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72篇 酷吏列传(中) 最有出息的刀笔吏(2)

书名:列传˙大汉风云本章字数:2335

桀贪骜诈

当然,也有人对张汤这一套深恶痛绝。汉武帝身边有一位以正直出名的大臣叫汲黯,他就批评张汤是奸诈小人。司马迁写张汤的传记,也是围绕着一个“诈”字展开的。最后,张汤走向穷途末路,也是因为这个“诈”字。

汉武帝穷兵黩武,闹得国库空虚。张汤为了迎合汉武帝,挖空心思替他搜刮民脂民膏。皇亲国戚、民间富户都被整得倾家荡产。

张汤没收了赵国最大的财源——铸铁。赵王是汉武帝的弟弟,为此气急败坏,一心要对付张汤。正巧,赵王有一个仇家叫鲁谒居,是张汤的手下。赵王探听到消息,鲁谒居害死了张汤在朝廷里的一个对头。于是,赵王就去揭发张汤与手下狼狈为奸,陷害大臣。

朝廷把赵王的举报立案侦查。正在这个需要人证的时候,鲁谒居突然病死了。官府就把鲁谒居的弟弟抓起来审问。鲁谒居的弟弟在牢里看到了来审案的张汤,立刻大声求救。张汤虽然想帮他,但是为了在人前避嫌,故意耍诈,不理不睬。鲁谒居的弟弟头脑简单,猜不透张汤的心思,只觉得张汤无情无义,一气之下翻了脸,索性坦白张汤确实指使自己的哥哥陷害大臣。

案情变得复杂起来,引起了丞相府长史朱买臣的注意。朱买臣以前是张汤的上级。张汤还是无名小卒的时候,见了朱买臣和其他长史们都毕恭毕敬,自从爬到御史大夫的高位之后,就十分不客气地对朱买臣这些老上级颐指气使。

朱买臣对张汤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的做法非常不满。他想借张汤身陷囹圄的机会处理他,于是就联合其他两名长史搜集罪状告发张汤对皇帝阳奉阴违:在制定经济法令的时候,张汤预先勾结商人囤积居奇,利用朝廷法令分赃谋利。

汉武帝听了朱买臣的密告,对张汤起了疑心,就故意拿话套张汤:“好像有人预先把新法令的消息泄露给商人,让他们提前做准备。”

张汤不知道朱买臣已经告发自己,故意装出吃惊的样子说:“定有此事。”

汉武帝看到张汤故作惊讶的样子,心里更加不满。就在此时,赵王告张汤的案情文书送到了汉武帝眼前。汉武帝一看,更加坚信张汤心怀诡诈,当面欺骗自己。于是,汉武帝派出八位官员拿着罪证去找张汤对质。

失去了皇帝信任的张汤自感走投无路,仰天长叹:“三长史害我!”说完这句话后,便自杀身亡。

张汤死后,朝廷查抄张汤家产,发现除了从前汉武帝赏赐的五百金,再无其他财富,更查不到商人的贿赂。汉武帝没想到张汤竟然这么清廉,又听说张汤的母亲不许家族厚葬张汤,觉得自己真是错怪了张汤,为了弥补,他就把告发张汤的朱买臣给杀了。

张汤真的清廉吗?其实,在早年间,张汤就有收受财货的劣迹。他发达以后,还有商人用钱买通门路,争着来当他的门客。

如果没有好处,商人们为什么要巴结张汤呢?贪官要隐匿财产,总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更何况是张汤这样老谋深算的奸诈之徒呢。

张汤家不是大富大贵的世家贵族,如果真没有钱,张汤的母亲又何必特意禁止厚葬张汤呢?这显然是故意装穷,让汉武帝感到张汤真是含冤受屈。刀笔吏张汤,即使躺到棺材里,也不会轻易放过自己的敌人啊!

在这一篇《酷吏列传》中,司马迁就用这种鲜明的对比,把张汤的“诈”刻画得入木三分,让读者过目不忘、印象深刻。

成语撷英

一意孤行

释义: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酷吏列传》原文: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例句:他一意孤行,终于酿成大错。

原典再现

会浑邪等降,汉大兴兵伐匈奴,山东水旱,贫民流徙,皆仰给县官,县官空虚。于是丞上指,请造白金及五铢钱,笼天下盐铁,排富商大贾,出告缗令,豪强并兼之家,舞文巧诋以辅法。汤每朝奏事,语国家用,日晏,天子忘食。丞相取充位,天下事皆决于汤。百姓不安其生,骚动,县官所兴,未获其利,奸吏并侵渔,于是痛绳以罪。则自公卿以下,至于庶人,咸指汤。汤尝病,天子至自视病,其隆贵如此。

知识链接

西汉造纸技术的发展

在这一篇中,我们了解了“刀笔吏”这个名称的来历。虽然,在西汉时期,木简、竹简仍然是主流的书写材料,但科技的发展也已经为纸张的发明做好了准备。现在,我们就通过几个重大的考古发现来了解造纸技术在西汉的发展情况。

1933年,考古学家在新疆罗布淖尔地区发现了一片西汉中叶的麻纸。考古学家可以清晰地从这片麻纸的纸面看到麻。考古学家还在同一遗址中发现汉元帝元年的木简。这片木简可以佐证同时发现的这片麻纸为西汉时期的文物。这个发现意味着用于书写的麻纸在西汉时期已经出现,比“蔡侯纸”早了一个半世纪。

1957年,在西安灞桥汉墓葬区灞桥砖瓦厂工地出土了“灞桥纸”。当时,灞桥砖瓦厂的工人在取土时,发现了一座西汉汉武帝时代的古墓,墓中的一面青铜镜上,垫衬着几层古纸。这些纸颜色暗黄,原料主要是大麻,掺有少量苎麻。考古学家给这种古纸取名为“灞桥纸”。灞桥纸虽然质地粗糙,不能用于书写,但无疑是世界上最早的以植物纤维为原料制作的纸。

1973年,考古学家在金水关西汉烽燧遗址中发现了著名的“金关纸”。金关纸色泽白净,薄而匀,一面平整,另一面稍稍起毛,质地细密坚韧,含微量细麻线头。根据考古学家鉴定,金关纸只含大麻纤维。考古学家还在同一处遗址中发现了汉宣帝甘露年间的竹简,从而佐证金关纸是汉宣帝时期的文物。这一发现表明,公元前1世纪中叶,在遥远的边塞,质量较高的纸已经被制造出来了。

1979年,考古学家在甘肃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发现西汉麻纸残片,经过考证,马圈湾纸为西汉汉宣帝时期的文物。这一发现证明西汉汉宣帝时期,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制造麻质纤维纸的技术。

1986年,甘肃省天水放马滩汉代墓葬区出土不规则的碎片纸。经考证,放马滩纸是一幅麻纸地图。麻纸刚出土时呈黄色,后来颜色逐渐变成黄色夹杂着一些浅灰色,纸薄而平整、软滑。放马滩纸最大的价值在于,纸面上有用细黑线绘制的山、河流、道路等图形,说明西汉时期的纸已能用于书写和制图。画在放马滩纸上的这幅地图堪称世界上最早的纸绘地图作品,现存于甘肃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