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数学怪人

陈景润

中国数学家。福建闽侯人。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7年,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部学部委员。1973年,他的论文《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对求证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贡献。1979年,写出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把最小素数从原来的80推进到16。

有人到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做过调查。他们查看了学校图书馆每本书上的借阅卡片,查出好多卡片上有陈景润借阅的签名。光是自然科学图书,就有:大学丛书《微积分学》、大学丛书《达夫物理学》、哈佛大学讲义《高等代数引论》以及《郝克士大代数学》《实用力学》等,有的书还借了两次。

英华中学是陈景润的母校,他在这里念了高中。从这些借书卡上的签名可以看出,陈景润在中学时代就开始钻研大学的数学课本,准备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了。

果真,由于他的刻苦努力,陈景润很年轻时就在数学上做出了贡献。

然而,人们在谈起陈景润的时候,却常常称他为“数学怪人”。

和一般的人相比,陈景润确实有点儿怪:

陈景润的衣着很随便。他的鞋子经常忘了系鞋带,衣服纽扣也不扣齐。即使出国了,穿上笔挺的西装,但还是常常忘了系领带,衬衫的领子也皱得厉害。

他留平头,从不讲究什么发式。

陈景润吃饭也很随便,他常常很晚才到食堂吃饭。有时过了开饭时间,他就拿个冷馒头,舀点儿蒸馒头锅子里的开水,一边嚼,一边喝,算是一顿饭。1979年,陈景润应邀到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当时他的中饭是自己带去的干粮和水果;研究所大楼里就有一个很好的餐厅,他却不去吃。

陈景润成为一个著名的数学家之后,仍住在那间10平方米的房间里。领导给他分配了新房子,他不愿搬。他说:“现在大家的住房都很紧张,我只有一个人,这就够好啦。”

他不爱玩,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数学研究上。他到了美国一个多月,就连近在眼前的纽约也没去过。他除了在飞机上看过两次电影之外,在美国5个多月居然没看过别的电影!

他睡得很少,每夜只睡三四个小时。常常深夜12点才睡,凌晨三四点钟就开始工作。他参加会议时住在旅馆,一有空就躲在卫生间里,关起门来研究数学。

陈景润,就是这么“怪”。

其实,陈景润之所以跟一般人有点儿不同,就在于他把全部身心都献给了数学。他整天在“数学王国”中涉猎、登高,忙得不亦乐乎,很少有时间去考虑别的事情,特别是一些生活上的琐事。

他的精神境界是很高的,是很感人的。

在美国,陈景润工作了5个月,薪金共收入1万美元。然而,他只花了2500美元。其中有1800美元是用于房租、水电费之类,700美元用于伙食、买药和零用。回国后,他把节余的7500美元,全都献给了国家。

他的身体不太好,医生常常劝他休息。他的回答是:

“革命如拼命,拼命干革命,有命不革命,要命有何用?”

陈景润的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发表后,攻克了数学上的一个难题,国外称之为“陈氏定理”。这时,陈景润怎么想呢?

他却以为,自己不过翻过了科学上的一座小山包,真正的高峰还远着呢!

陈景润如饥似渴地读书。他说:“我非常想静下心来念书。不然,我就要落后了,就要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了。”

陈景润是一个高尚、谦逊、勤奋的人——那“怪”,只不过是一种表面现象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