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新时代和新文明

书名:中华文明的开端:夏本章字数:1744

自大禹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启,启又通过一系列的征战和整饬巩固政权以后,中国历史实现了巨大的转型,进入了一个伟大的新时代。

这是一个以国家的建立为标志的新时代,这是一个摆脱了原始公有制社会而创建起私有制的新时代,这是一个开创出王朝传子制度的新时代,这是一个孕育王者权威的新时代。

开创这样一个新时代的重任会落到大禹和他的子孙们头上,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可以说,禹部族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

先看天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史记·夏本纪》),遍及天下九州的大洪灾对禹这样的大英雄来说,既是大考验,又是大机遇。要在平时,一个诸侯要在天下树立起权威来实在不易,可在这非常时期,只要谁有能耐把洪水治平,谁就是民众心目中真正的大英雄。治水成功后的大禹威望节节升高就是个明证。在短短数年间,大禹成了刑法政令的象征,“不如言,刑从之”(《史记·夏本纪》),这里的“如”有随顺、依照、听从的意思,“如言”,就是要听从和依照大禹说的话去做。谁不听大禹的话,就处置谁。

再说地利。禹部族长期处于“天下”的中心地带,这不只指其居住的地域,也指其经济和文化。禹部族长期生活的地域大致上是西起今河南省西部与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和山东省的交界处,北至河北省,南接湖北省。这片区域的中心是中岳嵩山地区及其周围的伊水、洛水流域。这片区域土地肥沃,易于耕种各种粮食作物。而且,大禹治水的重点又在那里,禹在自己的家乡“尽力乎沟洫”,是花了大力气的,使那里的大片“湿地”变成了良田。大禹治理了伊洛平原后,才治理黄河流域其他地区以及长江流域。

最后说人和。大禹传子之时,老一辈的“天下共主”帝舜已经故去,与禹政见上并不一致的强力人士皋陶也很快亡故,集聚在禹及其子周围的是庞大的一脉相承传下来的姒姓家族。在这个庞大的家族中即使有像有扈氏这样的叛逆,也是孤掌难鸣,成不了什么气候的。

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根本性条件,使中原地带的经济文化走在了“天下”的前面,为创建一个崭新的时代准备了物质、文化以及社会心理方面的必要条件。在二里头遗址中,不仅出土了炭化的稻米粒和粟粒,还出土了一口陶尊,其腹部刻画着一穗六个带芒稻粒和两层稻叶的水稻图像。这证明了,中原地区正在创造着新文明的夏人眼界开阔,比其他地区早上千年就打破了“北粟南稻”的格局,既种粟,又种稻。经济永远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夏人将北方经济和南方经济融会于自己经营的中原地区,这本身就是其成为称职的“天下共主”的必要条件。

夏比起五帝时代来,不论是官僚系统,还是贡赋制度、丧葬礼仪,都完全是新体制、新格局。比如说“夏后氏五十而贡”(《孟子·滕文公上》),孟子说实际上就是“什一而税”,这在生产力已经达到有剩余产出的情况下,对经济发展是有很大的刺激性的。过去是原始公有制,个人不留私产,现在可以十份中上交一份,九份归自己,谁不想把事情干得更好些,自己也可多得些呢?可见,新生的夏王朝创建起来的种种制度,本身就是社会前进的巨大驱动力。

还有一点是过去被人们忽视了的,那就是当时人们目力所及的“天下”范围内的统一。李学勤先生说得好:“有些人主张秦始皇第一次统一中国,这是不够确切的,因为夏、商、西周已经有了统一的局面,秦不过是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并峙分立之后,完成了再统一而已。长期的统一,为中国文化带来了相当普遍的共通性,由中原以至边远,在很大程度上道一风同。”夏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统一的格局,这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个大事变。当时遍及全国的大水灾本身当然是一件坏事,禹带领各地民众治平洪水、划定九州,又使坏事变成了促成全国统一的好事。人们至少产生了这样一个观念:“天下”民众不管是居于中原还是边地,实际上已经是一个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利益共同体。这种认知是在治水过程以及长期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当时天下各文化区的形成,九州向中央的进贡,中央对地方管理人员的委派,九州之间经济、文化方面交往的频繁,都说明了:就在当时,类似邦联式的一统局面已经形成。这是中国社会发展历程中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变。

新制度、新规范、新格局的力量是伟大的,它为社会的新文明准备了必要的、良好的条件。夏代能快步迈入历法时代、青铜时代、真正意义上的玉石时代,没有新制度的巨大驱动力,简直是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