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历史上曾经有一段持续170年左右的时间,中国分裂为两半,一南一北,各据一方,互相对立。它们各自统一了传统中国一半的领域,却都无法征服对方,将全部中华江山置于版图之中,这段时期就称为“南北朝”。两方水土养成两方人,时间久了,住惯南方或北方环境的两批人,都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在中国的大地上并存。那个时代,曾出现过这样的情景:
这边,梁武帝不理会群臣劝阻,动身前往同泰寺舍身,这是第三次了;吴明彻将军正在一艘战船上指挥攻击属于北齐的寿阳城,乘船攻城是他的独门战法;谢灵运则得意地带着几百个随从,用他发明的特殊技巧登山,还不时吟上几句诗;陶弘景仍在油灯下挥笔疾书,为快要完成的《本草经集注》再添加一些自己发现的药;而江南水乡泽国的弯曲河汊中,一位裤褶被春水溅湿的年轻采菱姑娘展开娇美的歌喉,曼声轻唱《子夜歌》那边,北魏孝文帝刚发布命令,规定以后大家在朝堂上都要说汉语;杨白花将军从北魏的南方前线向南眺望,他有一个不得已的决定,已经下定决心执行;颜之推将家里的子弟聚集一堂,教导这些年轻人怎样在胡人政权下做官;贾思勰满脑子都是和面、揉面,他的《齐民要术》已经写到第八十二章《饼法》,就快写完了;而甘肃天水的麦积山上,一位长裙曳地、雍容华贵的大周三品官夫人正带着一群侍女,走进一座满墙佛画的石窟还愿南方气候温和湿润,草木茂盛,物产丰富,鱼羹稻饭足以温饱,又有长江天险,得以长期立国,也容易较为安定。南朝在这种条件下立国江南,发展出以精致优美著称的文化,充满浪漫乃至颓废的气息。
实际控制这优美之地的是世族。南朝是世族发展的高峰,南朝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被世家大族全面控制,成为中国自周朝以后极少数近似贵族社会的时代。相对地,南朝的皇室则常因出身门第不高,显得欠缺教养。既然政治格局已定,少有发展空间,很多年轻的皇帝便成为带着世纪末色彩的放纵者,在颓废中狂乱享乐。
宗教与思想发达是南朝的另一特色。“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是唐代大诗人杜牧的名句,其实南朝香烟纷纷,钟鼓处处,何止四百八十寺?南朝曾有过举国家之力以崇佛的皇帝,所以中国佛教的发展过程中,南朝具有关键地位。面对佛教大举传播,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已不足以应付,南朝的儒家学者遂不得不起而应变,于是出现了儒家对“神”的看法与解释,独步中国。
这样一个时代与它在烟雨楼台中精致优美、深刻思辨还带着一些浪漫颓废的风景值得一趟历史旅程,且让我们开始一次历史的探访之旅,进入《中国从此走向大唐:南朝的遗产》,亲近它纤柔绮靡的芳容。
华北连接塞外,地理上以小麦为主的农业地区紧邻草原上肉食为主的游牧地区,胡人与汉人频繁接触,影响所及,此地的文化长期受到胡风感染。北朝文化因此开阔宏大,朴素粗犷,表现在石碑上,就是字字方正,笔画分明。在此种文化下孕育出的三长制、均田制、府兵制等,都成为中国传统的一部分,影响深远。
北朝的统治者或出自塞北的鲜卑族,或与鲜卑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北朝时期始终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鲜卑文化,当然也存在着鲜卑文化与汉文化之间的矛盾与融合问题。鲜卑族文化传统对北朝的政治、军事、经济以及典章制度都有深刻的影响。鲜卑文化与汉文化交会的结果,使北朝文化独具特色。北朝的汉人世家大族面对异族政权,特别恪守家风,强调家学的传承;反而是北朝的女性受到游牧民族社会风气的影响,担责任事,大胆热情。
北朝对中原地区的长久统治,带来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在中国历史上从无前例。汉族虽被统治,北方诸族却逐渐被汉族同化,最终融合成为同一民族。南北朝长期分裂与北方长期被少数民族统治,为中国注入新血液,增添新气质,奠定下一轮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历史进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这样一个时代与它在铁马金戈中粗犷宏大又带着质朴直爽的景色值得一趟历史的旅行,且让我们开始另一次的历史探访之旅,进入《中国从此走向大唐:北朝的遗产》,亲睹它实事求是、未脱草原风的样貌。
正是:
铁马金戈跨猎雕,杏花烟雨步虹桥。
二分天下兴亡事,看了南朝看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