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四十三 英雄末路:汪直获罪与明宪宗晚年怠政(2)

“想不到一个巡抚竟然能穷成这样。”下令立即放人,赐钞一万贯,同时公开表彰,派他去巡抚河南。在河南,秦纮又遇到汪直巡视,于是又弹劾汪直。但汪直大力推荐他,秦纮很快就被提拔到户部当侍郎。他到了北京,发现汪直既清廉又能干,二人很快成为好友。结交权宦也就成了秦纮唯一的“人生污点”。

还有像西厂第一次关闭以后,那个被王越当面质问的内阁大臣刘珝。他被王越质问时默不作声,说明他内心是不赞同弹劾西厂的。后来他也跟汪直关系很好,屡次通过汪直给皇帝上书提意见,这些意见也都被采纳了。万安上书请求裁撤西厂,他就拒绝署名。《明史》里面说他“性疏直”,对万安等人的作风很看不惯,有一次公然在内阁骂万安“负国无耻”。汪直被贬后没多久,万安挑了他一个毛病:刘珝的儿子在听戏的时候有歌伎陪同,喝完酒之后编了几个黄段子,放到戏里面表演。万安和刘吉就让人把这个事儿当成罪状告到朱见深那里,刘珝因此被贬。

汪直获罪后第二年,“小王子”探听到大同守将换人了,就带兵前来试探。许宁待在大同不肯出战,任凭鞑靼军队四下抢掠。这是边关老兵油子的一贯作风:等鞑靼军队抢够了撤退的时候,再出去追击杀几个走得慢的邀功。

过了几天果然有人来报告,说发现有一小队鞑靼军队押着一大群牛羊在外面不远处经过。许宁大喜,认为是落单的散兵可以欺负一下,倾城而出跑出去抢功。不料中了“小王子”的埋伏,死伤上千人。许宁吓得连大同城都没跑回去,带着败军就近跑到一个小城里面躲了起来。还好“小王子”不了解情况,如果乘胜攻击,大同就要丢了。

这么一场惨败传到北京,大家都知道就是把王越和汪直赶走造成的。但谁都不敢说,怕皇帝知道了召回二人。就这样,文武百官都知道的事情,愣是把皇帝瞒了个严严实实。

从这个事情可以看出,皇帝一旦失去了可靠的耳目,会被文官集团蒙蔽到什么程度。

大家都盼着许宁能找个机会打个胜仗,那样就能把这次惨败糊弄过去。但这个许宁实在是个草包,以后再有蒙古军队过来,依然缩在城里不敢出去。就这么瞒了一年多,终于还是被御史告到了朱见深那里。

朱见深看到奏章气得发抖,拍着桌子骂,下许宁、郭镗二人于锦衣卫狱,判处死刑。但终究还是经不住万安等人反复求情,最后只是贬职了事。

他也没有提重新起用王越或汪直的事情。

朱见深为什么要将汪直贬谪、降罪,而且在大同惨败之后也不再起用呢?我们很难从史料中找到可靠的解释。比较合理的推测有以下两个:

其一,朱见深明白,文官集团跟汪直是势不两立的,早晚都要收拾他。汪直做的事情越多,得罪的人也就越多,将来会被清算得越厉害。与其等到文官集团彻底摊牌,或者下一任皇帝来动手,不如自己早一点把他贬谪降罪。这对汪直其实是一种保护。

汪直和王越都没有受什么苦,没有下狱,没有交法司审判,就是直接降职或者夺爵。王越在得知自己获罪的时候,听说朝廷的使者来了,一度想自杀,为的就是不被下狱遭到羞辱,但听了诏书的内容其实没什么,相当于强迫退休,也就无所谓了。相反,汪直获罪后,还有人想继续弹劾他,却都被朱见深收拾,下狱的下狱、贬职的贬职、罚俸的罚俸。

其二,就是朱见深开始逐渐丧失进取心了,并不想再有什么更大的作为。

汪直被贬的时候,朱见深已经当了19年的皇帝。

19年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足以磨平一个人的斗志,让朱见深初登大位时治国平天下的激情慢慢消退。后来,朱见深对修仙拜佛还有春药这种东西越来越感兴趣。太监梁芳得到重用,这个家伙以给皇帝炼春药而出名;还有李孜省,因擅长研制长生药和修道讨得了皇帝喜欢;首辅万安则悄悄地给皇帝进献了春宫图。此外,朱见深还大举修建佛寺,封了很多和尚道士为西天佛子、大国师、禅师、真人、高士等,数量有一两千人。

与此同时,汪直却还在边关锐意进取,不断地跟各方面闹矛盾,对越来越沉迷于佛道的朱见深来说,这就是在添乱了。把汪直调走,可以平息各种争议,过几天清静日子。

不管怎么说,汪直获罪以后,经过“治乱、治民、治吏”之后的朱见深,好像丧失了斗志。

这也是皇帝终身制很难克服的弊端:乾纲独断的皇权固然会让人兴奋,但时间长了总会让人倦怠。像朱元璋这种一口气干上30年不歇气的皇帝太少了,只有创业君主才能做得到。后世子孙在皇宫里面长大的,能像朱见深这样坚持19年已经不错了。

尽管如此,朱见深仍然保持着一个强势皇帝的本色,控制着局面,只是不像以前那么勤快、那么雄心勃勃罢了。天下太平、边境安宁的局面没有遭到破坏。

4年后,万贵妃和朱见深相继因病去世。“成化中兴”的时代结束了。

朱见深去世后,庙号宪宗。谥法曰:“创制垂法曰宪;刑政四方曰宪;文武可法曰宪。”能够让国家从混乱中重新确立制度和秩序,刑罚与文治并用以恢复国家强盛的皇帝,才能称之为“宪”。宪宗,也就是中兴之主的意思。