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序言

书名:追宋:细说古典中国的黄金时代本章字数:3640

在笔者看来,中国悠久的历史既有源远流长的文明精粹,同时也有令人无法接受的文化糟粕。就前者而言,近代以来在西方占主导地位的话语体系下,但凡涉及东西方文明的撰写与叙述,欧美文明总会远远超迈东方文明。基于此,西方人的错误认知,尤其是对东方国家和人民及其文明的贬损和蔑视也就在所难免了。究其原因,首先,无论是西方的普罗大众,还是社会精英阶层,几乎都有着莫名其妙且令人惊讶的文明优越感。在这些“洋人”心目中,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各个方面相较于东方世界,都是先进得多的,甚至是东方人无法企及的。殊不知,很多西方人推崇的理念,就拿作为政治伦理的核心之一的精英治国论来说,早在中国先秦时期,孟子就提出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著名论断。事实上,雅斯贝斯在其“轴心时代”理论中就已指出,东西方的圣贤先哲都曾为人类文明史写下灿烂辉煌的一页。

其次,与西方人对东方的无知与无畏相比,东方人尤其是其社会精英人士,对西方世界的了解远远比西方人对东方世界的了解要充分。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西方的语言文字多是以拉丁文为基础的,大体上懂些英文也就可以从中悟到德文、法文、西班牙文等语言的大致状况。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方世界的语言文字,无论是中文、韩文,还是南亚地区的印地语,这些语言与以拉丁文为基础的西方语言存在本质的差异。西方人很难了解东方世界,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此,西方人懂得东方语言的毫不夸张地说是凤毛麟角的。

再次,西方人充分利用了现代文明的先发优势,在西方历经文艺复兴以及工业革命之后,西方世界可以说是强势崛起。从葡萄牙、荷兰、西班牙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西方列强仗恃其多方面的优势,尤其是军事和经贸层面的强大力量,渐次洞开了东方世界的门户。在此基础上,西方强迫东方各地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的协议和条约,这些行为极大地增强了西方世界的政治、经济以及军事实力。更为严重的是,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严重打击了东方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以中国为例,自鸦片战争以来,经过西方列强的多次沉重打击,中国人几乎丧失了对其传统文化应有的客观态度。加之一大批所谓睁眼看世界、一心只顾引进西学的社会精英推波助澜,他们竭尽全力地吹捧西方的一切,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一律照单全收。反之,凡是中国的,也是不论好坏,皆斥之为糟粕,甚至有台湾人以《丑陋的中国人》为名出书,竟然赢得满堂喝彩。诚然,作者坦然面对中国人和中华文化的丑陋与不堪,发自内心地直抒胸臆,以庖丁解牛的细腻手法竭尽全力解剖沉淀于中国人血肉甚至骨骼中的朽腐败坏之处,这种自我批判精神对促进中华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大有裨益,这无疑是值得予以高度肯定的。然而,中国人及其所创造出来的中华文明真的就一无是处吗?是应该全盘否定之后还要扔进遗臭万年的垃圾堆里的吗?现在想来,恐怕还是需要学界重新审视类似思潮的。中国人果真是丑陋的吗?西方人从骨子里就是高尚的吗?不用说别的,请仔细看看贪婪的华尔街金融家吧。

剖析和对比东西方文明是错综复杂的,以上仅是笔者的点滴思考,自难及万一,也许笔者对很多问题的看法还是甚为粗浅的。

笔者是专门研治宋辽夏金时期的历史的。多年来,一直秉持相对客观公正的眼光和心态看待中国古代历史。与前代很多学者的系统研究相比,本书呈现的是若干专题的考察。其中前六章都与宋代的传统国策和国家高层的制度设计息息相关。就前者来说,宋代的传统国策既有现实执行的内涵,也包括潜在而具有理念约束力的种种策略。举例而言,在宋朝以前,中国古代更多实行征兵制度,即凡是国家的编户齐民均有为国家服兵役的义务。然而,自唐朝中叶以后,征兵制度逐渐崩坏,取而代之的是募兵制度。宋人蠲除了历代以来的兵役负担,这是被后代士大夫所津津乐道的。一直到元、明、清三代,中国古代再也没有恢复唐朝之前的全民兵役体制,而是实行部分民众为国服兵役的新兵役制度。毫无疑问,宋代的募兵制开启了中国古代兵制的本质性变革,其影响之深远是不言而喻的。再如宋代是一个“重文抑武”的时代,与其他朝代文武相对均衡的格局相比较,宋朝文官的待遇好、地位高、权力重、升迁快。相反,宋代武将在朝廷上下处处受制于国家制定的各种政策,如朝廷刻意延长武将的升迁时间,使他们很难升到国家高级官员的行列。更为严重的是,在宋朝对内镇压、对外攻防的战争过程中,武将几乎没有决策的权力,必须听命于皇帝及其所领导的文官集团。就后者而言,即宋代的制度设计及其相关问题,本书讨论了以下若干关键制度建设:

