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 齐威攻魏淳于谏止,楚威伐越庄周劝阻
前332年,岁在己丑。庄周三十八岁。宋康王六年。
周显王三十七年。秦惠王六年。楚威王八年。魏惠王后元三年。韩宣王元年。赵肃侯十八年。齐威王二十六年。燕易王元年。鲁景公十四年。卫孝襄侯三年。越王无疆十一年。中山成公十八年。
秦相公孙衍遣使至魏,要求魏惠王把阴晋割让给秦国。
魏惠王问惠施:“公孙衍不满寡人与天下偃兵,去年叛魏相秦。如今要求寡人割让阴晋,先生有何良策?”
惠施说:“公孙衍的父母宗族,都在故乡阴晋。他背叛故国故主,却不背叛故乡宗亲,也算难得。大王既然与天下偃兵,不如割让阴晋给秦。公孙衍感念大王之德,就会劝阻秦惠君伐魏。”
魏惠王别无良策,只好同意。
秦惠君得到阴晋,改名宁秦。
齐威王怒斥田婴:“你轻信惠施花言巧语,前年劝说寡人与魏惠王在徐州相王结盟。去年楚威王怒伐徐州,魏惠王为何违背盟约,拒绝救齐?魏惠王采用惠施之策,三朝寡人,必定意在激楚伐齐,借楚败齐。寡人先伐魏国,再伐楚国!”
田婴既不敢自辩,也不敢谏阻。
齐威王命令田忌伐魏。
齐军来伐,魏惠王大惊。
白圭上朝,攻击惠施:“大鼎烹煮小鸡,气派固然很大,但是多放水就淡而无味,少放水又焦而不熟。惠施之言正是如此,所以相魏以来多有失策。大王听信其言,与赵和解,与秦联姻,去年赵肃侯、秦惠君照样伐魏。大王听信其言,三次朝齐,与齐偃兵,今年齐威王照样伐魏。”
魏惠王强忍怒气,质问惠施:“先生能否解释,齐威王为何再次伐魏?”
惠施说:“大王朝齐,意在激楚伐齐。前年徐州相王,相约伐楚,已经成功激怒楚威王,所以楚威王去年伐齐徐州,大败齐军。齐威王认为大王拒绝救齐,乃是背盟,所以怒而伐魏。大王不必忧虑,我有办法让齐威王退兵。”
魏惠王怒气大减:“有何办法?”
惠施说:“去年楚威王伐齐徐州,大王不救,齐威王迁怒于主持徐州相王、齐魏结盟的田婴。如今想让齐威王退兵,不能寄望于田婴,只有寄望于淳于髡。”
魏惠王听从其言,遣使拜见淳于髡:“齐国稷下,贤人无数。唯有先生能够劝说齐威王停止伐魏,挽救两国百姓。敬献玉璧一双,文马二乘!”
淳于髡笑纳重礼,晋见齐威王:“魏惠王朝齐,与大王结盟;楚威王伐齐,与大王为敌。如今大王伐魏,不仅背盟失信,导致将来无人愿意朝齐,恐怕还会招来楚威王再次伐齐!”
齐威王说:“魏惠王与寡人相约伐楚,去年却拒绝救齐击楚,岂非背盟失信在先?”
淳于髡说:“去年楚威王伐齐,大王固然可以抱怨魏惠王不救齐。但是去年赵肃侯、秦惠君伐魏,魏惠王是否可以抱怨大王不救魏?”
齐威王说:“先生言之有理,寡人不再伐魏。”
正在此时,有人禀报齐威王:“淳于髡劝阻大王伐魏,乃是接受了魏国重赂。”
齐威王问淳于髡:“有无此事?”
淳于髡说:“有。”
齐威王不悦:“先生如何辩解?”
淳于髡说:“魏惠王杀我赏我,都不影响大王伐魏之不利。魏惠王送我礼物,也不影响大王退兵之有利。大王停止伐魏,既能避免背盟失信,又能免除两国兵祸,还能让我顺便得利,何乐不为?”
齐威王大笑,命令田忌停止伐魏,转而联魏伐赵,围攻邯郸。惠施成功阻止齐威王伐魏,重获魏惠王信任。
赵肃侯面对强敌,不计后果,掘开漳水堤岸,水淹齐、魏联军。
齐、魏联军被迫退兵。
楚威王去年伐齐大胜,雄心大起,于是今年伐越。
庄周三十八岁,去年受到庄氏同宗热情挽留,留在楚国,直至今年。得知楚军伐越,于是晋见楚威王。
楚威王大悦:“令尊遭遇吴起之乱,不幸流亡宋国。寡人去年胜齐大赦,先生立刻返楚,寡人深感欣慰。楚惠王曾拜令祖庄生为国师,先生家学深厚,必能有以教我!”
