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我还应继续努力

杨振宁

中国物理学家。安徽省合肥市人。1938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1945年留学美国,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55年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1956年与李政道一起,推翻“宇称守恒定律”。1957年与李政道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5年,香港三联书店出版了杨振宁教授的新著。这并不是一本物理学专著,而是杨振宁这些年来关于人生、治学的24篇讲演稿和文章的集子,书名叫《读书教学四十年》。

其实,《读书教学四十年》最初是杨振宁于1984年12月27日在北京大学被聘为荣誉教授时所作报告的题目。

那天,北京大学典雅的大礼堂里,早早地坐满了1300多名学生。晚来的已经没有座位,挤在过道、走廊里的有好几百人。大家都想一睹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风采。

礼堂里突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一位东方面孔、中等身材、60多岁的男子,风度翩翩地出现在主席台上。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杨振宁博士!

杨振宁开始讲话,礼堂里顿时安静下来,静得可以听见绣花针落地之声。但是,杨振宁的话非常生动幽默,很快便使气氛活跃起来,礼堂不时地爆发出哄堂大笑。

杨振宁在讲自己的故事。当时的速记员把杨振宁的自述摘引下来,正好成为这本《科学家故事100个》中别具一格的篇章。

他是从“自报家门”开始讲自己的故事的:

我叫杨振宁,1922年出生在安徽省合肥市。当时,我父亲是怀宁一所中学的数学教师。我的“宁”字,就是从怀宁来的。

我4岁的时候,母亲开始教我认方块字,花了一年多时间,一共教了我3000个字。现在我所有认得的字加起来,估计不会超过那个数目的两倍……

这么一说,听众顿时觉得缩短了与演讲者之间的距离,感到分外亲切。

我1945年11月到了美国,在纽约上岸,第一件事情就是到哥伦比亚大学去找费米教授。他是世界著名教授,是主持制造世界第一个原子反应堆的人。但令我非常惊讶而且非常失望的是:那所大学的物理系秘书竟未听说过有一个叫作费米的人。原来,费米的行踪是保密的。

后来得知费米教授将在芝加哥大学任教,于是我就去了芝加哥大学,这是我成为那所大学研究生的缘故。

我原来是想当个实验物理学家,但我在实验室里工作了20个月后发现:我动手能力是不行的!

我做实验常常发生爆炸。那时我们实验室里流传着一句笑话:“哪里有爆炸声,哪里就一定有杨振宁!”泰勒教授——后来他被称为“氢弹之父”——建议我搞理论研究。我考虑了几天,接受了他的建议。这是我今天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而不是一个实验物理学家的原因……

杨振宁生动的自述,既道明了名师的重要作用,又说明了在科学研究上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

杨振宁在讲述了关于自己的许多故事之后,总结道:

回想过去,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我在苦难得多的时代中,度过了一个幸福的童年;在战争时期,许多人家破人亡的时候,我却在西南联大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以后又有机会到美国去;在我做研究生的时候,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在蓬勃发展——粒子物理,我恰恰走进了这个方向;我一直有非常好的老师和非常好的合作者,后来又有非常好的学生。我是集所有幸运之大成的人。我给自己一个勉励——我还应继续努力。

他的这句“我还应继续努力”,又激起久久不息的掌声。

是的,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他仍以“我还应该继续努力”作为座右铭,那么对于青少年来说,还有什么理由可以疏懒、停顿呢?

杨振宁教授给年轻人提了两点建议,十分宝贵:

第一,把自己的知识面放宽一些;

第二,不要钻牛角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