(1)两宋政治制度的演进,其中着重论述了宋代政治制度的目的究竟是集权还是分权。

(2)教育制度与科举考试制度,显而易见,这是事关国家命运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措施。

(3)法制体系,这是保障和维系宋代社会稳定与正常运作的最高准绳。

(4)经济制度的完善,以宋代的财政与货币金融制度为轴心加以适当的讨论。

毫无疑问,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各项制度的设计与落实通常是具有针对性的,大体上是为了规管社会上已经出现的具有普遍性或是代表性的事项。但另一方面,制度的落实过程无疑是纷繁复杂的。任何一项制度的颁行几乎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而是有利有弊的。伴随着宋代社会现实的不断变化,宋朝的各项管理制度愈益严密,也更为完善。这样,相比于前朝,宋代的制度文明就变得更为先进了。

任何国家的各项治理政策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所发挥的作用都是千差万别的。两宋时期,有几位帝王在位期间所执行的政策对国家的进步和发展是大有裨益的。而有些皇帝所推行的执政措施却是不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繁荣的。更为严重的是,一些皇帝实行的是于国于民均无益处的颠覆性、毁灭性的错谬路线,如宋徽宗在位期间,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其政策都犯了方向性错误,尤其是其出于好大喜功而与女真人签署的“海上之盟”,最终招致了“靖康之变”的恶劣后果。

总体而言,两宋时期朝廷实施的政策多有变化,且有好有坏,但宋代顶层的制度设计大体上还是值得肯定的。本书前七章梳理了宋朝施行的国家层面的基本制度设计,尽管很难概括其全貌,但笔者仍尽力罗列了其主要方面的内容。那么,这些国家的大政方针对宋代社会究竟产生了哪些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呢?本书的后五章就从几个重要的层面分析了宋制对保障宋代文明所起到的作用:

(1)宋朝创造了中国传统学术的新领域——宋学,将汉唐以来重视儒家经典文本本身的诠释,转变为宋以后深究其“微言大义”的阶段。

(2)繁荣的两宋文学不仅造就了新的文学体裁——词,且在诗文领域大放异彩,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位出现于宋朝即是最好的证明。

(3)宋朝是中国古代科技革命的时代,中国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

(4)空前绝后的宋代史学无疑是宋代社会经济文化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无论是中国的古史,还是宋朝的当代史,都是师表后世的。

(5)宋朝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艺术成就,其中既有书画、工艺美术,也有音乐、舞蹈与戏曲,等等。宋人几乎在每个艺术领域都给后人留下了价值难以估量的珍贵遗产,这些作品珍藏于全球众多著名的博物馆,很多都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作。

显而易见,赵宋王朝施行了不同于过往王朝的政策和制度设计。概而言之,经济方面最重要的是农业领域的土地私有化政策,同时大大放宽工商业管制;军事方面实行募兵制,从而解放了大量年轻力壮的劳动力;政治制度方面施行集权与分权巧妙结合的方式协调多方政治势力,借以巩固赵宋政权;健全并完善了教育体系和科举选官制度,尽管荫补入仕仍然是宋代入仕官员人数最多的一类,但经过科举考试入仕的官员在宋代的政治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进而从某种程度上保证了朝廷决策的相对合理性、有效性。宋朝政府的施政方针涉及方方面面,远远不止笔者所概括出来的这些内容,在此所罗列的不过是若干宏观领域的一体而已。

至于赵宋政权制定的治国方略,以及自上而下的顶层制度与人事设计,究竟对宋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作用,恐怕仅仅依靠本书列举的五个方面是难以及其万一的。在此以宋代劳动者身份和地位的变化做必要的说明。在中国传统社会,农业是最为重要的产业。然而,自古以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大体上是说,无论是土地,还是土地范围内的人员,无一例外都是隶属于王侯的。这种情况在唐朝之前很大程度上是能够成立的,但入宋以后,伴随着土地私有化进程,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耕种土地之人——无论是主户还是佃户——均可相对自由地离乡去往他处谋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宋朝以后的中国农民大体上成了自由民,他们拥有了来去自由的法定权利。其身份、地位变化无疑是本质性的,与五代之前不可同日而语。这种巨变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套机制自宋朝确立后,一直持续到民国之前,实行了将近一千年,尽管元、明、清时期多有变革,但其基本架构被保留下来了。由此可知,宋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至于宋代各级政府的各种制度设计以及其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究竟存在多少糟粕和精华,尚有待于一代代学人加以客观公正的评判。

2020年12月18日

游彪于北师大茹退居

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