庄周问:“两代先王,已与诸侯休战数十年。大王为何重启战端,去年伐齐,今年伐越?”
楚威王说:“春秋以降,周室暗弱,天命在楚。吴称王则伐吴,越称王则伐越。越灭吴后,历代楚王久有灭越之志。寡人即位以后,一直准备伐越。两代先王与诸侯休战,并未遏制诸侯与楚争霸天下。前年齐、魏相王,相约伐楚,所以寡人去年伐齐大胜,今年乘胜伐越。”
庄周说:“《老子》有言:‘唯兵者,非君子之器也,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大王如此好战乐杀,怎能得志于天下?《老子》又说:‘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兵强则不胜。’魏惠王好战乐杀,起初尽管常胜,最终被齐击败。大王尽管去年伐齐大胜,怎能确保今年伐越必胜?”
楚威王说:“越人四世弑王,这是政乱;数世未曾胜楚,这是兵弱。如此政乱兵弱,寡人当然必胜!”
庄周说:“人类之知,如同眼睛,可以远望百步,不能自见眼睫。庄蹻作乱楚境,大王不能禁止,这是政乱;魏、秦数世伐楚,楚国数世失地,这是兵弱。楚国政乱兵弱,不在越国之下,大王却认为伐越必胜,岂非可以远望百步,不能自见眼睫?”
楚威王说:“先生不愧为庄生后人,寡人不再伐越!但愿先生不再返宋,辅佐寡人治国。”
庄周说:“大王从善如流,实为楚民之福。不过我葬父祭祖已毕,妻儿仍在宋国,正要返宋。”
庄周离开楚国郢都,返回宋国蒙邑。
庖丁前来探望:“你送亲归葬,认祖归宗,为何不留在楚国,却再次返宋?”
庄周说:“我留楚一年,与庄氏同宗相处,已经身心俱疲。一入庄氏宗祠,看见无数神主,左昭右穆,密密麻麻,我就头晕目眩。除了庄生神主十分亲切,列祖列宗都很陌生。五服之内的无数长辈晚辈,大量叔伯兄弟,见面之时泪汪汪,转身以后如路人。他们大多囿于儒墨,盲从俗见,热衷富贵,不明天道。我与他们相处,苦于应酬,勉强敷衍,实在话不投机,难以沟通。我终于明白了,人们生活在宗法之中,只能适人之适,难以自适其适。我又同时明白了,姬姓诸侯为何仅过数代,就会互相变成敌国,最终又与周天子为敌,争相代周为王。所以决意返宋。”
庖丁深有同感:“是啊!血缘相近,不如心灵相通。交友可以选择,同宗不能选择。除此之外,有无其他见闻?”
庄周又说:“我在楚国宛邑,寻访范蠡之墓,没能找到。结果意外听说,有一老一少两个宋国儒生盗墓。”
庖丁失笑:“你大概不会想到,两个宋国儒生是谁。老儒乃是裘氏,小儒则是曹商。”
庄周大惊:“曹商不是正在为父服丧六年吗?”
庖丁说:“曹商号称为父服丧,在坟墓旁边搭建茅屋,穿麻衣,睡泥地,食长素,戒女色,公开扮演孝子。但在茅屋下面挖了地下室,锦衣玉食,食荤行房。服丧三年,生了两个儿子,仍未得到宋君偃表彰,终于失去耐心,不再扮演孝子。裘氏也对宋君偃大为失望,于是带着曹商游楚求仕。楚威王师事子华子,不喜孔子之徒,裘氏、曹商用尽盘缠,于是在楚国盗墓,结果被捕。楚威王把二人交还宋国,希望宋君偃恢复亲楚。宋君偃大怒,儒者主张厚葬久丧,二人竟然盗墓,而且盗掘楚墓被抓,大损宋人名誉,只是碍于正在崇儒,此事不便张扬,于是悄悄释放了二人。此事知者甚少,我在宫中,才有所闻。”
庄周感叹:“宋人愚蠢,楚人聪明。我在郢都街头,看见有个楚人贩卖长矛和盾牌。那人先举起矛说:‘我的长矛,无坚不摧!’边说边挥舞长矛,刺破众物。围观众人轰然叫好。那人又举起盾说:‘我的盾牌,无锐不挡!’边说边挥舞盾牌,迎挡众物。围观众人又轰然叫好。我忍不住问:‘用你的长矛,刺你的盾牌,将会如何?’那人回答不出,众人一哄而散。”
庖丁大笑:“宋人固然愚蠢,楚人固然聪明,然而天下人大多上首下知,毫无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