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与相思:给朋友的情诗(2)
不是情诗的情诗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名作尽人皆知,但可能有些人不知道,诗中所谓的“相思”,不是男女之间的情思,而是朋友之间的怀念。这首诗还有一个写实的题目,叫《江上赠李龟年》。
古代诗人写给朋友的诗,往往都很像情诗。例如杜甫怀念李白的诗句“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这种举动在今天很难被接受,在古代不过是亲如手足的友情而已。
李龟年是唐玄宗时的当红乐师,常在豪门贵族家中演唱。曾担任太乐丞的音乐家王维,同样活跃于京城文化名流圈,二人情同知音。安史之乱爆发,李龟年流落江南,杜甫暮年在长沙与他相逢,写下《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赠李龟年的诗,与王维的诗相比,不仅长相气质迥异,两位诗人与李龟年的关系也亲疏立见。杜甫这首诗虽然入选了《唐诗三百首》,诗艺上却比王维的诗要逊色不少。不在于作为诗人孰高孰低,他们都是大诗人,原因恐怕在于他们对李龟年的感情有本质的不同。正如诗本身所呈现的,杜甫对李龟年的感情,实际上是他对一个时代的感情,以李龟年的命运写照历史变迁,所以诗中的抒情显得公共而疏远。王维对李龟年也有叹惋,但他在诗中举重若轻,完全撇开时代和历史,只说采红豆的事儿,应该说,这之间才是一份私人感情。据史料记载,李龟年流落江南期间,经常演唱王维这首诗。
本诗作为朋友赠诗已铁证如山,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固执地站在爱情的角度重新解读此诗。原因有二:今人对古代男性之间表达“相思”不太适应,此其一;红豆与相思,代表着唯美与浪漫,男人采红豆寄相思,我们对这种表达方式也不太适应,此其二。尽管我要说,在古代这些都不是问题,自《诗经》《楚辞》始,采撷花草并不仅限于男女之间传情达意,男子也采芳草、采芙蓉、折梅等,寄托对友人的怀思。
“红豆生南国”,多么甜美的意象,每个词都带着暖意。“红豆”的鲜红和饱满,“南国”的阳光和温暖,这两个词作用于我们的感官,立刻就营造出相思的气场。红豆也叫相思子,生于南方,南方的阳光给人更多幻想。汉乐府《有所思》起句曰:“有所思,乃在大海南。”大海在汉代就是天外了,“大海南”是诗人的想象,指向一个不可知的远方,绝望而美丽。
“春来发几枝”,读到这一句,自然想起“寒梅著花未”,皆系神来之笔。亲切设问,意味深长,却又浑然不觉的样子。他问的是花,又不是花,这里的“发几枝”,问的是红豆,其实就是相思。
“愿君多采撷”,叮咛友人多采些红豆,不是要寄给我,而是替我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粒粒红豆都是从相思中结出的果实啊。最后一句很有爆发力,看似若不经意,实将前面婉曲的感情和盘托出。
“我想你”该怎么说?
也许有人会问,诗人真爱绕弯,直接说“我想你”不行吗,不是更有冲击力吗?在某个意想不到的时刻,简单粗暴的表白确实更“震撼”人心。但恋人之间、朋友之间表达感情,如果每次都用同一句或几句,听多了就会无感。人的感情像流动的水火,时刻处于复杂微妙的万事万物之中,一句“我想你”,未免太过简单了。
我们读王维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对故乡的挂念有千千万,该从何问起呢?纵然来者与你吃饭长谈,一一向你讲述故乡事,你在这些事中的缺席难道就能被填满?更何况故乡的很多事,与其听了,还不如不听。一句“寒梅著花未”,就是对故乡最好的表白。
《相思》也是一样的。最深沉的感情,最难表达出来,“我想你”不仅不是诗,也缺乏可感的内容。王维的诗没有大声表白,却能触动我们心灵深处的那根弦,为什么?就在于他不是喊出“我想你”,而是把想念的感觉,很形象地传达出来了。
说到这里,想起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日本作家夏目漱石曾叫学生写一个句子来表达“我爱你”,学生们写了很多不同的句子,他阅罢都不满意,最后说,你们只需要说一句“今晚月色真美”,就够了。
王维与夏目漱石表情达意的方式,我们可以归为东方人的含蓄美,但我想这也是文学本身的需要。“今晚月色真美”,这句话说出的,比“我爱你”多,而这句话暗示的则更多,更能激发对方的想象力,若能让对方深陷“想象”,这不就是爱了吗?
最后,关于《相思》,再补充一个颇具争议的版本,在此稍作辨析。
宋人编选的《万首唐人绝句》,这首诗中的第三句“愿君多采撷”,变成“愿君休采撷”。“休”字反衬离情之苦,但与上下文气脉不合,既然怕相思而“休”采撷,那干脆就不要提红豆嘛,前面既已蓄势待发,这里却说“愿君休采撷”,岂非有意劝百止一?而“多采撷”,不仅文脉通畅,比起纤弱的“休”字,“多”字的发音和语气也更饱满,令整首诗更加一往情深。
由此,我们也可证见,诗歌作为语言的艺术,每个字都很重要,一字之差,千里之遥。一个字可以救活一首诗,也可以毁掉一首诗。好诗与坏诗的距离,有时是天壤之别,有时仅一字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