如童贯决定与辽国开战,收复燕云十六州,只是由于战斗力不强,这些主战派不得不采取了坑蒙拐骗的手段,以赎买方式从金国手中收复了燕京。反对童贯等人的大都是主和派,认为不应该与辽国为敌,而应该遵守长期的和平协议。

现在,随着宋徽宗的倒台,主战派已经失势了。事实证明,当初主和派的建议更加可靠。可宋徽宗下台时已经是大敌当前,又如何才能恢复和平呢?

到底是靠战争将金人赶走,还是通过议和祈求新的和平?事实上,皇帝的班子里一直不乏祈求和平的人。比如,宋徽宗最后派去的使节李邺就是个典型的例子。靖康元年正月初七,李邺归来并对金军的战斗力赞不绝口,表示金军“入水如蛟,入山如虎,登城如猿,不可敌也”。可是如果不抵御金人的进攻,和平已经不可能了,经过形势的转换,更加积极的主战派反而更能拯救北宋。

让一个刚上位的青年人决定是战争还是和平,恐怕已经超出了他的能力。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他的大臣班子了。

幸运的是,在宋徽宗下台前任命的几个官员都主张抵抗。宇文虚中虽然当初批评朝廷不该破坏与辽国的和约,但此刻却主张抵抗。在他的坚持下,皇帝下令召集西北方向熙河路经略使姚古,以及秦凤路经略使种师中前来勤王。西北的士兵由于长期与西夏对峙,是宋军之中最有战斗经验的,如果北宋还有人能够抵御金兵,必然出自西北。

皇帝还任命了吴敏担任门下侍郎,让他和宇文虚中共同负责召集勤王军队。吴敏立刻行动,召集被贬斥但是经验丰富的种师道前来勤王,同时还召集了一位叫何灌的将领。又由于吴敏与李纲的关系较好,他向皇帝推荐了李纲。这就给后来李纲的上台打下了基础。

北宋更换皇帝时,金军的进攻仍然在持续。十二月二十五,金军攻占庆源府。

十二月二十七,金军占领信德府。在两次进攻中,郭药师的常胜军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金军是传统部落制的,每一次打完,都要进行一番劫掠,士兵们要靠抢劫战败者获得生活资料。郭药师的军队却已经职业化,他们纪律严明,不滥杀无辜,最多只是稍微取点财物。

郭药师对平民仁慈,对他的前主子却足够心狠。十二月二十九,更换皇帝的消息传到了金军营中,二太子斡离不听说后,担心宋朝有了防备,犹豫不决。郭药师却劝说二太子继续进军,表示南朝未必有防备。

在西路,金军也于十二月二十七完成了对太原的包围。北宋对西路的防御错漏百出。不仅前期朔州、武州、代州、忻州和石岭关迅速丢失,到了金军合围太原后,又错失两路救援人马,分别是朔州守将孙翊,以及府州守将折可求的兵马。

孙翊前来太原,是因为他所在的朔州已经投降,把他关在了城门外,他只好带领两千兵马前往太原。来到太原后,由于守将张孝纯不敢开门,孙翊在城外与金军鏖战两日,全军覆没。折可求则是率领两万兵马从与西夏接壤的麟州、府州赶来,在交城被金军击败。

如果北宋有一个好的将领统筹全局,在粘罕进军太原时,守将折可求和孙翊等人的部队集中起来,直捣粘罕在云中的老巢,采用围魏救赵的计策,是有可能逼迫粘罕回军的。

虽然没有击退粘罕,但幸运的是,张孝纯守住了太原,并没有让粘罕的西路军更进一步。这也减轻了汴京的压力,在京城的宋军只需要对付河北的金军东路军就可以了。

宋钦宗上台后,首先要做的是改元,徽宗的年号宣和已经用了七年,钦宗与大臣们经过商议,取“日靖四方,永康兆民”的意思,定年号为“靖康”。于是,中国历史上短暂而激烈的靖康之年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